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破譯5000年前原始文字 稱可構成數字易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7月9日,古文字研究專家、浙江大學教授曹錦炎介紹發現原始文字的石鉞。
石鉞上的文字(上圖為正面,下圖為反面)。
新華網
原標題:雲南專家破譯5000年前文字「鳥在風中飛,鳥在山下飛,鳥在山上飛」
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或「龜甲獸骨文」,主要指中國商朝晚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殷商滅亡周朝興起之後,甲骨文還延綿使用了一段時期。
甲骨文是中國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繪符號,下啟青銅銘文,是漢字發展的關鍵形態。
現代漢字即由甲骨文演變而來。
一般認為,晚清官員、金石學家王懿榮於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從來自河南安陽的甲骨上發現了甲骨文。
安陽城西北的小屯村,是商晚期國都遺址「殷墟」的所在地。
百餘年來,當地通過考古發掘及其他途徑出土的甲骨已超過十萬塊。
此外,在河南、陝西其他地區也有甲骨文出現,年代從商中期延續到春秋。
甲骨文的發現,促進了各國學者對中國上古史和古文字學等領域的深入研究,並開創了一門嶄新的學科——甲骨學。
從字體的數量和結構方式來看,甲骨文已經是發展到了有較嚴密系統的文字了。
據推測,在此之前還有更早的原始文字。
只是對於原始文字,目前的研究尚比較有限。
2013年7月9日《光明日報》報導:浙江平湖莊橋墳遺址考古有重大發現,在出土的器物上發現大量刻畫符號和部分原始文字,經有關專家論證是迄今為止在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原始文字。
這表明大約在距今5000年前,良渚先民就開始使用文字,在那時華夏民族已進入文明時代……隨著對出土的陶器與石器進行整理,莊橋墳遺址考古領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徐新民等人發現了幾個排列成序的符號……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專家、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李伯謙欣喜地說,這些原始文字不像其他單體刻畫符號那樣孤立地出現,而是可以成組連字成句……
據介紹,出土的兩件石鉞上兩面均有原始文字,除正面的6個字刻痕較淺,風格略有不同外,其餘字刻的方法基本一致,說明其刻字方式和筆順較為規範。
學界普遍認同中國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距今3600多年……徐新民說,這些古老的文字,正如甲骨文一樣,是象形文字,不是會意文字。
近日,雲南撫仙湖與世界文明研究會副會長、雲南大學民族考古研究與文物評估中心客座教授,國際易學研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黃懿陸運用他對撫仙湖水下遺址的考古研究成果,破解了浙江平湖莊橋墳遺址石鉞上的原始文字。
黃懿陸認為:一是可以構成數字易卦。
考古證明,我們目前看到和應用的《易經》當中的符號卦象,來自於古老數字組合形成的數字易卦;二是表示發音和揭示發音的內涵和驗證發音內涵的真相;三是在構成單個數字的前提下和在某種條件下,具有名詞的代表意義。
在構成單個數字的前提下和在某種條件下,數字具有名詞的代表意義;四是可以構成詞組和句子,渲染生活場景,講述故事。
數字是文字的前身
20世紀80年代,良渚文化遺址在浙江省餘杭一帶出土。
精妙絕倫的琮、璧、鉞等玉器震驚中外學術界,良渚文化遺址被稱為中國5000年文明第一證;其地出土的大型祭壇被稱為「土築金字塔」。
隨著研究的深入,良渚文化便與中原文化有了許許多多的聯繫。
有學者提出,考古證明良渚文化遺址在4000年前因洪水淹沒而消失,良渚先民北遷中原,從而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國家——夏朝。
「『考古不如釋古,無書勝似有書』。
首先,大家要明確的是,先有數字,後有文字。
文字是後於數字的又一次文明跨越。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學術界根據考古證據的研究成果,肯定了數字易卦是符號卦《易經》的前身卦象。
數字易卦當中的奇數就是符號卦的陽爻,偶數就是符號卦的陰爻。
但是,由於缺乏對數字易卦的了解和對其起源的追蹤,沒有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索數字易卦的起源問題,特別是目前的文字學家都不研究數字的起源,對文字起源於數字的事實真相根本就不知道」。
在2010年提出「不能依據甲骨的年代給『甲骨文』斷代,因為甲骨只是『甲骨文』文字的載體」一說的黃懿陸,對浙江平湖莊橋墳遺址出土的石鉞背面的文字進行了破解。
目前,很多專家只是認為莊橋墳遺址出土的成熟文字與「甲骨文一樣,是象形文字」或「原始文字」「不是會意文字」「其刻字方式和筆順較為規範」「可以成組連字成句」,認為特別是在石鉞的背面「連在一起的6個符號,其中有3個是相同的,這明顯是表達某種意思的一句話。
專家們認為刻下這些「文字」的人們是在表達某種「意思」,但是,具體是表達什麼「意思」?專家們紛紛表示還不得其解。
這時,黃懿陸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認為,用其此前研究的數字易卦,很容易破解石鉞背面的這些「文字」。
雞卦來源於遠古雲南
根據資料圖片,石鉞正面分圖案和「文字」兩大部分。
下部為圖案,目前尚無法解讀。
解讀數字易卦「∧二∨」。
這個數字易卦的「∧」字有兩種寫法,一為開口向上,為倒寫的「∨」;一為正體,寫為「∧」。
∧」字的祖形字在遠古雲南撫仙湖水下遺址,人工使用金屬器雕琢的石質構件上已經出現,為兩個男性生殖器官的組合。
具有名詞「∧(音Luo,當時對鳥的讀音)」和數詞(當時對數字六的稱謂和寫法)的代表意義。
其寫法有正、倒、橫斜寫等幾重意義。
許多研究文字的學者不知道文字是在數字基礎上起源,而早期數字基本上與數字易卦的形成有著緊密的聯繫。
只有研究數字易卦當中的數字是怎麼來的這個道理,才能認識數字易卦和雞卦(夏朝盛行於先越之民的雞卦占卜術)的關係。
在浙江平湖莊橋墳遺址出土石鉞上出現的「∧二∧」,組成了數字坤卦,在這裡代表「地」。
同時,石鉞正面還出現了鳥或雞卦的卦體形象,可以證明數字易卦的數字來自於鳥或雞卦的計數結果。
石鉞背面出現的三角形代表陰陽的證據,出現於遠古雲南撫仙湖水下遺址,然後在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地中海流域、恆河流域、瑪雅遺址、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遼河流域等考古遺址,可以看到大量相應的考古證據。
在莊橋墳遺址石鉞背面的陰陽三角同時也具有代表雞或鳥卦的意義。
追溯雞卦的來由,有收錄於《四庫全書》的文字為證。
其卷二曰:「滇人多用雞卜,其法:縛雄雞於神前,焚香默祝所佔畢,撲殺雞,取兩股骨洗凈,以線草束之,竹梃插其中,再祝,左骨為儂,儂,我也;右骨為人,人,所占事也。
兩骨上有細竅,盡以細竹籤之。
斜直、多少,任其自然,直而正者,吉。
反是者凶。
其法有十八變,然不可得而詳實,大抵與五嶺相類。
按:漢武帝令越巫祀百鬼,用雞卜。
乃知此法自粵始,而滇用之。
皆夷俗也。
」根據石鉞出現鳥或雞卦的考古證據,這類雞卜亦即雞卦的考古證據在遠古雲南的撫仙湖畔學山遺址、怒江福貢的碧羅雪山岩畫、文山麻栗坡大王岩畫、昭通綏江新灘岩畫上,都可以看到。
據此可以肯定,雞或鳥卦的故鄉就在遠古雲南。
連體數字易卦解密古石鉞「文字」
>根據遠古雲南撫仙湖人工使用金屬器雕琢在石質構件上的日月為易圖案進行研究,《說文解字》當中的「日月為易」,在石質構件上得到了考古文物的驗證。
實際上,日月為易的內涵就是把日月視為男女人體,彼此進行交媾,通過數字的形式組合成為數字易卦。
二者交媾形成的數字,肯定就是一種合體的行為,所以,早期數字易卦還不規範,出現的多為合體的數字易卦。
而早期的數字易卦具有代表文字的意義,一個三爻卦,分別由三個數字組合而成,只是代表一個文字,不合體就形不成遠古時期規範的文字。
在遠古雲南保山施甸獅子山遺址出土的石斧上,就有數字易卦的合體。
在中原大地的賈湖舞陽遺址,也出現了數字易卦的合體,在寧夏大麥地岩畫上,同樣出現了數字易卦的連體現象。
我們在浙江平湖莊橋墳遺址的石鉞上看到連體的數字易卦,就不奇怪了。
遠古時期,人類社會把鳥稱為「洛」,而以數字「∧」當做名詞「鳥」的書寫體文字。
這方面的證據,就是殷墟時期的青銅銘文當中出現「姆六甲」的文字。
其中的「姆」為業已為母的女性;「六」寫為「∧」,是「鳥」的發音;「甲」為「夾」住之意。
「姆六甲」的稱謂,仍然存在於百越民族後裔之一壯族的「姆六甲」的語言當中,為「胯下夾物之女性神鳥」的意思。
《太平廣記》卷第一百三十五引晉朝《拾遺記》曰:「越王入吳國,有丹鳥夾王飛,故句踐之霸也。
起望鳥台,言丹鳥之瑞也」,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在莊橋墳遺址的石鉞背面,一共出現三個左右寫法的「∧」,代表的都是鳥的意思。
三個並為一句話的數字易卦,是以數字易卦代表文字的範例。
第一個數字易卦為「∨××」的組合,屬於符號卦易經當中的巽卦,代表風;其與數字∧代表名詞鳥的「∧」結合,就是「風中鳥」的意思。
第二個數字易卦為「∧∨×」的組合,屬於符號卦易經當中的艮卦,代表山,其與代表鳥讀音的「∧」字結合,為「山下鳥」的意思。
第三個數字易卦為「∨∨×」的組合,也是一個艮卦。
兩個艮卦相連,就是艮下艮上的重卦。
所以,第三個數字易卦「∨∨×」的組合,就是「山上鳥」的意思。
這樣,莊橋墳遺址出土文字其實是「三個並為一句話的數字易卦」,即「鳥在風中飛,鳥在山下飛,鳥在山上飛」,就是這句話的本義。
《中國5000年文明第一證——良渚文化與良渚古國》一書指出:1981年,上海福泉山遺址,一座大墓出土了一件鳥形玉器,扁薄形,鳥腳以下已經殘缺,酷似佛利爾玉壁上的鳥形。
經將此器按佛利爾圖形復原,器形規整,結構得體,學者們判斷它們可能就是傳說中的以鳥為官職或氏族標誌的一種鳥符。
由此可見,鳥文化是良渚文化的主題。
鳥崇拜的表現形式是以雞或鳥卦進行祭祀占卜活動,得出卦象以便計數形成數卦,預測吉凶禍福。
良渚文化的莊橋墳遺址上出現以數字易卦講述故事的考古文物上,發現如詩似畫的「風中鳥,山下鳥,山上鳥」文字解讀揭示出來的豐富內涵,黃懿陸認為是正常的一種生活和社會場景的真實寫照,也是該遺址出土石鉞正反面刻寫有數字易卦、就是當地當時在此居住的人類社會共同體經歷過崇鳥時代的證明。
何為良渚文字?現今發現最早的原始文字,比甲骨文早1000年
指2003年至2006年考古學家在浙江平湖莊橋墳遺址發現的原始刻畫符號,古文字研究專家認為這是一種原始文字,出土的兩件石鉞上的原始文字除正面的6個字筆痕較淺,風格略有不同外,其餘字刻的方法基本一...
中國歷史文化之——「刻劃符號」為中國最早的文字!
中國文字自骨刻文起,甲骨文、金文……楷書,一脈相承,是研究人類思想文化發展的唯一一份歷史最長、發展序列最完善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距今3600多年。...
史前中國第一個文字被發現 比甲骨文早七八百年
文字被公認是文明起源的三大標誌之一。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人員5月為當地雜誌撰文,講述「漢字可追溯的最早源頭甲骨文」的故事。1949年國民黨政府撤離大陸前,該所帶走了約2萬5千片甲...
中國文字是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至今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史學界普遍認同中國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距今3600多年,而有史學家發現浙江平湖莊橋墳遺址的考古成果表明大約在距今5000年前,良渚先民就開始使用文字。這些刻畫符號將中國的文字史向前推了1000...
考古發現的那些早於商代的刻畫文字
甲骨文作為相當成熟的文字系統,大致被確定的年代為商朝盤庚到殷紂亡國這段時間,即公元前14世紀中期至前11世紀中期。據統計,甲骨文的文字共有4500多個,目前成功釋讀的有2000個左右。如此成熟的...
尋找最早漢字,了解漢字歷史
中國文字是歷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至今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種文字像漢字這樣經久不衰。 從甲骨文發展到今天的漢字,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文字的發展經過了金文、大篆、小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