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帝王陵墓誌》出版發行,「82座帝王陵」新說「推翻」傳統的「72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秦始皇帝陵兵馬俑一號坑全景

陝西省首次集中編撰的《陝西帝王陵墓誌》,近日正式出版發行。

這是由陝西省地方志辦公室與西北大學合作並委託西北大學負責編纂的,是陝西省繼《陝西省志 . 黃帝陵志》《茂陵志》之後取得的又一個帝王陵墓類重要大型修志成果。

陝西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是中國古代社會發展過程中最為輝煌的時期。

過去的研究資料表明,歷代帝王留下的70多座帝王陵墓,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十分珍貴的文化遺產。

關於陝西的古代帝王陵墓,長期以來有72陵之說。

此次《陝西帝王陵墓誌》中首次披露,其帝王陵墓總數應為82座,總數位居全國第一。

這一新說,「推翻」了傳統的72座帝陵之說。

《陝西帝王陵墓誌》正式出版發行

38萬字200餘幅照片,全景展現陝西帝陵歷史與現狀

《陝西帝王陵墓誌》

據課題組負責人兼該志主編、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徐衛民教授介紹,《陝西帝王陵墓誌》分為先秦帝王陵、秦代帝陵、漢代帝陵、十六國北朝帝王陵、隋代帝陵、唐代帝陵和明代藩王墓共7章50節38萬字及圖片200餘幅,個別「號墓為陵」的王陵和列入陝西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以上的陵墓以附錄形式記述。

該志從墓主生平、營建始末、遺蹟遺物、研究現狀、保護狀況等方面,全面、客觀、系統地展現了陝西帝王陵墓的歷史和現狀,集史料性、知識性、權威性和綜合性於一體,為陝西文化遺產保護和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

該志採用述、志、圖、表、錄等體裁,以志為主、圖表相輔,各章節內容一般依時代或類別分目。

各陵墓分章記述,整個章節內容詳盡、層次分明。

徐衛民:陝西帝王陵墓總數應為82座

歷代帝王陵是我國十分珍貴的民族瑰寶,蘊含著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內涵和民族智慧,成為展現當時國家實力和反映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的重要載體。

「江南的才子北方的將,陝西黃土埋皇上」。

自西周建立至唐滅亡約2000年,先後有14個王朝在陝西建都,帝王們把自己的陵墓也修築於此,歷史上的周、秦、漢、隋、唐為陝西創造了輝煌的地上地下文化。

徐衛民認為,陝西帝王陵演變在中國帝王陵發展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盛世時期的帝王陵和文化遺存眾多,陪葬品極為豐厚,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遺產。

徐衛民認為,陝西帝王陵墓總數應為82座。

他說,陝西除中華民族公認的始祖軒轅黃帝、炎帝2陵外,還有春秋戰國時代的秦景公、秦惠文王、秦悼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6陵,秦朝秦始皇、秦二世2陵,西漢11帝陵;十六國至北朝時前秦苻堅、大夏赫連勃勃、西魏元寶炬、北周武帝宇文邕各1陵,隋代文帝楊堅1陵,唐18帝陵,以上經田野調查能基本確定的有44座。

還有雖未確定墓冢,但經多方面考察確認應葬在陝西的有,西周13位帝王中的7位、秦23位秦公、前秦的高祖苻健、後秦的太祖姚萇和高祖姚興、北魏的孝武帝元修、西魏的恭帝元廓、北周的孝閔帝宇文覺和明帝宇文毓、宣帝宇文贇共38位。

以上合計82座帝王陵。

「天下第一陵」——黃帝陵

據介紹,陝西目前已正式發掘或局部試掘的帝王陵墓有:春秋戰國時期的秦公一號陵墓;秦代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坑、銅車馬坑、石鎧甲坑、百戲俑坑、青銅水禽坑等;西漢陽陵闕址、叢葬坑、禮制建築遺址;茂陵陪葬坑,杜陵陵園遺址等;北周武帝孝陵;唐代的乾陵羨道、三出闕遺址、陪葬墓,昭陵的陪葬坑等;以及讓皇帝惠陵、唐僖宗李儇靖陵等。

陝西帝王陵中,目前有世界文化遺產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7處。

規模龐大的帝王陵,營建過程令人瞠目結舌

陝西帝王陵園氣勢宏偉,建築布局嚴謹,隨葬品豐富,蘊涵著極高的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

從目前勘探和調查來看,陝西眾多的帝王陵墓規模都較大,這是古代中央集權制度下的產物和地上世界的真實反映。

特別是秦始皇陵、漢唐帝陵影響巨大、規模龐大。

秦始皇、漢武帝的陵墓面積達60平方公里,唐太宗昭陵面積達200平方公里,無論是「封土為陵」還是「以山為陵」都顯得非常壯觀。

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陵——乾陵遠景

這些帝王陵墓的建設是以生前的宏偉宮殿和都城為示範進行修建的,統治階級生前所有的或希望得到的在帝王陵園中都基本得到體現,「若都邑」成為陵園建築遵循的模式。

我國早期的墓葬地面之上既無封土和墳丘,也無樹木或標誌,戰國時期起在墓上開始出現封土。

後來君主都以封土大小、高低來顯示墓主等級,墓封土愈修愈大,高大之狀猶如山陵,所以戰國中期以後君王的墳墓開始稱為「陵」。

到秦始皇時更稱「陵」為「山」,名為「麗山」。

從漢代文帝開始出現「以山為陵」,氣勢雄偉高大。

唐代關中的18座帝陵都是「以山為陵」,氣勢更為高大。

據徐衛民介紹,古代帝王陵建設是最重要的國家工程,一般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來監督修建,由少府、太常等機構進行管理。

乾陵陵園內的「無字碑」

秦始皇13歲一即位就開始修建陵墓,動用了70萬人、修了近40年還沒有修完,陵園面積達到56.25平方公里,如果不是秦的快速滅亡,秦始皇陵的規模還會擴大;西漢時的帝陵規模也很大,據《漢舊儀》記載:「......用地七頃,方中用地一頃,深十三丈,堂壇高三丈,墳高十二丈......」

帝王陵的營建過程更是令人瞠目結舌,高大的封土顯示出皇權的威嚴,地下宮殿象徵著生前的皇宮,陪葬品應有盡有。

從西漢霸陵「依山為陵」開始,到唐18陵中就有14座是「依山為陵」。

秦漢隋唐時代氣壯山河的帝陵,就是當時帝王好大喜功文化的產物。

秦公一號大墓

營建費用也很大。

帝陵一般從新皇帝登基的第二年就開始建設,要耗用國家每年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比如,漢武帝在位54年,他的茂陵就修建了53年,到晚年人還健在,其陵園面積已經達到60平方公里,地宮裡的陪葬品已經塞得滿滿的了。

修建帝王陵,除了為死後的帝王建棲身之所外,更重要的是,要通過修建陵墓來保持原有的政治權威,並且一代代傳承下去。

秦始皇在選擇帝號時,除了要從傳說中的三皇五帝中擇出「皇帝」二字外,特意又在前邊加了一個「始」字,就是說從他開始,要二世、三世傳下去,直到千世、萬世,永遠無窮。

西漢武帝茂陵

在陝西建都的朝代多是中國古代盛世時期,又是古代厚葬盛行時期,尤其是西周、秦、西漢、唐幾個朝代,因此陪葬品數量多、品位高。

秦始皇陵已發現的陪葬坑、陪葬墓多達600餘處,在漢武帝茂陵發現的外藏坑就達401個。

公路將「串起」29座漢唐帝陵,形成帝陵旅遊道路網

陝西有29座漢唐帝陵,正式對外開放的有6座,分別是西漢陽陵、杜陵、茂陵和唐乾陵、昭陵和橋陵。

但不少帝陵由於交通不便,甚至被撂荒在山野和農田裡。

陝西為此出台了《漢唐帝陵文物旅遊交通線路規劃》,擬用兩年時間建設以西安為中心的帝陵旅遊道路網,用公路將這29座漢唐帝陵連接起來,形成獨特的漢陵和唐陵「兩橫、三縱、多支線」「一日游」旅遊線路。

此舉必將為帝王陵的有效保護和「讓文物活起來」發揮積極作用。

唐十八陵分布示意圖

西漢十一陵分布示意圖

如今,走近帝王陵已經成為陝西旅遊發展的主力軍,秦始皇陵是目前陝西帝王陵中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每年吸引世界上數千萬人實地參觀,更有200多個國家元首來此觀光,極大地提高了陝西在世界上的影響和知名度;漢景帝陽陵已成為一個重要的人文景點,地下陳列形式將古代文明與現代技術良好結合,為陝西帝陵旅遊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唐高宗與武則天的乾陵以雄偉氣勢征服海內外觀眾。

專家指出,隨著帝王陵考古的進一步發展,必將帶動陝西文化產業和旅遊業的進一步發展。

文:本報駐陝記者 韓宏

圖:《陝西帝王陵墓誌》編纂組

編輯製作:王秋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專家分析認為:陝西帝王陵總數達82座

自西周建立至唐滅亡約2000年,先後有14個王朝在陝西建都,帝王們把自己的歸宿地陵墓也修築在此,歷史上的周、秦、漢、隋、唐為陝西創造了輝煌的地上地下文化。日前,陝西省地方志辦公室與西北大學合作...

秦始皇陵封土的規模有多大

秦始皇陵封土的規模有多大封土是每座陵墓都必須有的,這是我們國家喪葬制度的傳承,直到現在很多農村地區還實施土葬,還會有小的封土堆存在。秦始皇陵是中國現存帝王陵墓中最大的,他的封土堆非常大,大到了考...

文明探源|秦始皇帝陵再揭秘

秦漢大一統時代,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作為社會縮影的都城及都城縮影的帝陵,奠定了此後兩千年中國都城和帝陵文化傳統。從秦與西漢帝陵的規劃布局,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