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考古首次發現頭戴花環乾屍及羊脂玉掛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考古人員首次在新疆發現頭戴花環的墓葬形式。

雖然歷經了2000年歲月的洗禮,但花環上的花朵仍清晰可辨。

考古人員在墓穴中發現了盛放著羊骨的木盤。

(以上圖片均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館員胡興軍提供)

新疆網訊(記者白帆)愛美是女性的天性。

早在2000年前,生活在新疆和田地區的女性就流行頭戴花環,用眉筆、奩盒梳妝打扮。

她們離世後,還會將這些物品一起帶入墓葬。

在近日舉行的2016年新疆文物考古成果匯報會上,考古人員介紹了在和田比孜里墓地的考古發現,除了發現頭戴花環的乾屍,還首次發現了羊脂玉掛件。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館員胡興軍說,考古團隊根據葬式葬俗、隨葬遺物等判斷,此處墓地應為漢晉時期墓葬,距今約2000年。

乾屍頭戴花環,臉蒙刺繡「口罩」

今年3至4月,考古人員對和田地區洛浦縣比孜里墓地進行了搶救性發掘。

該墓地位於洛浦縣山普拉鄉比孜里村東南側的二、三級台地上,墓地南北長約6000米,東西寬約1000米,遭到了嚴重盜挖。

考古人員還發現,一些被盜墓葬還有縱火痕跡,墓內的木製物和紡織物均被燒毀。

胡興軍介紹,此次發掘中,考古人員在一木棺中發現一位女性的頭上還戴著花環,這樣的墓葬形式在新疆尚屬首次發現。

「墓主人戴的花環用樹枝作為龍骨、再用植物的花朵作點綴,雖然歷經2000年歲月的洗禮,但花朵仍清晰可辨。

據介紹,在對40座墓葬的發掘中,除了出土陶罐、木盤、木桶、鐮刀、羊骨、蜻蜓眼玻璃珠外,還有眉筆、眉石、木梳子、奩盒等數百件文物。

「這說明當時這裡的人很愛漂亮,注重自己的形象。

」胡興軍猜測。

胡興軍還介紹,多數墓內的屍體上都有覆面,覆面與屍體的上衣領口處是縫在一起的。

還有數十具屍體面部佩戴著一種護頜罩,形狀很像現在的「口罩」。

「表面的紅色布料依舊鮮亮,上面刺繡著精美的花紋。

新疆考古首次出土和田玉

此次發掘中,考古人員在清理一個葬有108具人骨的墓室時,還發現了一枚羊脂玉掛件,約指甲蓋大小,狀如鼎,白如凝脂,一端有孔,可能是掛在墓主頸部的一枚飾品。

「看到那枚羊脂玉時,激動極了。

」胡興軍說,雖然國內眾多考古多次出土和田玉製品,但在新疆的考古發掘中,從未發現和田玉。

除了羊脂玉,考古人員還發現了繪有人面像的棺木。

記者從現場公布的圖片中看到,一具色彩艷麗的棺木兩側用紅色顏料畫出方格,方格內用白色顏料打底,用靛青描繪團花。

彩棺的一頭繪有清晰的人面像,上畫一個大眼睛、大嘴巴的頭像,頭像還露出一嘴齜著的牙齒。

文物考古人員結合史料分析,頭戴花環的葬俗、各類玻璃珠等飾品屬於希臘、羅馬文化元素,彩棺則可能是受到漢文化的影響,而木梳、木篦、奩盒等可能來自中原漢文化地區。

這些文物的出土,反映出地處絲綢之路南道上的和田,在漢晉時期貿易繁盛,東西方文化在此碰撞與交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新疆考古首次出土和田羊脂玉

新華社烏魯木齊12月21日電(記者劉傑)新疆和田地區自古以產玉聞名,國內眾多考古多次出土和田玉製品,但在新疆的考古發掘中,從未發現和田玉。在近日舉行的2016年新疆文物考古成果匯報會上,考古人員...

新疆和田發現2000年前羊脂玉

新疆和田地區自古以產玉聞名,和田玉更是享譽國內外的寶玉,但多年來新疆的考古發掘卻鮮有和田玉出土。近日,從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傳來消息:考古人員在和田地區洛浦縣比孜里墓地發掘時,發現一枚拇指大小的和...

新疆考古首現羊脂玉

近日,據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公布的消息,考古人員在新疆和田地區洛浦縣比孜里墓地發掘時,發現了一枚拇指大小的和田羊脂玉掛件。「最初我也不敢相信。」比孜里墓地領隊、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館員胡興軍說,「這...

新疆發現2000前人面像彩棺 乾屍戴花環蒙口罩

新疆和田地區自古以產玉聞名,和田玉更是享譽國內外的寶玉,但多年來新疆的考古發掘卻鮮有和田玉出土。近日,從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傳來消息:考古人員在和田地區洛浦縣比孜里墓地發掘時,發現一枚拇指大小的和...

五千年的中國文化——羊脂玉

在中國古代,人們崇尚玉石,往往用玉來形容人的品質,擁有玉石是一種身份的象徵,早在5000年前,王宮貴族就開始使用玉石。隨後的各個朝代中,玉器雖然都有其獨特的意義或形制,但玉器的發展卻從來沒有中斷...

新疆比孜里墓地考古有新發現

首次發現和田玉 出現頭戴花環、面對面葬、多次葬等奇特葬式當看到打開的木棺里那枚和田羊脂玉掛件時,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館員胡興軍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雖說新疆和田地區自古就是和田玉的主要產地,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