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如戲,全靠演技?文物拍賣市場為何多「假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提要 :要說假貨,如此拍賣公司、如此鑑定專家何嘗不是「假貨」呢?

拍賣如戲,全靠演技。

最近,上海警方搗毀了26個不法團伙,這些拍賣公司組織的海外文物拍賣會竟然全是請演員現場舉牌

組織的交易會,所謂的境外買家當面與客戶交易,買家同樣也是他們花錢雇來的群眾演員。

這麼做,就是為了不斷騙取藏家的服務費。

拍賣公司做假做到這份上,還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文物市場之所以假貨泛濫,和這種拍賣公司不無關係。

文物市場到底假貨多到什麼程度?藝術行業「打假專家」牟建平曾直言,書畫市場 「只有兩成是真跡,八成是贗品,尤其是(署名)齊白石、徐悲鴻的甚至達到了95%是贗品。

上段時間,有人賒帳1300萬買來200件假古董,也引來社會廣泛關注。

今天,不妨好好看看文物市場的產業鏈,探究一下假貨泛濫的原因,看看到底誰在拍,誰在鑑定,誰在買,誰在賣。

先說說誰在拍?

拍賣市場「拍假」和「假拍」現象由來已久。

開頭說到的案例並非偶然。

一些規模較小的拍賣公司常採取「虛假鑑定、高估藏品」的花招欺騙賣家送拍以套取高額圖錄費;

而一些拍賣「巨頭」為招攬賣家,不惜打腫臉充胖子,用「聯手做局、虛報『天價』成交額」等手段渲染炒作、炫耀「實力」。

這些又何嘗不是一種演技呢?

那麼,誰在鑑定?

2011年9月,隨著商人謝根榮騙貸案進入二審,媒體曝光了天價「金縷玉衣」出爐的來龍去脈:

法院查明,案件中兩件被估價24億的「玉衣」系偽造而成,偽造文物後,謝根榮出錢請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等5位專家估出天價,騙取銀行高額貸款。

這5位國家級古董鑑定專家全都有著耀眼的頭銜和光環,卻被謝根榮的「評估費」所收買,為其出具了24億元的虛假天價鑑定證書。

要說假貨,如此拍賣公司、如此鑑定專家何嘗不是「假貨」呢?

那麼,假文物誰在賣?或者說,誰在做?

早在2012年3月,一份涉及中國文物的《地下作舊產業調查》公布。

該調查對中國龐大的文物造假體系產業鏈進行了分析,並對文物造假按照類型進行分區。

如陶瓷造假分布全國,重災區在景德鎮等地。

可見,文物造假已經變成了一項具有地域化、規模化、市場化和公開化的「文化產業」,令人膽寒。

說起國內著名的假文物,就不得不提到北魏陶俑事件。

1994年,在北京潘家園舊貨交易市場出現了一批北魏陶俑,當時北京幾乎所有的頂級考古學家、鑑定專家「過眼」,他們一致認可為真品。

不料,此後,類似的「出土文物」竟然源源不斷地出現在北京的文物市場,國家文物局為此事成立了專案組,調查證明:這批文物實為贗品,是河南洛陽孟津南石山村高水旺做的。

而報紙上刊登的河南一座北魏大墓叫人給挖了的消息,實際上是從高水旺家買走陶俑又到北京去出手的掮客設的局。

那麼,假文物到底誰在買?或者說,誰在消費?

著名書法家劉正成曾直言,當今中國的書畫市場和收藏熱的勃興,主要不在於公眾的收藏興趣,而在於相當一部分企業家和官員的需求。

企業家投資書畫,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了炒作賺錢,二是給官員行賄送禮。

這些年,的確有許多有實力的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正投入中國藝術品的收藏。

他們出手不凡,一擲千金。

有的買家,明知道這些所謂的古董都是假貨,但還是購買,不是他們傻,而是這些買家將這些假古董做資產評估,壯大自己的資產後,再通過銀行進行融資套現,加大現金流的使用。

這種繁華的背後是做局、攪局。

話說到這裡,我們發現,文物市場假貨之所以多,是因為整個流通環節都存在著制假、販假、假拍、假鑑定的人。

有人說,國內文物造假已成產業鏈,「造假無罪」是主要原因,但這不能成為文物主管部門監管缺位的理由,更不能成為人心墮落的藉口。

我注意到,時下,國內很多古玩市場普遍經營慘澹,出現斷崖式蕭條,這何嘗不是虛假繁榮的必然結果呢?

來自微信公眾號:老馬價值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胡智勇:我最擔心海外造假

光明網04-01 15:35顯示圖片近日,著名古陶瓷鑑賞家、收藏家胡智勇將來連鑒寶。胡智勇,江西景德鎮人,嘉德在線專家顧問,業內著名的藝術品經濟人,景德鎮國際陶瓷文化交流中心特邀專家,清華、北大...

揭秘從古到今古董造假產業鏈

古董造假、字畫仿冒,古已有之。東晉時,康昕仿冒王羲之的書法真跡,連他兒子王獻之也辨認不出來;宋徽宗喜歡造假,仿製了一大批商代的青銅兵器,擺在宮廷里,樂此不疲。在中國的古玩與藝術品收藏市場,有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