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文化之——「刻劃符號」為中國最早的文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文字自骨刻文起,甲骨文、金文……楷書,一脈相承,是研究人類思想文化發展的唯一一份歷史最長、發展序列最完善的文字。

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距今3600多年。

甲骨文又稱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


河南舞陽賈湖遺址發現的卦象符號(距今8000年左右)和安徽蚌埠雙墩遺址刻劃符號(距今7000年左右)一度被認為是中國最早的文字,但因為不是系統性的文字,而只被視為"刻劃記事的符號",沒有被業內接受為文字系統。

這些符號可能已具有了某種表達語言的功能,但不代表符號就能成為文字,更無法與甲骨文這種成體系的文字系統做同類對比。

浙江省平湖市莊橋墳遺址出土的良渚似刻劃符號(距今5000年左右)與蚌埠雙墩遺址刻劃符號、舞陽賈湖發現的卦象符號都屬同類情況。

刻劃符號

"中國最早文字"說 爭論一直沒停過,全國各地都有消息,稱發現了全國最早的文字,如安徽蚌埠雙墩遺址刻劃符號和河南省舞陽賈湖遺址發現的卦象符號,但因不成系統,無法構成文字體系都沒有被業界最終認定。

業內目前認定的中國最早的文字還是安陽殷墟發掘的甲骨文。

(所謂"史學界普遍認同中國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這種說法違反事實,學界只是普遍認為甲骨文是漢字的成熟系統。

)

河南舞陽賈湖契刻符號

賈湖契刻符號(距今8000年左右)是指在河南漯河市舞陽縣北舞渡鎮賈湖遺址(新石器時代的裴李崗文化)中出土的龜甲上契刻的符號,共有16個。

從其形狀看,具有多筆組成的結構,應承載契刻者的一定意圖。

有近似甲骨文的"目"字、"曰"字等的符號,年代約為西元前6千年。

有報導稱那些符號為迄今人類所知最早的文字。

類似的原始文字--Vinča signs在公元前六千年就在歐洲出現了。

當前,世界公認最早的文字系統是楔形文字。

多數專家認為賈湖契刻符號是有意識刻畫的,但不能確證為文字。

安徽蚌埠雙墩遺址刻劃符號

安徽省蚌埠雙墩遺址自發掘以來,其出土的600餘件刻劃符號(距今7000年左右)一直是考古學術界關注的焦點。

雙墩遺址中出土的600多件刻劃符號中,與水紋有關的符號近90件。

雙墩先民在長期的漁獵活動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們通過判斷水紋變化來識別魚群的活動規律,以便確定從事漁獵活動的方式;通過對不同水紋現象記錄,反映了天氣、水環境對水紋變化的影響;他們將水紋刻劃符號中的某些符號在形式和意義上固化,並在一定區域內共同使用,初步顯示了文字的功能。

浙江莊橋墳良渚遺址刻劃符號

2013年7月9日從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浙江平湖莊橋墳遺址考古有重大發現,在出土的器物上發現大量刻劃符號(距今5000年左右),經有關專家論證是迄今為止在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原始文字。

也有專家表示對於良渚此次考古發現,我們要肯定其畢竟也是先民的刻劃,也很了不起,從考古層面上沒有任何問題,但和早期漢字沒有什麼可比性,它不是漢字的前身,和甲骨文不是一個系列。

據《光明日報》報導,日前浙江平湖莊橋墳遺址考古有重大發現,在出土的器物上發現大量刻畫符號和部分原始文字,經有關專家論證是迄今為止在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原始文字。

這表明大約在距今5000年前,良渚先民就開始使用文字,在那時華夏民族已進入文明時代。

來自全國的古文字研究專家們日前齊聚平湖,現場對這些符號進行論證。

專家們認為莊橋墳遺址出土的確為良渚原始文字,是迄今為止在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原始文字。

國家文物局考古專家組成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張忠培表示,莊橋墳遺址所有出土文物是真實而有科學依據的。

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專家、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李伯謙欣喜地說,這些原始文字不像其他單體刻畫符號那樣孤立地出現,而是可以成組連字成句。

良渚原始文字鄭大文字學博士王建軍在仔細研讀了網上流傳的兩張浙江平湖的莊橋墳出土的石鉞圖後,他用"怪異"來形容。

"目前階段初步斷定,這些符號只能稱為'刻劃記事符號'。

"在他看來,這些刻在石鉞上的符號,可能已具有了某種表達語言的功能,有表意的意思在裡面,能記載一件事情。

"就像古人結繩記事一樣,它一定也是有意義表示的,類似這樣的刻畫記事符號在石壁上、石器上都出土過。

但具體石鉞上符號表達的是什麼意思,似乎還沒有人能參透。

"同時,這些文字可能會有一定的語言表達功能,但不代表符號就能成為文字,而將其與甲骨文這種成體系的文字系統進行對比就更顯得草率。

王建軍說:"甲骨文和漢字系統是一脈相承的,它是成體系的,而一種文字要能成體系,必須有音可讀、有形可釋、有意可解,從這些條件來看,平湖的莊橋墳出現的這些符號,不能構成文字系統。

"

骨刻文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山東省中部地區濰坊至濟南一帶和關中地區以及內蒙古赤峰地區的古文化遺址經常出土刻劃文字的骨頭、石器、陶器和陶片等,其中骨頭約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有些文物愛好者就搜集這些資料。

但一直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

2005年春天山東大學美術考古研究所所長劉鳳君教授在濟南見到一片刻字的骨頭,他肯定的說:"這是新石器時代的遺物,上面刻劃的應該是早期文字。

"這一發現,得到了許多人的重視和關注。

特別是2007年7月劉鳳君教授見到了昌樂縣收藏的一批刻字骨頭,經過認真分析研究,他首先並及時公開宣布這是山東龍山文化時期產生和使用的一種早期文字 ,是甲骨文的源頭。

當時稱"東夷文字"或"東夷甲骨文"。

並初步認為距今約4000年至4500年。

自2007年7月30日起,許多新聞媒體都及時報導劉鳳君教授的發現與研究以及相關信息。

劉鳳君教授又根據考古工作者田野調查和發掘出土的資料,同時對許多古文化遺址進行反覆調查,對全國的許多收藏愛好者所藏的相關資料進行認真觀察分析和綜合研究,更確定了他自己的發現。

在2008年7月30日,山東大學美術考古研究所邀請北京和山東的5位專家對昌樂收藏的骨刻文進行觀察座談,入會專家一致同意劉鳳君的意見,認為:"這是一種比甲骨文更早的原始文字"。

並一致同意叫"昌樂骨刻文"。

2008年12月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了劉鳳君教授編著的《昌樂骨刻文》。

《昌樂骨刻文》一書出版後,劉鳳君教授除向有關政府部門匯報外,繼續做以下几几個方面的工作;第一、經常在野外進行考古調查,獲取了大量第一手實物資料和相關科學信息,進一步證實了骨刻文的真實性和它的年代問題;第二、開始解讀骨刻文,配合各家媒體,加強宣傳,擴大影響;第三、研究和編著壽光出土的骨刻文;第四、認識了全國範圍內的一些收藏界朋友,掌握了更多地方的骨刻文實物資料和相關信息,分別在2009年和2010年發現了"關中骨刻文"和"赤峰骨刻文"。

並進一步認為骨刻文的年代距今約3500年-4600年。

2009年下半年,劉鳳君教授經過進一步野外調查和綜合深入研究,並與許多師友同仁進行過多次討論,劉鳳君教授將這種早期文字定名為"骨刻文",得到了學術界和社會上的認可。

骨刻文的發現,把長期以來關於東夷西夏文明的研究和爭論引向了深入,也把長期以來關於中國文明起源和產生問題的爭論,從文明起源時間和產生文明的主要內容作了實實在在的詮釋,並把遠古的傳說歷史實證為有文字記載的歷史。

最早文字

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稱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

1899年,清代著名金石學家王懿榮在北京家中發現。

由於古董商的有意隱瞞,在較長時間內未被學界了解其出土地。

直到1908年才被羅振玉查訪清楚其真正來源地為安陽殷墟(今河南安陽小屯)。

甲骨文繼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國商代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

殷商滅亡周朝興起之後,甲骨文還延綿使用了一段時期。

甲骨文的發現,促進了各國學者對中國上古史和古文字學等領域的深入研究,並開創了一門嶄新的學科--甲骨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考古發現的那些早於商代的刻畫文字

甲骨文作為相當成熟的文字系統,大致被確定的年代為商朝盤庚到殷紂亡國這段時間,即公元前14世紀中期至前11世紀中期。據統計,甲骨文的文字共有4500多個,目前成功釋讀的有2000個左右。如此成熟的...

莊橋墳遺址原始文字引來一批業界的權威人物

莊橋墳遺址出土的石鉞上的刻畫符號,接受了國內權威專家的「會診」。昨天上午,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平湖市文體局等共同主辦的平湖莊橋墳遺址原始文字學術研討會在平湖舉行,來自國內各研究機構、高校的1...

尋找最早漢字,了解漢字歷史

中國文字是歷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至今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種文字像漢字這樣經久不衰。 從甲骨文發展到今天的漢字,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文字的發展經過了金文、大篆、小篆、...

二里頭遺址也出土骨刻文

二里頭遺址也出土骨刻文黃 成 吉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監製,中央電視六台電影頻道播放的百集紀錄片《中國通史》,第六集《夏王朝覓蹤》中介紹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的占卜骨頭。紀錄片中播放解釋說:「從二里頭...

漢字的前身

1983年,在河南舞陽賈湖邊上,一隻考古隊正在發覺一處距今8000多年的史前遺址。一天下午的五六點鐘,隊員們突然在遺址中發現一件超乎想像的神秘東西,在一片龜甲上,有著幾個模糊的刻畫符號,看上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