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全五德,又報萬家春 ——雞年話雞(之民俗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雞與民俗生活密不可分。

由於長期與人相伴,人們的日常生活都已經離不開雞。

在科學不發達的古代,古人對雞甚至存在某種意義上的神靈崇拜。

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人們賦予雞了各種美好的嚮往和期盼。

司晨

雞是古時報時的家禽。

《說文解字》中說「雞,知時畜也。

從隹,奚聲。

」《詩經•國風•齊風•雞鳴》中有:「雞既鳴矣,朝既盈矣。

」雞日出報曉,日落而息,與古人的作息時間非常吻合。

如,聞雞起舞。

再如,《詩經•國風•王風•君子於役》中說 :「君子於役,不知其期。

曷至哉?雞棲於塒。

日之夕矣,羊牛下來。

君子於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於役,不日不月。

曷其有佸?雞棲於桀。

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於役,苟無饑渴?」在古代,計時和報時的工具並不發達,日晷、沙漏等雖可計時,但是卻沒有報時的功能。

公雞的報時功能,對人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雞鳴預示著黎明,象徵著光明馬上就要到來。

陝西剪紙

「日出雞鳴」,古人認為雞鳴與太陽的升落有關。

《玄中記》有:「蓬萊之東,岱輿之山,上有扶桑之樹,樹高萬丈。

樹巔常有天雞,為巢於上。

每夜至子時,則天雞鳴,而日中陽烏應之;陽烏鳴,則天下之雞皆鳴。

」河南南陽漢畫像石上有烏鴉載日的形象,漢代王充在《論衡》里有「日中有三足烏」之說,一直到了明代三足烏的形象才逐漸美化變成了三足雞。

所以民間就有雄雞就具有超凡的神力,能馱著太陽每天由西飛向東的傳說。

畲族就有《陽兆鳥》和《金雞叫太陽》的民俗故事流傳至今。


送子

「雄雞載日」,民間把雞當作陽性的象徵,送子的祥物。

《唐書》記載英雄武周便是母親趙氏夢見雄雞入懷而孕的。

因此民間,雞與雞蛋都有大吉大利、早生貴子、多子多孫的寓意。

陝西剪紙

如,苗族求婚,男方要送一隻大公雞到女方,女方留下大公雞說明同意婚事;新疆伊寧、烏魯木齊等地的烏孜別克族婚禮上,新人要吃雞蛋,期盼早生貴子;布依族求子,「道公」讓男子背著一隻大紅公雞回家,預示來年得子;山東蓬萊民間流行生男孩要帶公雞報喜,生女孩帶母雞報喜;江西贛州的客家人正月里有「割雞、擔燈」的民俗。

割雞就是殺雞;擔燈與添丁在當地話中同音,所以這一民俗與家中生男孩有關。

每到正月十四添了男丁的家庭都要到漢帝廟割雞、燒香……

鎮妖辟邪

古人認為雞為百禽之長,具有鎮妖伏魔的作用。

如《春秋運斗樞》中說:「玉衡星精散為雞。

」《太平御覽》引《春秋說解》也有:「雞為積陽南方之象,火陽精物炎上,故陽出雞鳴,以類感也。

雞之為言佳也,佳而起為人期,莫寶也。

」雞是南方陽物,具有某種超出自然的神奇力量,所以中國的傳統神話故事中,雞也多有出現。

如,二十八星宿之一昴日星官,本相就是一隻威武的六七尺高的大公雞。

司晨啼曉。

其母是毗藍婆菩薩。

《西遊記》第五十五回,唐僧師徒西天取經,在毒敵山琵琶洞被蠍子精所困,昴日星官就下界降妖幫助唐僧師徒度過難關。

陝西剪紙

民間還流傳,雞具有驅鬼辟邪的作用。

戰國時代民間就有殺雞懸戶,驅鬼辟邪的習俗。

南朝劉宋時期,開始興起貼畫雞辟邪。

《葛洪練化篇》中記:「正月吞雞子赤豆各七枚,辟瘟氣。

」南朝梁宗懍的《荊楚歲時記》有記載:「貼畫雞戶上,是葦素於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

」在民間,雞被當做保護神,寄託了人們消災免禍、趨吉避凶的美好願望。

如,陝西剪紙中的抓髻娃娃,是民間繁衍神與辟邪禳災的保護神。

髻與雞同音,象徵生生不息之意。

各地驅邪納吉的習俗不盡相同。

如,江南過年還盛行殺雞懸戶或在門上貼畫雞;內蒙古包頭以北流行貼木刻雙雞;河南、山西、陝西等地,清明節都要剪紅公雞或貼雞王鎮宅圖的年畫;河南靈寶,家中婦女在端陽節要剪一對嘴叼蠍子爪踩蜈蚣的大公雞貼在門上等等。


占卜祭祀

雞象徵神明,先民認為雞是神物具有超自然的能力,常用雞來祭祀和占卜。

先秦時期,古人就有用雞和雞血祭祀的活動。

《風俗通義》中記載:「魯郊祀常以丹雞祀日,以其朝音赤羽,去魯侯之咎。

」中國古代中原地區以及現代的彝族、佤族、土家族等很多民族,都以雞作為祭祀貢品,這種習俗流行至今。

魚化寨泥哨

古人還以雞卜的方式決定重大事項和凶吉禍福。

《史記•孝武本記》中記載: 「乃令越巫立越祝祠,安台無壇,亦祠天神上帝百鬼,而以雞卜。

」《史記正義》對雞卜進行了更加細緻的描述,「雞卜法,用雞一狗一生,祝願訖,即殺雞狗,煮熟又祭,獨取雞兩眼,骨上自有孔裂,似人物形則吉,不足則凶。

」雞占卜的習俗在嶺南盛行。

唐代柳宗元有「雞骨占年拜水神」的詩句為證。

部分少數民族也有雞占卜,如彝族少女的成人禮。


祈福吉祥

古人崇尚雞,稱雞為「五德之禽」。

《韓詩外傳》說,雞「頭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敵在前敢斗者勇也,見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時者信也。

」認為雞是文、武、勇、仁、信的「五德」之禽。

在民俗中,雞頭上有紅色的冠,有鴻運當頭之喻;「冠」與「官」諧音,有官上加官、升遷騰達的寓意「雞」 與「吉」諧音,有大吉大利、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

所以,白族和彝族過節要戴雞冠帽;山西北部以及山東一些地區,立春流行戴「迎春公雞」。

鳳翔泥塑

鳳翔泥塑

清代周亮工在《書影》中有記: 「歲時記正月一日貼畫雞。

今都門剪以插首,中州畫以懸堂中,貴人尤好畫大雞元日張之,蓋北地呼吉為雞,俗雲室上大吉也。

」北方正月初一貼畫雞,期盼家中吉祥如意的風俗一直傳承至今。


木版年畫

雞進入人們的生活已經有幾千的歷史,人們賦予了雞想像、崇拜、企盼等等多重的情感,表達了人們吉祥、美好,或是祛災辟邪、事事如意的美好願望。


節選自《已知全五德,又報萬家春——雞年話雞》張天漫(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 編審)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為洛源文化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