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國家禁止挖掘帝王陵墓?明定陵的教訓太深刻了,定陵一口棺材害死七條人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有一種考古的痛叫「明定陵考古發掘」,1956年,郭沫若和時任北京市市長的吳晗等人,力主發掘十三陵中的明長陵(成祖朱棣的陵墓),當時就有很多人反對,因為中國的考古學是從1921年的周口店遺址發掘開始算,到56年不過30多年的歷史。
人才、技術都極度缺乏。
不過最後仍被批准,不過試掘的皇帝陵墓由十三陵中的最大陵墓長陵改為第三大的定陵(明萬曆皇帝的陵墓)。
定陵是明朝萬曆皇帝與他妻妾的合葬陵,一般來說,人死後以入土為安,不希望被人打擾,尤其是身份尊貴的皇家貴族。
但是,包括定陵在內的明朝十三陵,在後來都屢次遭到破壞,明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攻入昌平,地上木構建築大部分被焚毀。
同年清兵入關,陵園再遭破壞。
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公元1785-1787年)修葺時,棱恩門、棱恩殿被縮小規制重建,但民國年間再次被焚。
陵園建築中只有寶城、明樓、重門和陵垣始終未遭嚴重破壞。
定陵建成至當時發掘僅300多年,其規模僅次於長陵,曾遭受過三次大火,地面建築遭到很大破壞,其中明末李自成率大軍逼近京城時,從柳溝入德勝門,攻下十三陵。
李自成下令焚燒十三陵大殿,搗毀定陵、慶陵、德陵城牆與城門,整個十三陵「磚石遍地,大火三日不絕」。
清軍入關後,又對明陵進行了大規模的破壞,並放火焚燒了定陵和德陵。
由於定陵明樓堅固,得以保存,長陵的棱恩殿也因堅固而存世。
萬曆帝年僅10歲時即已登基,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久的皇帝。
當政之初,推行改革措施,經濟出現繁榮景象;中後期怠於朝政,終年不視朝,致使朝政日趨腐敗。
定陵早在萬曆帝生前就開始營建,歷時6年才完成,耗銀八百萬兩,相當於當時全國兩年的賦稅總收入。
陵墓建成時萬曆皇帝只有28歲,直到1620年才正式啟用,該陵墓整整閒置達30年之久。
當時郭沫若率領的考古隊經過一年的探查還沒有發現墓葬的門在哪裡。
由此可知困難多大,就這樣又過了半年,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他們才找到一堵高8.8米厚1.6米的金剛牆,也就是所謂的地宮入口。
進入陵墓後發現了三個棺槨,三口棺槨中,中間的那一口是神宗朱翊鈞的,左邊的那口是孝端皇后的,右邊的是孝靖皇后的。
棺材是用的上等楠木製造的,除了棺槨裡面的寶物之外,定陵有29個朱漆木箱,箱內裝滿了金銀器、冠、帶、佩、飾、銅錫明器、武器、諡冊、諡寶和木俑等物,共計2648件,其中有一個金絲翼善冠,全部用金絲製成的,上面還鑲嵌了珠寶,價值連城舉世罕見。
歷時兩年多是時間明定陵考古發掘結束,出土了大量珍貴的絲織品、玉器、金器等文物。
然而,由於技術水平落後,無數奇珍異寶無法保存,發掘的絲織品變硬腐化,三口金絲楠木精製而成的巨大紅漆棺槨以及萬曆帝後的屍骨直接就被毀壞和丟棄,給歷史文物造成了無法挽回的損失。
但是關於定陵故事並沒有結束,定陵附近一個村落里的農民看到考古隊留下的棺槨,被一對年邁的夫婦發現了,他們如獲至寶,想要給自己打口棺材,以備後事。
第一具棺木製成後,老太太蹬腿歸天;第二具剛剛完工,老頭子也一命嗚呼,前後不到半個月。
還有一對夫婦,發現了楠木棺材,為自己打了一個柜子,村裡的人非常羨慕:「皇帝的東西不是隨便可以用的,要是沒那福分,消受不起,還會搭上性命……」夫婦認為他們是嫉妒也沒當回事,不久夫婦的四個孩子不見了,找來找去忽然,發現躺櫃邊放著四雙小鞋。
兩人迅速打開櫃蓋,只見4個孩子相互擠壓著,早已氣絕身亡,後來夫婦又生了一個兒子,未成年的時候煤氣中毒也死了。
明定陵發掘後,鄭振鐸等考古學家上書,國家終於痛定思痛作出了不主動發掘帝王陵的規定。
這份報告很快得到周恩來的批准,國務院迅速下發了「停止對一切帝王陵墓發掘」的文件。
一場劫難才沒有降臨。
此後,不主動挖掘帝王陵成為一項中央政策延續至今。
史上最詭異的帝王陵的,一口棺材奪去七條人命
在這個世界上,為了預防盜墓賊人們可是想盡了辦法,其中最詭異地就是詛咒,受到詛咒大家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說起詛咒我們會想起埃及金字塔裡面地詛咒,很難想到我國的詛咒,其實在我國有一座帝王陵也是很...
明定陵發掘中發生什麼?為什麼我們不再主動挖掘帝王陵墓了
在60年前,中國考古界有一條重大的消息轟動世界:中國明朝第13位皇帝神宗朱翊鈞(公元1563-1620年,年號萬曆)及其妻妾——孝端顯皇后、孝靖太后的合葬陵明定陵發掘成功。這是中國第一次對帝王陵...
郭沫若發掘明定陵,皇帝一口棺材害死七條人命
在這個世界上,為了預防盜墓賊人們可是想盡了辦法,其中最詭異地就是詛咒,受到詛咒大家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說起詛咒我們會想起埃及金字塔裡面地詛咒,很難想到我國的詛咒,其實在我國有一座帝王陵也是很...
明定陵發掘中發生什麼?令中國考古再也不能主動發掘帝王陵墓
中國考古界有一個大悲劇,那就是明十三陵定陵的挖掘。1956年,郭沫若和時任北京市市長的吳晗等人,力主發掘十三陵中的明長陵(成祖朱棣的陵墓),當時就有很多人反對,因為中國的考古學是從1921年的周...
史上最離奇的一次考古,參與人員全部神秘死亡,原因至今仍是謎
有一種考古的痛叫「明定陵考古發掘」,1956年,郭沫若和時任北京市市長的吳晗等人,力主發掘十三陵中的明長陵(成祖朱棣的陵墓),當時就有很多人反對,因為中國的考古學是從1921年的周口店遺址發掘開...
為什麼試掘明定陵後,再也不能主動發掘帝王陵墓了?
中國考古界有一個大悲劇,那就是明十三陵定陵的挖掘。定陵也就是萬曆皇帝的陵墓。1956年,時任中國歷史研究所所長的郭沫若等人向國家建議挖掘定陵。剛開始遭到了很多考古學家的反對。但是郭沫若一意孤行,...
為何國家再也不能主動發掘帝王陵墓了?其實原因很簡單
中國考古界有一個大悲劇,那就是明十三陵定陵的挖掘。1956年,郭沫若和時任北京市市長的吳晗等人,力主發掘十三陵中的明長陵(成祖朱棣的陵墓),當時就有很多人反對,因為中國的考古學是從1921年的周...
明朝在位最長的皇帝,死後幾百年陵墓被人當做練手對象挖開了
明神宗朱翊鈞,萬曆皇帝,在位48年,是整個明朝歷史上在位最長的皇帝。萬曆可能是明成祖朱棣的忠實粉絲,就連陵墓,也要修的和朱棣的長陵一般模樣。當然,為了表示對朱棣的崇敬之前,規模上是要小很多的。
為什麼國家禁止挖帝王墓?郭沫若挖掘的明定陵,血一樣的教學!
在中國的考古,有一種難以忘懷的痛叫做 「明定陵考古發掘」為什麼這麼說呢?在1955年,郭沫若以為了更好的了解明朝歷史為由,提出了發掘明朝皇陵的計劃,「明定陵考古發掘」事件由此開始。
為何試掘明定陵後,國家決定不再主動開發帝王陵墓?原因很簡單
中國考古界有一個大悲劇,那就是明十三陵定陵的挖掘。1956年,郭沫若和時任北京市市長的吳晗等人,力主發掘十三陵中的明長陵(成祖朱棣的陵墓),當時就有很多人反對,因為中國的考古學是從1921年的周...
明十三陵最豪華陵寢:考古人員挖了一年,才找見入口,屍體被焚毀
大家都知道,古代皇帝是最在乎自己身後事的,大多數皇帝都是一稱帝便開始著手修建自己的陵寢,所以古代帝王陵,大多數都是奢華無比,要說明十三陵中哪位皇帝的陵寢最豪華,非萬曆皇帝莫屬,這位皇帝生於明朝最...
十三陵中的定陵為何被第一個挖掘?萬曆皇帝:我給祖宗朱棣背了鍋
明十三陵中的定陵發掘活動,堪稱中國考古史上的一場浩劫。上世紀50年代中期,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的吳晗,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等人,聯合上書政務院請求發掘明十三陵。
揭秘挖掘明定陵的經過,明代皇陵的地宮真玄妙!
這幾年,盜墓小說火得一塌糊塗,特別是《鬼吹燈》和《盜墓筆記》,更是把盜墓類作品推向高峰,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座陵墓地宮,哪座陵墓呢?就是明十三陵中的定陵。
兵馬俑在美展出時手指被盜 然而最讓中國人心痛的是這個事件
去年9月底,一批秦兵馬俑被運往美國費城,在富蘭克林科學博物館舉辦特展,一名24歲的美國男子掰下一根兵馬俑手指並偷走。目前,美國聯邦調查局已找回被盜拇指,涉案男子面臨審判,可能面臨最高10年的刑期...
十三陵中定陵被發掘,發現很多珍寶也帶來一大遺憾,從此禁挖皇陵
明十三陵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從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的長陵,到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的思陵,共有13座皇帝陵墓。這些陵墓中唯一被發掘的是定陵,從中發現很多珍寶,也帶來了一大遺憾。
考古為何不再挖帝王陵?因為這座陵墓的教訓太深刻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顯皇帝朱翊鈞(年號萬曆)的陵墓。這裡還葬有他的兩個皇后(孝端、孝靖)。定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於長陵西南方,建於1584~1590年(萬曆十二年至萬曆十八年)。
國家為什麼禁止挖掘帝陵?看看郭沫若力主挖掘的明定陵的後果!
明十三陵中的定陵發掘活動,堪稱中國考古史上的一場浩劫。上世紀50年代中期,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的吳晗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等人,聯合上書政務院請求發掘明十三陵,首選的對象是永樂皇帝的長陵。獲得批准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