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羊墩漢墓主人是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鹽城博物館,可以看到有三隻橢圓形的「小盤子」疊放在一起,旁邊的一隻盒子裡,同樣疊放著幾隻「小盤子」,仔細看,這些「小盤子」都是漆器,兩側各有一弧形的把手。

「其實,這叫耳杯。

」昨日,市博物館開放部副主任黃明慧告訴鹽城晚報記者,耳杯是古代的一種飲器。

可用來飲酒,也可盛羮,因兩側各有一耳型把手而得名。

據了解,耳杯最早廣泛使用於戰國時代。

當時,還有另一種酒杯——「爵」,但它由青銅冶煉,紋飾繁瑣,造價昂貴,拿在手上比較沉重,所以一般作為一種禮器,在祭祀、典禮與外交活動上使用。

而耳杯造型簡練,靈活小巧,造價相對便宜,成為廣受歡迎的日用品。

到了漢代,輕巧、方便、華麗的漆器代替了青銅器,《鹽鐵論》里提到,漢代漆器乃「養生送終之具也」,可見漆器不僅被應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也被作為喪葬用具來使用。

黃明慧告訴鹽城晚報記者:「這一組耳杯總共為一套9件,均存放於漆盒之中。

質地皆為夾紵胎,杯呈橢圓形,深腹,平底,矮圈足,新月形雙耳,耳面上翹。

耳杯及盒子節省空間的設計體現了數千年前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

」何為夾紵胎?黃明慧介紹,夾紵胎是指在製作時先用木頭或者泥土做成一個內模的樣子,然後用麻布裹在內模上,在外面多次塗漆,等到漆幹了再將內胎去掉,剩下麻布的夾胎,也稱為「脫胎法」。

「夾紵工藝很難保存,在鹽城三羊墩漢墓和頭墩漢墓出土的文物中,有一批夾紵胎漆器,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這一組漆耳杯套盒是1963年在鹽城三羊墩漢墓中出土的,「當時出土了很多漆器,包括漆盤、漆耳杯、漆奩、漆案等。

」黃明慧說,現藏於南京博物院的銅扣彩繪「大官」銘器盤也是三羊墩漢墓出土,採用的也是夾紵胎質,並且在盤口沿處鑲飾了一道鎏金銅扣,這樣做是為了更耐用。

盤內四周是用朱紅漆勾勒的紋飾,各種勻稱柔美的線條輔以其他色彩,組成各式雲紋圖案。

尤其是盤心微凹,以「大官」兩字為中心,環形雲氣紋將之分割成三組以熊為主體的紋飾,精美異常。

盤心邊緣還用朱漆書有「上林」二字。

大官即太官,是漢代主管宮中膳食的官員。

上林指宛名,即皇家公園,裡面飼養各種動物,供皇帝春秋兩季狩獵時用。

「多件出土的彩繪漆盤,底部都刻有大官、上林款識,說明這些漆器都為漢代宮廷御用。

」為什麼宮廷使用的漆器會在鹽城出現呢?黃明慧說,「鹽城歷史上是重要的產鹽區,從西漢起鹽務就由中央統治機構直接管理,因此考古人員推測,三羊墩的墓主人可能是當時朝廷任命的鹽鐵官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