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官」(棺)「財」(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白頭翁

莫道棺材乃陰間冥物,見棺如官,見材如財。

路遇棺材,求之不得,喜上心頭。

早年間,京城王侯貝勒爺出殯出棺,非親非故想求緣求官求財的人要花上銀子買上冥錢,早早站在道邊,虔誠地祈禱,見到十八抬大棺材要頂禮膜拜,一頭磕在黃土道上。

光緒三十四年,鬼節的朗朗月夜,時任清光緒軍機大臣的醇親王在他什剎海後海的醇親王府開了一個規模不大,但品味極高的「堂會」,會後請各位來賓大員參觀他的「壽材」,棺材也。

西殿正堂正擺著一副「大料」,此時此刻,來人方知,醇親王為何對月而歌?對水而鳴?對眾而樂?那副「大料」,官名:金剛壽材,講究聲如磐,明如鏡,重如金,色如膽,味如香。

難怪醇親王樂得合不攏嘴,眾人皆喜上眉梢,恭維之言不說,爭相撫摸,都暗暗許願,增壽增福增爵增財,百年之後也能有福住進此番陰宅,也不枉陰陽兩世。

在中國,考證不出多少年始出:備棺如同備官,備材猶如備財。

不僅帝王將相家,平頭百姓亦然。

當年齊白石從湖南千里迢迢闖蕩北平時,家當不多,接近貧窮,但卻隨身攜帶一副「壽材」,這副松柏木的棺材就擺在他住的跨車胡同正房兩間窗戶外的走廊上,上面苫著防雨的油布。

有一次有幾位友人來訪,不知齊白石是顯擺還是講風俗,輕輕拉開苫布,原來是口棺材,白石先生不無幾分得意地說,古來終有去處。

以後齊白石的畫漸漸走紅了,他就又從老家置辦了一副更好的棺材,據說白石老人很會算帳,他認為用二十幅他的畫換那麼一副「青花鋼」硬木棺材,是占了便宜了,但後人算帳說,白石先生可是吃了大虧了,按價,白石先生的二十幅留到現在至少值十幾個億,恐怕能買十副水晶棺材。

即便那樣,齊白石仍然沒有把西間窗根下的那個松柏板的棺材賣掉。

老人家可能捨不得。

據說當年作畫累了乏了就走出屋去西房窗根下看看,摸摸那涼森森的棺材,也真奇怪,疲勞滯呆立馬就煙消雲散了。

幾乎和齊白石同時代的梨園大牌金少山,號稱「十全大凈」、「金霸王」,曾唱紅整個京城整個梨園。

他曾經為自己置下了一副極罕見的檀木棺材,視其為掌上明珠,每天練完功都要看油漆匠為其刷漆。

晚年因年老而技衰,不能登台唱戲,又有抽大煙的嗜好,臨到解放前,賣房子賣地賣了一切,最後不得賣了那口被他視之如命的棺材。

金少山死時極悽慘,頭枕半截磚,身躺半領破席,一無所有。

還是梨園的舊友為他湊錢賣了一口松木棺材才下的葬。

又想起宋代風流才子柳詠,死時只剩一領薄衫,無親無故,無依無靠,也無錢無地,是青樓女子集體捐錢,為柳三變置辦了一副又大又厚重的柏木大棺材,且為柳三變收殮送葬。

在中國歷史上完全由青樓妓女操辦棺材、墓地、由妓女們送葬、出殯,柳詠當為第一人。

據說棺材上還刻有字,但已遺失,無人記取。

1940年5月,張自忠將軍戰死在沙場,其下屬38師師長親自組成敢死隊冒死從日寇手中搶回張自忠屍體。

全軍上下都有一個心愿,給張總司令找一副好一些的棺材裝殮將軍。

最後找到一位清末光緒年間的武舉人家中,老人家家中停放著一口楠木棺材,據說已經上過四十九道漆,停放了二十多年了,但那是老人的壽材,老人家也年邁蒼蒼,幾乎天天看著自己的「陰宅」。

沒有人敢向老人家開口,據說38師親臨前線負了傷的副師長來到老人家床前,雙膝跪倒,含淚對老人家講述了張自忠將軍是如何戰死的,當講到張將軍凈身時發現張自忠身上有8處傷口,炮彈傷有2處,刺刀傷有1處,槍彈傷有5處,其悲壯之況難以口述。

那位副師長痛哭不已。

老人家讓人架著,一直架到停放棺材的小北屋,把那口閃著漆光的大棺材從頭至尾細細地摸了一遍,老淚不禁滴在棺材上。

最後示意:抬棺材!

棺材抬到院裡,老人家讓人架到院裡,棺材抬到街上,老人家讓家人架到街上。

這時他才看見滿街都跪滿了人,黑壓壓的一片,都在向他跪頭致謝。

老人家老淚縱橫,他甩開家人雙膝跪倒在地,對著緩緩移動的棺材說了一句話:「送棺如送人,給張將軍送行了!」

現在城裡五十歲以下的人幾乎沒有見過棺材,六十歲以下的人幾乎沒有人見過棺材鋪。

棺材伴隨著中國人走過了漫長的幾千年歷史。

它沒有看見人的誕生,卻裝載著人的死亡。

司馬遷說,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司馬遷沒有說到,人固有一死,或黃土埋身,或葬於棺材

棺材是人類從原始、從野蠻走向文明的標誌之一,也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誰發明的棺材已無據可查,它可能是人類文明的必然,就像沒人能說出誰是火的發明者。

最早華夏子孫去世,是掛在樹上,死在路上,棄在坡上,丟在石上。

幾乎和動物的死去毫無區別。

大約到了夏王朝的後期,裝斂逝者的木匣已經出現。

商王朝的後期,棺材既已出現,400年後的周王朝,埋葬天子,不但有棺,已有槨,且不是一道。

甚至可以說中國祖先的文明進步,最突出、最明顯、最值得彰顯的就是棺槨

中國文化已經把陽間的繁榮奢華,文明進步講究到陰間,這從生到死的進步應該說也是一種文明的飛躍。

春秋時代天子駕六,三槨兩棺。

但其實已然禮崩樂壞,諸侯紛紛擺起天子的譜,甚至不是天子勝似天子。

從已發掘的秦景公的秦公一號大墓看,其規模、質量、陪葬品都遠遠超過周天子,比河南安陽商王的墓要大十倍。

其中棺槨之講究、之構造,讓所有進場的專家瞠目結舌。

棺槨之外的木炭層最厚處竟達3.3米,石膏泥厚達1.5米以上,棺分三層,棺有雙棺、黃腸題湊,標準的春秋天子之葬。

黃腸題湊乃古語、術語,黃腸指黃心的柏木、題湊是說將黃心的柏木加工成像今天鐵路鋪軌用的枕木狀的柏木料,然後木心向里,木頭相對,圍繞棺槨,鋪成二層或三層敦敦實實的黃心柏木「房」。

秦景公用了764根一水的黃心柏木,其中最長的一根竟有7.3米,重達800多斤。

要10個軍漢才能把它抬下墓坑,因為當時製作的棺槨太大太重,要把這龐然大物運到墓室,只好延長墓道,秦公一號大墓的東西墓道,相加竟有300多米。

據考證,春秋戰國時代,墓葬棺槨的用料為百年乃至千年的古柏,且完全用椎卯結構

隨著中國古代墓葬文化的不斷成熟和沖高,中國墓葬文化中的棺槨的製作也在不斷由實用轉向奢侈。

高雅、豪華、藝術,這也標誌著中國封建文化的成熟和善美。

但中國棺材在什麼年代逐漸變成一頭大一頭小?因何而變?何時而變?幾乎成了一道無解之題。

比中國文明更古老更悠久的古埃及墓葬文化中的棺材用來裝殮木乃伊的是挖空的一截原木,而中國人至少在公元前21至19世紀時已經開始用棺材下葬。

至少到西漢,用來做棺材的最上乘之料,已經用上金絲楠木。

俗稱楠木棺材。

2014年夏,我去江蘇盱眙參觀考察大雲山漢墓,墓主是漢景帝劉啟之子,江都王劉非,劉非下葬的棺槨一律使用的是極為珍貴的金絲楠木,雖經2000多年仍然扣之有金屬之聲,從棺材上殘存的漆皮看,劉非棺槨上至少應該刷過數十道高漆,並繪有神秘的圖畫,非常可惜,由於大雲山漢墓被盜嚴重,已經很難辨判在劉非棺槨上繪的什麼圖,據推測,極有可能是彩繪,繪的是當時人們想像中的另一個世界的極樂生活。

甚至可能是公元前的藝術家在想像宇宙和天地之外的生活。

從棺材上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國文化在先秦乃至西漢時期的飛速發展和高度文明。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酉刻,38歲的光緒皇帝突然病亡,但他的棺材卻早就備下了,皇帝的棺材叫「梓宮」,這座「梓宮」有多大多重?據清史記載,抬梓宮的扛夫一共有7920名,每天分班60班,每班128抬,另外還有幫夫240人,隨時準備替換體力不支抬不動的扛夫。

從「梓宮」起扛的景山東門起,經地安門走過阜成門,幾乎走了整整一天,這棺材不愧為「宮」。

真正見過「梓宮」的人不多,因為「梓宮」之前有排出5里多長的法駕鹵簿儀仗隊,兩旁牽繩引帶打旗穿孝的不計其數,從景山東門到阜成門尚未出城,就撒紙錢90多萬枚,重達1000多斤。

而「梓宮」是由一根前安龍頭,後鑲龍尾的大槓為軸兒的「獨龍槓」支撐。

高高的金黃傘塔,四周鑲龍的黃金緯床,把棺材裝飾得嚴絲合縫。

只能看出「梓宮」每移一下都仿佛移山般沉重。

當然,也不是所有帝王的「梓宮」都那麼光彩,都那麼講究。

隋煬帝被權臣宇文化及發動兵變縊死後,隋煬帝的屍體無處裝殮,中國歷史上褒貶最富有爭議的一代帝王面臨黃土掩面,最後是蕭皇后和宮人在倉促之中,破床板改棺材,草草製作了一領薄皮白茬棺材,才把隋煬帝埋葬了。

清慈禧太后的棺材也神奇,一說是金絲楠木所制,一說是海南黃花梨,也有一說是小葉紫檀。

神奇的是慈禧棺材是獨板所做。

據說慈禧差人在全國整整尋找了四十年,才找見這棵樹王,高二十多丈,胸圍十圍,從伐倒到拉出深山老林就用了一年零二個月。

整板整料,其厚皆八寸以上;油彩總在128道以上。

慈禧皇太后對自己最終要住進去的「梓宮」是極其操心的,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慈禧皇太后的棺材做的可謂「固若金湯」。

以至於當孫殿英的部隊歷經千難萬險來到地宮時,幾乎對慈禧的「梓宮」束手無策。

怎麼也打不開棺材蓋,最後找來長柄的大鐵斧,掄圓了劈,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算把棺材打開。

開棺之景,幾乎驚倒了所有在場的人。

但見「慈禧太后平臥錦衾,顏面依舊,膚色則像剛剛死去的一樣,二十年的屍體且毫無腐敗,依然完好。

慈禧的鳳冠、鳳襖、裙帶鞋履,以及一切殉葬的衣衾一應俱全。

珠光寶物,熠熠發光,照耀得墓穴內猶如白晝。

「(《盜陵將軍孫殿英》)專家們稱這都和慈禧棺材材質有關,都和慈禧棺材密封有關。

都說慈禧的殉葬品哪樣哪樣是國寶,其實慈禧住的「梓宮」才是真正的不可再得的國寶。

中國有句老話:蓋棺之定。

其實蓋棺也難定,據專家估計在中國被盜的陵墓恐怕要以百萬計,而每座被盜的陵墓幾乎都是盜破陵墓,然後劈碎棺材破棺而盜。

許多堪稱不朽的中國墓葬文化的結晶隨著斧劈刀砍,被破粹肢解,蕩然無存,那是中國文化不可挽救的損失。

皇帝藩王大臣的棺槨上凝聚著中國當時最傑出最優秀最精典的繪畫藝術、漆畫藝術、金箔畫藝術,美術、雕塑藝術、鎏金藝術、鑲嵌藝術、天文、地理、陰陽八卦、神話傳說,簡直可以說是包羅萬象,無所不有,且都是當時最傑出、最有名、最「高段」的「藝術大師」完成的,它們都是當時文化藝術、工藝美術的代表作,非常可惜,也非常無奈,它們都在盜墓者的貪婪和慾望中化為烏有。

1956年5月,由中國政府組織對明十三陵的定陵進行發掘,這是中國政府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後一次對皇帝陵進行發掘,歷時兩年零兩個月。

發掘的成果不是此文所涉及的,令人不解的,當年發掘的明萬曆皇帝的棺槨不知為什麼竟然被當做無用的垃圾扔在定陵寶城外的山溝里,這可是給皇帝做棺材用的金絲楠木,都是厚過8寸,長過8尺的大料,雖然在地下經過400多年,可能有所朽變,有所腐蝕,但以金絲楠木看不會有大變。

據有關材料記載,是在定陵博物館辦公室主任指揮下,像扔爛劈柴一樣給扔掉了。

當時在幕後和現場指揮發掘的絕對不乏大家、專家、方家,為什麼會把皇帝的棺材板隨便扔掉呢?由此還引出數條人命。

據《風雪定陵》中記載,被丟棄的金絲楠木棺材被兩位農民發現,當時拖走,雖然他們不知此為何物?但卻看出這朽爛外表裡面是一副尚好的木料。

於是一戶農民拉回家,給老兩口自己做了兩副壽材,沒想到第一副棺材剛剛做好,老伴突然就不明不白的死去了,第二副棺材也是剛剛完工老頭也是一命嗚呼,一時遠遠近近,傳得沸沸揚揚,神神秘秘。

定陵全景

另一位撿到金絲楠木棺材板的農民一開始也是喜出望外,拉回家後做了兩隻大躺櫃,端端正正擺在堂屋裡,誰看了誰羨慕,誰看誰都多少有些嫉妒。

有人開始傳皇帝的棺材板不是老百姓隨便用的,有的說的讓人心驚膽戰,悲劇還真發生了,有一天這家夫妻回家後發現兒女都不見了,急得四下尋找,後發現四雙孩子的鞋都擺在大躺櫃前,急忙打開躺櫃其慘狀讓人渾身戰慄,慘不忍睹。

原來四個孩子玩遊戲躲進大躺櫃中,不知為什麼,躺櫃的櫃蓋自動落下,而櫃蓋上的鐵掛鈎正巧扣住躺櫃的鎖鼻上,四個孩子曾拚命掙扎過,他們的十指都滲出鮮血,櫃壁上布滿了孩子們掙扎求生的痕跡,最後他們都痛苦萬分,窒息而死。

這四個孩子為兄弟姐妹,最大的孩子才12歲,最小的女孩剛剛5歲……

據說人們都害怕皇帝的棺材板,害怕它會給村民再帶來什麼孽惡,就用柴火把它們燒了,沒想到那皇帝的棺材板會發出那樣一種怪怪的味道,一種膩人的香,香中還帶有絲絲的甜味兒,人人都害怕,避之甚遠。

後來請教專家方知,那才是真正的千年的金絲楠木香,連那些專家也只聞過幾片金絲楠木木屑的燃香。

棺材承載著人類文明走過整整數千年,而如今在中國已經漸行漸遠,漸遠漸無,也應該給予對人類文明做出貢獻的棺材予正名。

它是屬於物質文明還是非物質文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探秘《尋龍訣》,古代墓葬何以千年不朽?

最近一部好萊塢式的《尋龍訣》,將人們帶入了《鬼吹燈》中國古墓的詭譎世界。古人事死如事生,對死後的墓穴極力營造,卻又表示「子不語怪力亂神」。脫去電影的外衣,墓葬文化引發著人們的好奇和敬畏,關於墓中...

史上最詭異的帝王陵的,一口棺材奪去七條人命

在這個世界上,為了預防盜墓賊人們可是想盡了辦法,其中最詭異地就是詛咒,受到詛咒大家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說起詛咒我們會想起埃及金字塔裡面地詛咒,很難想到我國的詛咒,其實在我國有一座帝王陵也是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