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的較量:中國歷代陵墓的防盜措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古代社會厚葬盛行,社會財富漸次向帝王貴族的墓葬集中。

光怪陸離的地下寶藏,點燃了膽大妄為者貪婪的慾火。

於是,一場盜墓與反盜墓的「陰陽之戰」,便在活人與死人、地上與地下之間展開,從古至今,綿延不絕。

《晉書·琳傳》里就記述了這樣一段君臣對話:「帝問琳曰:漢陵中物,何乃多耶·琳對曰:漢天子即位一年而為陵。

天下貢賦三分之,一供宗廟,一供賓客,一充山陵。

」國家三分之一的財政收入都用於為帝王造墓,其埋入地下的財富之多可見一斑。

高貴的墓主們清楚,那些陪伴他們的價值連城的國寶,從入土之日起就註定會引盜賊來光顧。

因此,對墓葬的防盜措施可謂絞盡腦汁:設置疑冢、虛墓,布下迷惑陣;石槨鐵壁,力求堅固;多層巨石,嚴密封堵;暗設機弩、毒煙、伏火,致來犯的盜墓者死於墓門之外……盜墓與防盜,猶如一對矛與盾。

針對歷史上狂飆迭起的盜掘古墓之風,歷代統治階級都曾經採取過各種措施嚴加防範。

總結歷代陵墓防盜措施,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人文手段和技術手段。

人文手段

主要包括道德宣傳、立法禁止和守陵護墓。

例如,唐王朝規定,凡有大赦令,其中十惡忤逆和開發墳墓等均不得包括在赦內。

《唐律疏議》中,對發冢之罪專門定有刑名條令,按照發掘破壞程度定罪刑之輕重,輕者處以徒刑,重者處以絞刑,甚至「毀人碑碣及石獸者」,也要判處一年徒刑。

明代對陵寢的保衛,採取了嚴密的制度和措施。

《大明律》中規定,凡盜掘陵墓者,一律以謀反罪論處,不論首犯從犯,統統處以「凌遲」的極刑;凡是盜竊陸墓的祭器帷帳、玉帛牲牢饌具者,一律斬首示眾;如果膽敢盜伐陵區內的樹木,不僅本人要被斬首,連家屬也要發配邊疆充軍。

為了加強陵墓的守衛力量,明代還專門設有神宮監軍,負責陵寢的保衛,下面分設各類專職警衛部隊巡山軍、巡邏軍、御馬監軍、御女軍、朝房看料軍、金錢山軍和悼陵軍等,共有甲士6024名。

此外諸陵還各設有一衛,在陵寢附近負責警戒任務。

在明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00年),還另行設立了兵力四千人的「永安營」以及三千人的「鞏華官」作為機動部隊,無事在州教場操練演習,如有情況,則即刻分赴各個要道路口設卡堵截,警衛十分森嚴。

道德宣傳、立法禁止所費不少,所獲無多。

守陵護墓算是有效措施,尤其是對付盜墓個體戶。

然而明十三陵雖駐有重兵守衛,仍然被大順軍、清軍破壞。

技術手段

主要包括堅固陵墓、防盜機關、詛咒恐嚇、秘密埋葬、疑冢假墳、厚養薄葬、不留骨灰等。

1.堅固陵墓:加固封土,加固墓室,加固棺槨,依山建陵

漢文帝在歷史上是一位號稱「節儉」的皇帝,史書上記載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依山鑿穴」為懸棺的帝王,對六朝和唐代帝陵影響很大。

而這種「因山為藏」,採用不起墳丘的崖墓形式,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出於防盜的動機。

《史記?張釋之傳》記載,漢文帝一次巡視灞陵,高興地環顧群臣感嘆道:「你們看,如果把整座北山都開鑿成一個大石槨,哪裡還能夠有人撼動它呢!」可見他主張依山為陵的目的,還是為了防止日後被盜掘。

與漢文帝灞陵同屬「依山為藏」的河北滿城中山王墓,經過正式的考古發掘,除了整個墓穴都開鑿在山崖中外,還在墓道和甬道中塞滿了巨石塊,以防止盜墓者從墓道進入墓室。

唐陵中的高宗與武則天的乾陵,沿襲了這種依山為陵之制,而得以免遭盜掘。

從《唐會要》的記載來看,「乾陵之官,其門以石閉塞,其石縫鑄鐵,以固其中」,看來封閉得相當嚴密。

五代時期人溫韜在盜掘了唐諸陵以後,又想下手盜掘乾陵,但據說「惟乾陵風雨不可發」,實際上很可能是由於乾陵採取了十分堅固的防盜結構而無從下手,因而乾陵可能是唯一倖免於盜掘之禍的漢唐帝陵。

宋、明以來,民間還新出現了一種以「三合土」整個澆築墓穴的方法,使墓穴被一層又一層的石灰糯米漿、三合土等緊密包裹,增強了墓葬的密封和防盜性能,這種方法在普通官僚士大夫階層尤其流行。

最典型的例子是元末明初張士誠母親的墓葬,從裡到外用三合土、泥沙漿、碎石等澆築了十多層,盜墓者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鑿穿到第七層,再也無力堅持下去,只好悻悻而去。

考古工作者對這座墓進行發掘時,普通的鋼釺打禿了好多根,還是無法進入墓穴,最後是動用了鑽井機械大卸八塊,才發掘成功。

在民國也有這樣的,比如汪精衛墓。

漢奸汪精衛自詡為國父左右手,墓在紫金山的梅花山上,與中山陵為鄰。

1944年下葬之時作了鋼筋混凝土保護蓋,十分堅固。

1946年,當時的國民政府動用工程兵炸開墳墓,開棺焚屍。

汪精衛墓如果悄悄埋在浙江紹興或者廣東三水野外,不一定被破壞。

然而,他卻以一個賣國賊的身份來冒充國父左右手,結果落得個墳墓被掘的下場,不知算不算是弄巧成拙。

2.防盜機關:流沙護墓,暗器翻板,毒氣缺氧

在墓葬中設置殺傷性的「暗器」,既起到射殺盜墓者的目的,又能殺一徹百,嚇唬有盜墓企圖的人。

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在一些墓葬中就已經出現了在墓室內「積石積炭」的作法,積石以加固,積炭以防潮,兼起到防盜的作用。

用「積沙」的方法防盜,也是這個時期發明。

如河南輝縣發掘的魏王墓,在棺槨固定之後,便往墓坑內填沙,據考古工作者測定,沙的填入量下自墓底起,上至地面八米處止,共深達94.4米,體積達1000立方米。

這種方法巧妙之處就在於「以柔克剛」,盜墓者如果採用掘盜洞的辦法企圖進入墓室,那麼他剛挖出一個洞,流沙便馬上會將這個洞重新填滿。

除非把整個墓室內的積沙都運走,不然就只好「望沙興嘆」了。

這個方法到漢代還在沿用。

據《漢書?酷吏傳》田延年條下記載,漢昭帝劉弗陵的平陵興建之時,「大司農取民牛車三萬輛為僦,載沙便橋下,送至方止,車值千錢」。

看來是不惜花費重金從遠處運沙回填到墓中。

考古發掘中發現有不少漢代墓葬大量填沙,可能就是這個原因。

 據《漢舊儀》記載,漢代的皇陵地宮中「四方外涉,東石外方立,先閉劍戶,戶設夜龍、莫邪劍,伏弩,設伏火」,這些,都是用來對付盜墓者的「機關」。

此外,還有不少關於古代帝王墓葬中設有暗弩張弓、翻板機關或者毒氣的傳說,都屬於古代的防盜措施之列。

流沙墓有了破解的辦法。

暗器翻板只是傳說,從未出土實例。

秦始皇陵即使有努弓等暗器,日久必然失效。

翻板陷阱也會被淤泥填埋。

缺氧還可以通風,對付汞蒸氣,只有穿防化衣,靠氧氣瓶呼吸了。

3.詛咒恐嚇

現有資料僅山東濟寧漢墓石刻防盜咒語「諸敢發我丘者令絕毋戶後」一例。

這在我國古代的許多文獻里也有相關的記載,但是並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也許作為一個盜墓者,過得就是今天不想明天事的日子,那些恐嚇詛咒所起的作用真可謂微乎其微。

4.秘密埋葬

歷代王朝普遍殺害陵墓工匠,制止秘密外泄。


秦二世在埋葬秦始皇時,為了守住有關陵墓的秘密,將凡是參加修造墓室的工匠,不待他們出來,就強行封閉墓門,殘忍地將其全部活埋在陵墓中,以免後世盜掘。

元朝皇帝死後,也是採取秘葬,所葬之處拱衛森嚴,人所莫知。

公元1259年,元憲宗死在合州(今四川合川縣),諸王大臣用毛驢馱著他的屍體,運送到成吉思汗墓地旁邊。

為了防止泄密,途中護衛的士卒「見人輒殺」,據說沿途被殺者多達二萬人,把扶送屍體變成一場血腥的大屠殺。

 坐落在今天內蒙古自治區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實際上也並非成吉思汗的真身所在之處,迄今為止他的真正葬處也還沒有確切的下落。

茫茫草原、漠漠平沙,掩蓋著這位「一代天驕」的身軀,蒙古族人民為了祭祀他,才在草原上興建了這座蒙古包式的陵園。

1965年春節,周恩來徵得弟弟周恩壽同意,派侄子周爾萃回到淮安,做通了長輩們和族人的思想工作,把周恩來的祖父周攀龍及其夫人曾氏、二祖父周亥祥及其夫人鄭氏、嗣父周貽淦、嗣母陳氏、生母萬氏、八叔周貽奎、嬸母周八太,等共13口棺木,全都起出再深埋,平墳歸田。

事後周恩來還給家鄉匯去70元錢,並附言道:「此款支付生產隊平墳工資和賠償青苗損失費。

」家鄉人深受感動。

整個文革期間,深埋的13口棺木安然無事。

5.疑冢假墳

四川成都武侯祠劉備寢殿上,有一副令人尋味的對聯,聯語為:

一杯土尚巍然,問他銅雀荒台,何處尋漳河疑冢?

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麟古道,令人想漢代官儀。

上聯是說,劉備的墳墓,迄今還巍然存在,而在那漳河邊上荒涼的銅雀台旁,哪裡還能找到曹操的假墳呢?據一些野史裨官記載,曹操死後恐遭盜掘之禍,乃設七十二疑冢於漳河兩岸,下葬時從宮中同時有七十二隊嬪儀隊伍出門各奔四方,使人們不能分解究竟哪一座冢墓葬其真身,哪些墳丘為曹操的「衣冠冢」,後來,這一傳說經過《三國演義》的渲染,更是流傳廣遠。

對聯的作者,正是根據這一傳說表達了他褒劉貶曹的封建正統觀念。

其實,據可靠的史實,曹操死後葬於鄴城(今河北臨漳縣境內),並未設過所謂「疑冢」。

但是,從漢末大規模的盜墓之風中,曹操的確悟出了一些道理,死前留下遺囑,希望他的陵墓「因山為墓,不封不樹」,使後世難以勘察其葬所。

6.厚養薄葬

盜墓之風愈演愈烈,嚇壞了不少人。

廣州地區明朝墓葬多無金銀,基本上少有盜墓賊光顧。

現代墓葬陪葬極少,盜墓價值也不大。

可網絡上還見過學生沒錢打遊戲機從而盜墓挖硬幣的……

7.哭窮求饒

這個同樣僅有一例,也許一些達官貴人認為有失身份,因此很少有此法吧。

請看這段有趣的文字:「楚古屍王通於天述葬棺郭不布瓦鼎盛器令群臣已葬去服毋金玉器後世賢大夫視此書目此也仁者悲之」云云。

它見於徐州龜山漢墓(第六代楚王劉注夫婦合葬墓)一塊封堵墓門的塞石上。

大意是說:後世的賢大夫們,我雖是下葬的一代楚王,但我敢向上天發誓,墓中沒放置華貴的服飾、值錢的金寶玉器,只埋了我的棺木及屍骨。

當您看到這刻銘時,心裡一定會為我感到悲傷,所以你們就沒有必要動我的墓穴了。

這塊被命名為「第百上石」的塞石,被造墓者有意安置在甬道最外邊,讓冒險進入的「賢大夫」們,第一眼就能瞧見這段用語懇切的告白,真可謂「此地無銀三百兩」。

可惜,或者盜墓賊壓根兒沒顧上看,或者看了之後冷笑一聲,總之,他們讓楚王的如意算盤徹底落了空。

1972年6月首次對龜山漢墓進行考古發掘時,專家們便在墓道的填土中發現了西漢末期的「貨泉」(貨幣名)和魏晉南北朝時的青瓷碟。

由於這兩樣東西晚於該墓的年代,因此斷定為盜墓者所留,並進而推斷出盜墓時間:劉注下葬百餘年後的王莽當權、天下大亂之時,該墓遭到第一次洗劫;六七百年後的南北混戰時期,又遭到第二次盜掘。

看到那一間間劫後的墓室和支離破碎的玉器、陶俑、建築碎片等,文物專家們只能扼腕嘆息。

盜墓和防盜措施是針鋒相對的。

盜墓行為猖狂不斷,防盜措施也進步不斷。

防盜措施稍有新花招,盜墓賊很快又有了破解技術。

於是出現「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惡性循環。

總體上看,防盜措施始終處於被動和落後狀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古墓防盜手段多:弩機術 積沙伏火 連環翻板

近期,位於河北遵化的清東陵景陵妃園寢被盜一事,將人們的視線又拉回到盜墓事件上,隨著盜墓題材的影視劇熱播,大家對既神秘又危險的盜墓活動有很多疑惑。面對從古至今都頗為猖獗的盜墓活動,古人修建陵墓時如...

盜墓最怕遇到什麼

​機關、伏火、毒氣、怪獸、致幻劑……這些都不是盜墓賊最恐懼的東西。文|尼洋作為盜墓賊,每次前往古代大墓開展工作時,心中最恐懼的是什麼?在各路盜墓文學和影視劇中,古墓堪稱是世界上最恐怖的地方,除了...

為什麼武則天的乾陵至今都沒被盜?

在古代,對於帝王墓非常重要的防盜墓手段就是外部的堅固。一般高規格墓葬多是高大的封土堆,封土堆是用夯土築成,雖然比較堅固,但是也給後世的盜墓賊指示了目標,所以如何封閉洞口與如何把墓造得更堅固便成了...

皇帝陵墓防盜的兩個絕招,敢用的皇帝很少

古代帝王陵墓我們都能想像的到,從外觀上看氣勢宏偉,裡面也藏盡了各種財寶。但是從埋葬帝王的第一天起,帝王的陵墓就註定會遭到盜墓賊的騷擾,畢竟那麼多錢財在那擺著呢,都會心動。而針對這種情況,皇帝也會...

為您解密:曹操的墓到底在哪?

曹操墓在2009年的時候被正式確定下來,被確定為安陽高陵,墓室位於河南省安陽市的安豐鄉的西高穴村,距離大魏國的王都只有十幾公里的距離。根據歷史的記載,曹操在公元220年的時候死於河南洛陽,並且相...

揭秘中國古代帝王陵墓的三大神級防盜措施

古代帝王墓葬防盜措施一:虛墓疑冢有一個考古名詞,叫「虛冢」。虛冢,只是秘葬方式的一種,又稱假墳、虛墓、虛葬、潛葬、潛埋,說白了,就是造若干假墓穴,而將真屍葬地隱匿起來。傳說中最著名的虛冢,當數孔...

萬象 | 那些坑爹的防盜墓手段,給跪了!

號外雖然金銀珠寶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但是古代的帝王、諸侯都喜歡把自己的墓穴造的十分宏大,用精美的器物陪葬,妃子也要陪葬。當然為了不被「摸金校尉」們打擾,也就為自己的墓穴設置了各種機關,盜墓者們一...

這些墓室機關,悶油瓶和胡八一來了都得頭疼

墓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它反映了死人的生死觀— 視死如生以及活人對死人的緬懷。有盜墓, 就有反盜墓。古人為了保護自己的墓冢不受盜墓賊的侵犯, 在建造陵墓時就設計了相應的反盜墓的措施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