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霽翔如何讓600歲的故宮越變越時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從「故宮黑」「故宮跑」到「故宮萌」,故宮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
7月26日,《思客講堂》「創新路·工匠心」系列第三期邀請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擔任主講嘉賓。
在他眼裡,故宮裡的一花一草、一樹一木、一磚一瓦都是活態的生命體。
他為故宮的變化做了哪些努力?未來故宮還會給我們帶來哪些「新表情」?今天單霽翔院長以幽默風趣而又充滿睿智的演講給現場觀眾展示了久居深宮大院的明清帝王宮,原來和老百姓的生活如此貼近。
思客君將單院長的主要觀點進行提煉,看單院長如何把更加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
以下為單霽翔在《思客講堂》的核心觀點: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做客《思客講堂》「創新路·工匠心」系列主題活動 新華網記者 陳競超 攝
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當之無愧
我們常在思考,什麼樣的博物館才是真正讓人喜歡的?過去說起故宮博物院,我們經常驕傲地說一些「世界之最」,比如這是世界最大規模的木結構建築群,這是世界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這裡面收藏著世界最豐富的文物藏品,也是世界觀眾來訪量最多的一座博物館。
但是現在細想,這些「世界之最」是最重要的嗎?其實不是。
如果說館舍大,但70%的區域都豎著「非開放區、觀眾止步」的牌子;如果說藏品多,但99%的藏品都沉睡在庫房裡,人們根本看不到;如果說觀眾多,但人們從前門走到後門,卻沒有看展覽,你能說這是一個負責任的、人們喜歡的博物館嗎?
怎樣才能是一個好的博物館?我覺得是看博物館的文化資源對社會、民眾做了多大程度的貢獻。
讓人們獲得了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問題。
怎麼讓人有收穫呢?就是要讓收藏在紫禁城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的大地上;讓收藏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讓我們重新認識文物的價值。
圖為新華網董事長、總裁田舒斌為單霽翔頒發思客高級顧問證書並贈送漫畫。
新華網記者 陳競超攝
中國博物館收藏的外國文物很少,因為我們是文明古國,沒有去偷盜、搶劫其他國家的東西,所以中國的博物館基本收藏的是本國文物。
但故宮是一個例外,這裡住過24個皇帝,他們曾在太和殿里坐著,讓萬國來朝。
後來,各國傳教士也送來大量18世紀的西洋鐘錶和儀器設備,所以故宮收藏著13000件來自世界各地的文物。
故宮博物院對文物藏品進行了系統的清理和修復,並對外展示,於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博物館協會把故宮博物院譽為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我認為這是當之無愧的。
同為世界五大博物館的成員,還有英國的大英博物館、法國的羅浮宮,美國的大都會、俄國的聖彼得堡冬宮,這五座博物館恰恰屬於五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我們甚至開玩笑說,沒有國家沒有一個強大的博物館是不能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
當好故宮博物院院長最重要的兩個字是責任
我們在修復紫禁城古建築的同時,不斷努力修復那些曾被占用的古建築,大高玄殿被占用60年後終於還給了我們,進行了環境整治後開始修繕。
主持人和單霽翔對話,主持人提問深度犀利,單霽翔睿智回應。
姚冠華 攝
故宮博物院院長最重要的就是兩個字——責任,萬無一失,一失就萬無,你做了9999件事,一件事對不起歷史、對不起社會、對不起民眾你就必須要辭職,這就是故宮博物院院長的責任。
院長的責任也是一種傳承。
長期以來,故宮博物館中有多少件藏品是未知數,因為沒有系統地清理。
6年前,我到故宮博物院工作第一天,就知道故宮博物院有1807558件藏品。
因為前任院長鄭欣淼帶領著故宮人用7年時間把故宮文物藏品進行了一次最全面的清理。
網友給了我很多標籤,我最喜歡的是「故宮看門人」,因為我們的職責是呵護、守望,就是把故宮看守好。
當然看門人本身還應該是個導覽員,宣傳故宮,讓大家理解故宮、喜歡故宮。
單霽翔:故宮博物院院長最重要的就是兩個字——責任 新華網記者陳競超 攝
如何讓遊客享受有尊嚴地遊覽?
我常常在想故宮的建築之美與龐大的文物資源如何與每一個人發生關聯?而這千萬計的遊客數量又如何享受一次有尊嚴的、高品質的遊覽?這就需要我們思維和管理方式的改變。
我們做的每一件事,究竟是以管理者方便為中心還是以觀眾方便為中心?如果是前者,就會設置很多的欄杆、很多障礙;如果是後者,一切都可以改變。
所以讓遊客有尊嚴的遊覽故宮,我們做了很多努力和改變。
看展覽不再跑步前進
可能大家都去過故宮博物院,但是長期以來是這樣的情景:人們進去以後,基本的程序是目不斜視地往前走。
第一個太和殿、養心殿,然後再看御花園,這是幾十年來大部分人參觀故宮的基本程序。
新華網等網絡媒體上出現了一個新的名詞叫「故宮跑」。
2015年9月發生了一件事,很多人進了故宮以後不是往前面走,而是往西邊跑,越跑人越多,越跑越快,於是包括新華網等網絡媒體上出現了一個新的名詞叫「故宮跑」。
我看到了這個名詞,也看到很多人在跑,於是就跟著看他們跑什麼?原來是在看我們新舉辦的展覽。
有位老先生見到我來了就給我提意見,說你們故宮博物院怎麼辦一個展覽像運動會一樣還要跑?他說你瞧我七十歲了一大早就來排隊,排在最前面買完票等著開門,開館後人們就跑起來了,我穿了一雙球鞋第一批就沒進去。
開幕式之後是入場式,分組入場,老人孩子就都不用跑了。
我想他說得對,我們很快開會研究怎麼辦運動會。
我們做了20個牌子,一千個胸牌,第二天不到七點就把牌子在廣場上立起來,不到八點開幕式就舉辦了。
開幕式之後是入場式,分組入場,老人孩子就都不用跑了。
後來我聽說全世界的博物館舉辦展覽有入場式的只有故宮博物院。
但確實來的人很多,令人感動的是,70%到故宮看展覽的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們,為了看展覽要三、五個小時的等待。
當時製作的二維碼掃描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人們用手機連結就知道展廳里的詳細內容,節省了很多大家的時間。
買票不再痛苦排隊
以前,人們排隊進入故宮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
一到旺季排隊買票,就像拓展訓練一樣,進去後已經精疲力盡了。
因此我們對端門廣場進行了清理,清退商販,將清理出來的房子改為售票窗口,故宮一下子開了32個窗口,採取了加大售票力度的辦法。
同時,我們嘗試網上購票,加大網上購票的力度,今天50%以上的人在網上購票,另外30%的人到現場掃碼,只有20%左右的人還在窗口購票。
走累了可以坐下休息
過去廣場上沒有一把椅子,沒有一個凳子,所有人累了後就要席地而坐,當時最好的座位就是樹坑。
人們大清早看升旗、逛天安門廣場、參觀毛主席紀念堂,到了故宮就渴了、累了,只能很沒有尊嚴地休息一下。
我們就開始製作椅子,一開始製作200把椅子,每把椅子上坐3個觀眾,600人能坐下來。
樹坑沒有人坐了後,我們就趕快把它做平。
為什麼做平呢?我們要做樹凳,一棵樹一圈凳子,坐上去很舒服。
我們有56棵樹,就做了56個樹凳,又有600人能坐下了。
我們要做群眾滿意的事,現在看到人們有尊嚴地坐下來了,這是最欣慰的。
安檢既輕鬆又有新體驗
過去驗票是驗票員站在欄杆裡面,觀眾從午門的三個小門進去,安檢機堵了半個門洞,所以驗票和安檢都要排隊,現在我們把它拆掉了。
即使旺季,人們也能魚貫而入。
這是我們思維和管理方式的改變,我們號召每一個員工要當觀眾,當幾天觀眾就會知道觀眾的苦與樂。
當然,安檢驗票還是需要的,我們把驗票口設在兩邊,不是原來的兩個口而是十八個口,來多少人都不會排隊了。
五年前我們的午門廣場,人們擠做一團,今天的安檢非常有序,十分鐘、一刻鐘就進入故宮博物院,這樣進去之後心情、體力都會很好。
故宮內景想拍就拍
很多國家的博物館展廳禁止照相,但是今天都是自媒體了,人們都使用手機,人們把這些文物的信息拍下來後,兩秒鐘之內就能傳到世界各地,這對於文物的傳播效果,會比自己的宣傳效果更大。
所以故宮歡迎大家拍照,只要不傷害文物,不影響別人參觀就可以拍照。
融入生活,讓沉睡的文物「活」起來
讓文物「活起來」就是我們要重新認識文物的價值,它們是有生命歷程的,他們也是可以活在當代的,可以融入人們現代生活的。
怎麼融入?我認為有兩點:第一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第二,要以多種方式努力展現中華文化魅力。
資源梳理上,比如故宮200多個房間裡都堆著裝文物的空箱子,它們應該也是重要的文物資源,我們建了三個大型的箱子庫房保管,將來進行很好地維護,這樣就騰出了200多個房子,以後可以修繕開放。
在展現方式上,我們整理了6.8萬件文房四寶,3.9萬件生活用具,這是非常有趣的一類藏品,今天我們要挖掘這些跟當代人生活的聯繫。
比如藏品中有大量的中草藥,我們要辦中草藥展;還有很多兒童玩具,清代十個皇帝有五個是未成年皇帝,所以他們有大量的中外玩具,因此我們要辦兒童玩具展;還有6200件明清家具,我們要辦家具展。
故宮博物院最有特點的展覽是這種原狀陳列,這些文物當年就是為這個環境製作的,今天還成組地擺放在這個環境中共同構成情景和故事。
文物只有在原地陳列才最有尊嚴,如果流失海外像孤魂野鬼一樣就沒有尊嚴了,我們還要不斷擴大開放,紫禁城過去只是開放30%,去年開放到了76%,這樣我們可以舉辦更多的展覽,開放更多的展區。
比如故宮之前從來沒有開放過的西部區域顯得很神秘,故宮員工把這稱作女性的世界,我想了想加了兩個字,有點搞笑但是很準確,是退休女性的世界,皇太后、太后、太妃太嬪有大把時間,建了很多花園,景色很美。
這片區域擴大開放時,那些年輕遊客進去之後就知道要去找甄嬛住的地方。
所以文物一定要叫它「活」起來才有尊嚴,我感觸很深。
今天我們要用更多的手段傳播故宮文化,把故宮的文化能夠更深入地融入到人們的社會生活中,這樣才能使文物「活」起來。
所以我們研發文創產品。
我們要研究人們的生活中需要什麼,怎麼能滿足人們這些要求,結合故宮藏品,深入挖掘自己藏品的信息,這樣才能把人們的需要對接起來。
圖為正大光明充電器、大吉葫蘆U盤、朝珠耳機
比如大家都有手機,我們就設計了400多款手機殼;有手機就得充電,我們就有了「正大光明」的充電器;我們還有U盤和耳機朝珠耳機,其中朝珠耳機還獲得了全國文創產品大獎賽的第一名。
五個皇帝的壺,每個皇帝一把,形成了一組套裝。
還有故宮元素的兒童拼裝玩具、箱包、龍袍、方巾、披肩等。
圖為「四羊方罍」茶壺組合,左側為原文物,右側為創意茶壺產品
我們還從文物中找尋經典的形象來設計產品。
如《乾隆皇帝大閱圖》,我們仔細欣賞發現整幅畫中馬畫得比較好,就把馬從中提取出來做在領帶上,做在水果叉上。
唐代的《五牛圖》也可以走到家裡,走到門廳。
以四羊方罍為模板,中間部分可以做成壺,下面做成茶杯,上面一個蓋,底下一個托,擺在家裡是工藝品,客人來了就可以沏茶。
紅山文化最漂亮的玉石器「C型玉龍」,我們以它為靈感做了香插,我們研發了香,每天點上一根就可以抵抗霧霾。
圖為故宮太和殿的脊獸與脊獸跳棋
我們還將一些著名的文化融入到文化產品的創意之中。
例如,帶有藻井文化元素的藻井傘,帶有宮門文化元素的宮門箱,帶有十二美人元素的美人圖,帶有太和殿脊獸元素的跳棋。
過去我們的營銷有兩方面不好。
一個是故宮商店賣的東西80%不是自己研發的,都是來自各地的,滿足不了人們把故宮文化帶回家的願望。
經過幾年的努力,到2015年年底,我們已經研發了大約8700種文化創意產品,能夠滿足人們把文化帶回家的願望。
第二是我們過去商店商業氣氛太濃,文化氣息不夠。
現在我們要更多地增加文化氣息,乾脆不叫商店,叫文創館,服裝店叫服飾館,陶瓷店叫陶藝館。
圖為故宮陶藝館
另外,我們也在不斷發現自己文創產品的不足和完善的方向。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注重質量,故宮博物館的文創產品必須充滿文化氣息,同時不論價格高低都要質量好的,在這方面我們要不懈努力。
想去故宮修文物?修復師沒漲工資但報名火爆
《我在故宮修文物》這部電影感動了很多人,令我感動的是點讚最多的是年輕人,是18歲到22歲的學生們。
原來我認為這些學生們喜歡蹦蹦跳跳、打打鬧鬧的那些節目,沒想到他們也喜歡看我們的員工、我們的專家學者日復一日地、細心地修復文物。
紀錄片雖然讓故宮的文物修復師大火了一把,但是工資並沒有漲。
不過令我高興的是報名到故宮修復文物的人數有所增長,今年我們招95名文物修復師,有1萬多人報名。
故宮現在建立起故宮文物醫院了,它將來會修復一些大型的文物,我們修復的門類也會越來越多。
故宮目前200名文物修復檢測的員工還是遠遠不夠的,面對故宮180多萬件文物藏品,我們會引入更多的已經列入國家非物質遺產傳承人的師傅們,他們傳承的技藝對於我們來說是很有幫助的。
博物館要當數字時代的弄潮兒,喚醒文化遺產
故宮博物院率先把全部文物藏品公示到網絡,人們可以查閱每一件文物的基本信息。
我們還在緊鑼密鼓設立三個攝像室,把文物的影像數據也上傳。
近年來,我們陸續推出9部故宮APP,媒體給我們的評價是「故宮出品,必屬精品」。
比如,《韓熙載夜宴圖》變得立體了,人們可以詳細了解其藝術造詣、時代背景和任務角色,還可以進行現場製作,在裡面,可以聽到當年的琴聲,欣賞當年的舞姿。
《清代皇帝服飾》告訴人們,真正的皇帝著裝和電視劇里往往是不同的,不同場合穿不同服裝,不同服裝有不同構造,不同人穿不同服裝,包括他們的靴子、帽子、配飾和服裝間有哪些細微的聯繫。
今年上線的是《故宮展覽》,人們通過手機可以到展廳里漫遊,親臨其境感受展廳的氛圍。
新華社攝影記者金良快在互動環節提問 新華網記者陳競超 攝
故宮博物院用了3年時間建成了數字故宮社區,通過數字社區,我們的功能越來越強大,包括公眾教育、文化展示、參觀導覽、休閒娛樂、社交廣場、學術交流、電子商務等。
今年,我們在構建數字社區時更增加了參與性,參與越多,積分就越多。
「故宮出品」系列APP應用
我們還要用3年時間建設智慧故宮,希望3年後,我們的安保系統更加強大,傳播力量更加強大,人們的感受更加豐富。
藉助新技術,我們建了數字博物館,它之所以好不僅在於設備先進、技術先進,關鍵是原創,每一個項目都深入挖掘藏品的信息、古建築的信息。
比如數字地圖,故宮1200棟古建築,9371件房屋,人們可以通過數字地圖來了解每一棟建築、每一個房屋的信息。
我們有7500件書法作品,人們甚至可以自己臨摹數字書法,臨摹後機器會給你打分,比如「太棒了」或「慘不忍睹」。
我們製作了數字繪畫,叫做「寫生真禽圖」。
故宮有很多藏卷不經常展示,即使展示光線也比較暗,但是通過數字長卷就能看得更詳細。
我們還建立了數字多寶閣,可以放大看、分解看,觀眾可以深入到還未開放,或太狹小進不去的地方,觀眾通過虛擬現實VR可以進入養心殿、三希堂和太和殿。
此外,建設智慧故宮還有一個核心項目,叫世界文化遺產監測。
今天,我們已有3500個高清晰攝像頭在監測故宮,但世界文化遺產監測是要監測看不到的地方,頂棚上面、瓦下面或是其他一些隱蔽空間,毫無遺漏的監測對於內部管理太重要了。
我們不斷研究人們接收方式的改變,並適應改變,讓大家了解最新的展覽、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修復結果,這個過程是無止境的。
故宮的朋友圈將會越來越國際化
故宮作為中華文明寶庫,不僅集納了大量的本國文物,還收藏著13000件來自世界各地的文物,均是海外貿易、商品交流、使節納貢匯集而來。
這正是中華文明古國與世界各國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
圖為思客講堂現場,現場頻頻爆出熱烈掌聲。
新華網記者 郭建偉攝
為了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面貌,加深各國民眾對中國文化的了解,故宮博物院加強與國外博物館的合作,舉辦更多展覽,開放更多展區。
在午門硯池樓,外面是傳統建築特色,裡面能容納任何級別的大型文物展廳。
去年國際博物館高峰論壇,很多博物館館長到這裡看了之後,紛紛要求把他們展覽送到這裡來。
所以,2019年的展覽到今天已經全排滿了。
我們把更多優秀的展覽迎來,同時也向世界各地走去。
現在,我們每年有20多個展覽走出紅牆,走向大千世界,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兩個月前,故宮到威尼斯舉辦了雙年展平行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故宮還舉辦了太和論壇、紫禁城論壇。
太和論壇是世界文明古國的論壇,其中「太和」是以太和殿命名,這與中國的核心理念是相通的。
此外,我們還建立了外國文物館,世界各地的觀眾就能看到故宮收藏的來自世界各國的文物。
我們還打造了「故宮講堂」這個品牌,積極開展國際教育與傳播。
國際博物館協會、國際文物修復協會這兩大組織都把全球唯一的培訓機構設在故宮,到去年年底我們已經培訓了61個國家的學員。
我們的朋友圈越來越大,我們的教學進入的國家也越來越多,與各國博物館不斷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我們在不斷增加故宮展示的能量,希望不斷開放的故宮能成為人們生活的一片綠洲,也希望故宮的文化活動能更加深入地融入到人們的社會生活中去。
我想,故宮作為文化機構只要擁有文化自信,就一定會擁有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