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清昭陵,世界文化遺產,惟一沒有被盜和發掘的清朝陵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位於瀋陽的清昭陵,是清朝皇太極以及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的陵墓,占地面積16萬平方米,是清初「關外三陵」(福陵、昭陵、永陵)中規模最大、氣勢最宏偉的一座,1982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4年7月1日,清昭陵與瀋陽故宮、瀋陽福陵和撫順永陵,經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表決通過,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清昭陵位於瀋陽市皇姑區泰山路北陵公園內,因在瀋陽市舊城之北,又稱「北陵」。

清昭陵還葬著關睢宮宸妃、麟趾宮貴妃、洐慶宮淑妃等后妃佳麗。

昭陵有古松二千餘棵,松齡達三百多年,遮天蔽日。

清昭陵始建於清崇德八年(1643年),至順治八年(1651年)基本建成。

陵寢建築「前朝後寢」,自南向北由三部分組成,其主體建築都建在中軸線上,兩側對稱排列,系仿自明朝皇陵而又具有滿族陵寢的特點。

清昭陵前部從下馬碑到正紅門,包括華表、石獅、石牌坊、更衣廳、宰牲廳;中部,從正紅門到方城,包括華表、石象生、碑樓和祭祀用房;後部,是方城、月牙城和寶城,這是陵寢的主體。

神道兩側有石獸、華表對稱排列,中間有為頌揚墓主而建的碑亭,豎有「昭陵神功聖德碑」。

牌樓是前部主體建築,系青石建成,四柱三層,雕刻得玲瓏剔透,精美無雙,為罕見的藝術珍品;方城內有隆恩殿、東西配殿、東西晾果房和焚帛亭。

隆恩殿後面有二柱門、石五供和券洞門,券洞頂端是大明樓。

方城之後是月牙城和寶城,在寶城中心,上為寶頂,下為地宮。

以前,昭陵的管理有文武兩大衙門。

一個叫總管衙門,一個叫關防衙門,管衙門主要負責陵區的防衛,關防衙門負責祭祀和陵寢建築的一般修繕。

清朝遜國之後,昭陵雖然仍由三陵守護大臣負責管理,但由於連年戰亂,國庫入不敷出,對昭陵無力做大的修繕,以至陵園建築殘破凋零。

當時有位文人寫過這樣一首《游北陵》詩:「涉足昭陵戶與庭,輝煌眩目未曾經。

莓苔滿徑無人管,楊柳山中猶自清」。

雖然經歷戰亂,可是皇太極陵墓地宮未被破壞,也沒有被盜墓賊盜過。

清初「關外三陵」也是清朝史上,唯一沒有被盜和未發掘的清朝陵墓。

1963年11月7日,一支由文物部門、公安聯合組成的探險小分隊進入地宮探查。

他們發現地宮高約一米左右,比較狹窄。

裡面黑洞洞的深不見底。

隧道內潮濕無比,隊員的體力消耗過大,加上氧氣不足,他們原路返回地面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