鄉愁,且借千帆過碧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王宏理 吳優賽攝

墨梅詩摺扇面

《春氣撩人》

《久居不可得》

他是我國著名古文獻學家、金石學家及書畫家、書畫鑑定家。

其46萬字的《古文獻學新論》,權威專家稱之為「有理論貢獻與里程碑意義的著作」,系「開拓性的研究」;憑藉專著《志墓金石源流》,他榮獲中國書法界最高級別的第二屆書法蘭亭(理論)獎一等獎,該著後被列入國家社會科學部級重點課題……

春風吹起時,王宏理回到故鄉義烏舉辦他的「書畫藝術展」。

2月8日至12日,王宏理60幅書畫力作,連同《浙藏敦煌文獻》、《流月齋金石書法論集》、《黃賓虹全集》(書法卷)等文化典籍、學術及詩歌專著,將亮相翰墨飄香的市收藏品市場展覽廳。

「我很少回老家,這是自己生平首次辦展,也希望能拿出成績向家鄉的父老鄉親匯報。

」王宏理對記者坦言。

今年60掛零的王宏理曾在義烏市文聯工作,後考入浙江大學攻讀文學(金石文字與書畫文獻)碩士、博士學位。

在省博物館工作期間,長期從事金石書畫鑑定研究,任書畫部主任、浙江西湖美術館副館長,後聘為中國美院國畫書法專業博士生教授。

鄉愁,永遠是遊子的綿長之思。

談起在故鄉的工作經歷,他用幾個「難忘」加以概括,還深情回憶當年編輯《棗林》、《雪峰研究》時的青春歲月,並細心追憶1986年赴京參加馮雪峰學術討論會適遇女作家丁玲的情景:「丁老遺蹤哪處尋,西郊八寶淚淋淋,雪峰楠匣停公墓,總理英魂灑遠岑。

堂內再無新指示,宮中但列舊衣衾,廣場曾是旗如海,夜半思來寂寞深。

都說王宏理聰慧勤敏,不事張揚,潛心學問,厚積而薄發。

他師從國學大師姜亮夫(其導師為王國維、梁啓超),沿師承而致力於國學研究,在文字音韻訓詁以及敦煌、史學、楚辭學等方面皆有成績,尤其在文獻學與金石學上,走在了學科最前沿。

而他對書畫的看法則顯得較為保守,一直信奉黃賓虹的觀點:不論書還是畫,首先是筆墨,將筆與墨理解成體現於書畫內在質量或內涵的內容,至於構圖或文字的造型,是外在的東西。

他也更樂意保存古人那份寧靜恬淡,並以自己的學識修養、以自己對人生對藝術的感悟,去繼續前人筆墨,進一步開拓前人的意境。

「十年一劍本尋常,熬得身衰兩鬢霜。

自古賢人多寂寞,幾枝獨秀占春光?」這首詩是王宏理為自己而作的,因為《志墓金石源流》這本書從起筆到出版,整整經歷了10個年頭。

而120萬字的我國第一部《中國金石學史》,則是他擠占每天的睡眠時間完成的。

文中不但發出振聾發聵的聲音,呼籲中國學術界不要因所謂與國際接軌的籠統口號迷失方向,要重視真正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藝術和學科,更是第一次對這門最具中國傳統特色的應用學科作了個大總結。

此外,王宏理對書畫鑑定亦頗有研究,總結出「斷時代、辨真偽、定優劣」之三途徑,而「辨真偽」也要掌握:目鑒、考證和技術測試。

他認為,提高書畫鑑賞能力,實踐是關鍵;實踐的同時,要在博物館多鑑賞真品,細細品味而非走馬觀花,這樣才能感官上建立一個標準的參照體系。

比如黃賓虹的畫,要仔細觀察其用墨和顏料。

至於筆墨功夫,若細心體會,會發現當今之人是無法達到大師如此崇高境地的。

王宏理說自己在外人眼中看似是學問家、鑑定家,其實真正的身份是一名「教書匠」。

而且已經習慣了為人師,所以,他做學問是為了無愧於當代學術界,更是為了傳播給學生比較正確的觀點理論。

教學研究忙,除了參與國內外較繁重的學術或教學任務,王宏理極少參加作品藝術展覽。

他覺得,故鄉義烏的書畫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文化建設方面也卓有成效,希望通過本次個展,引導提升廣大市民和書畫藝術愛好者的鑑賞水平。

「霜落疏林木葉丹,群山只作曆書看,崢嶸歲月今何在,且借千帆過碧湍。

」(王宏理詩)故鄉人民有理由相信,對於一個大器晚成的義烏籍藝術家,必將不斷取得新的成就。

來源:義烏商報作者: 商報記者王曙光文/圖(除署名外)編輯: 樓杭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