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學泰斗饒宗頤仙逝,金庸說「有了他,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饒宗頤,字伯濂、伯子,號選堂,又號固庵。

饒宗頤出生於1917年8月9日,廣東潮州人。

於一九四九年遷居香港,對敦煌學、古文字學、詞學均有研究,並且精通梵文。

代表作《敦煌書法叢刊》《殷代貞卜人物通考》《詞集考》等。

2013年被授予「世界中國學貢獻獎」,2014年9月獲得首屆「全球華人國學獎終身成就獎」。

2017年,饒宗頤剛剛過完百歲生日。


饒宗頤的巨著《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全套共十四卷二十大冊,學問遍及上古史、甲骨學、簡帛學、經學、禮樂學、宗教學、楚辭學、史學、敦煌學、目錄學、古典文學及中國藝術史等十三大門類。

饒宗頤是當代中國百科全書式的古典學者。

其茹古涵今之學,上及夏商,下至明清,經史子集、詩詞歌賦、書畫金石,無一不精,他貫通中西之學,甲骨敦煌、梵文巴利,希臘楔形、楚漢簡帛,無一不曉。

人謂「業精六學,才備九能,已臻化境」。

他與錢鍾書並稱「南饒北錢」,錢鍾書先生稱他是「曠世奇才」,他與季羨林並稱「南饒北季」,季羨林先生說他是「我心目中的大師」,金庸說,有了他,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學術界尊他為「整個亞洲文化的驕傲」

除了學術的研究外,饒宗頤也擅長書法、書畫、詩詞、古琴,而且造詣極高,贏得甚高的評價。

台灣故宮博物院院長秦孝儀認為:「先生法書上追漢魏,下邁蘇黃。

山水人物,尤蒼茫澹遠,自辟蹊徑。

而古文辭駢麗並擅,義正旨遠,道德、文章、書畫,辛亥以還,公其巨擎也。

」季羨林教授對他的詩詞非常讚賞:「選堂先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世界五洲已歷其四;華夏九州已歷其七;神州五嶽已登其四。

先生又為性情中人,有感於懷,必發之為詩詞,以最純正之古典形式,表最真摯之今人感情,水乳交融,天衣無縫,先生自謂欲為詩人開拓境界,一新天下耳目,能臻此境界者,並世實無第二人。

」而人們對他書畫的評價:「選堂先生的書畫,清狂跌宕不可一世,溫文雅逸莫之與京。

在當代,只有溥儒有此濃馥的書卷氣。

但溥畫失之枯硬瘠薄,其筆法過多『作家』氣。

選堂先生筆墨豐潤華滋,行筆自由放任;若無繩墨,卻自有法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國學大師饒宗頤去世,一個時代的結束

2月6日,101歲的國學大師饒宗頤在香港辭世。許多人或許並不了解他的學問,卻不可能沒有聽過他的名字。饒宗頤被稱為「業精六藝、才備九能」,作為著名的歷史學家、文學家、哲學家、古文字學家,先後與錢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