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皇帝愛殺功臣有的卻不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們在看歷史的時候,看到很多功臣被皇帝殺害,為他們扼腕嘆息,憤憤不平,為他們抱不平,為什麼他們遇到的是像劉邦、朱元璋這樣刻薄寡恩的皇帝,而不是秦始皇、劉秀、李世民、趙匡胤這樣的明主?

我們總是認為劉邦、朱元璋這樣大殺功臣的皇帝刻薄寡恩,可共患難不可同富貴,認為他們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們出身低,所以對權力看的太重,為了皇位能世世代代傳下去,對威脅皇位的功臣下手;而貴族出身的皇帝,不殺功臣,他們自信能駕馭好臣子,所以不用殺功臣云云。

那麼,皇帝殺不殺功臣,與人品和出身有關嗎?

平民出身的劉邦,有大殺功臣嗎?肯定有人會說,當然了,韓信、盧綰、分封的異性諸侯王不都被殺了嗎?是的,異姓諸侯王都被殺了,但異姓王算功臣嗎?他們既無功也非臣,只是一起打天下的盟友,他們的權力來自於自己的軍隊和地盤,而非來自於劉邦,這樣的諸侯國是獨立王國,消滅他們並沒有什麼,盧綰雖是一起打天下的,他的死在於他不知輕重,如果當初劉邦封他為燕王,他拒絕了,他也會沒事的。

造就「文景之治」,號稱有道明君的漢文帝、漢景帝,就不殺功臣?遇到周勃這樣的權臣,可以殺皇帝,立皇帝,手上無兵卻可以發動軍事政變,誅殺呂氏諸王的悍將,不除他,能睡得好覺嗎?景帝面對平定「七國之亂」的周亞夫,能把軍隊訓練成自己他自己的人,自己駕馭他尚且困難,年幼的太子登基後,能駕馭得了他嗎?

漢光武帝劉秀,可以說是歷史上名聲最好的開國君主,可是面對手握重兵,有獨立軍事系統的真定王劉楊,還是開了殺戒。

貴族出身李世民不殺功臣?刑部尚書張亮、宰相劉洎都是莫須有罪名殺的,李績差點也被莫須有殺了,以太子李承乾謀反的名義也殺了不少功臣,一個連親兄弟全家都殺,軟禁父親的人,能因為仁慈不殺功臣?

皇帝殺不殺功臣,與出身、人品和性格絕對是沒有關係,與之有關的是當時的時代背景和功臣的權力是否威脅到皇權。

能跟皇帝一起打天下的人,沒有一個是仁慈,善類,不強勢的人不可能領兵打仗,在一層一層的淘汰中能活下來的將領,基本都是驕兵悍將,囂張跋扈,而當皇帝的人並不能讓所有人都服,在打下天下後的利益分配過程中,必然是分配不均,不能讓所有人都滿意,於是,在明里暗裡挑戰皇權的人層出不窮,這些人在軍中都是根基穩固,自身又是身經百戰。

這樣的人即使皇帝能駕馭得了,自己的兒子又如何能駕馭得了呢?

臣子哪來的忠心呢?周勃是忠臣?有忠於漢惠帝、前廢帝、後廢帝?但忠於劉邦和漢文帝;司馬懿在發動「高平陵之變」之前,誰敢說他不是忠臣?趙匡胤「陳橋兵變」前,難道不是後周的忠臣?袁世凱篡位前不是大清的忠臣?

如果所有皇帝都靠臣子的忠心來維持皇權,那你會發現皇權有什麼神聖的呢?你會發現哪來的什麼忠臣呢?臣子的權力一大就來挑戰皇權,甚至太子的權力一大都來挑戰皇權,自己的兒子都不能忠心,你靠什麼奢望臣子能忠心?

皇帝靠什麼讓臣子保持忠心?

那就是限制他的權力,讓他的權力無法威脅到自己的皇權,如果無法限制他權力的擴張,就剝奪他的權力,當然,這是很危險的,也很難遏制住的,最後只能殺了他。

秦始皇為什麼可以不殺功臣?因為那些功臣武將一直都是秦的臣子,從秦王時代就是,他們的權力來自於秦始皇,而軍權只有領兵打仗的權力,而無調兵權,對一支軍隊也不是長期擁有,無法建立以自己為中心的權力圈子,也就無法形成威脅皇權實力。

如果最後扶蘇做了皇帝,他也會殺功臣的,因為對功臣集團沒有恩,又無法駕馭他們,比如蒙氏家族,蒙恬在邊疆領兵30萬,蒙毅在中央,整個家族多人為高官,不除他們,如何坐穩?

劉邦所封的八個異姓諸侯王並沒有全部都除了,還有一個長沙王吳芮,為什麼諸侯王都剪除,而獨留他呢?算來他跟劉邦的關係最疏遠,最該剪除的就是他。

根本原因還是他的封國最小,權勢最小,威脅不了劉邦的統治,而劉邦又需要這樣一個人展示自己並不殺功臣,只是那些人造反才殺的。

如果他的權勢軍力跟其他諸侯王無異,他也不會獨完。

劉秀做上皇位後,對於跟隨自己的人,大多得到的爵位都是侯爵,是無兵權的,封王的都必須除,因為有軍權,且在跟隨自己之前都有獨立的軍事系統,跟劉邦分封的異姓諸侯王一樣,除去他們是必然的。

楊堅其實也是殺功臣的,王誼、梁士彥、宇文忻、劉昉、元諧,這些北周時就和楊堅地位相當的人,當然,沒有這些人,楊堅也不可能篡位成功的,但這些人的存在,又嚴重威脅到自己的統治,誰敢保證他們不會效仿自己篡位?而這些人又是不可能奪權的,奪了他們權力也沒用,他們家族勢力並不比皇帝小。

虞慶則、史萬歲等不也是找理由殺了?

趙匡胤為什麼可以「杯酒釋兵權」,(暫且不論「杯酒釋兵權」這個故事是不是杜撰的),如果一頓酒就可以讓功勳宿將乖乖交出兵權回家養老的話,我想劉邦斷不會冒著跟項羽一樣的危險去削蕃的,所有皇帝包括朱元璋也不會去殺功臣的,康熙也不會因為削蕃導致差點被趕回北方的。

為什麼趙匡胤就可以?因為他在杯酒釋兵權之前就已經稀釋了兵權,先將武將的調兵權剝離,歸樞密院擁有,由文官擔任,需由皇帝批准,樞密院有調兵權而無兵。

中央禁軍一分為三,統領直接對皇帝負責,將領有兵,但無調兵權,且將領倫期調換。

最後,這些武將已經成光槓司令了,沒有任何兵權,這個時候趙匡胤再跟他們談條件,自然可以「釋兵權」了。

之所以趙匡胤可以這樣做,最關鍵的還在於軍隊組成和武將權力來源。

趙匡胤是原後周的殿前都點檢,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鐸、趙彥徽等將領原來就是他的親人、朋友和屬下,是「義社十兄弟」,趙匡胤是上級、大哥。

趙匡胤可以利用他們造反,但他們卻沒人可以造趙匡胤的反。

失去這層背景,趙匡胤又如何敢這麼做呢?

劉邦敢讓韓信、彭越、英布交出兵權嗎?他們會交嗎?但他可以讓周勃、樊噲、灌嬰交出兵權,因為他們權力來自於劉邦,而彭越、英布的權力來自於自己的軍隊。

所以皇帝殺不殺功臣,不是皇帝出身和人品的問題,也不是臣子功高震主、勇冠天下的問題,只是只是臣子的權力是否威脅皇權。

如果臣子的權力威脅到皇帝,且無法剝奪其權力,任何皇帝都會殺了他的,要知道,功臣和反賊沒有明顯的界定,只是一念之差。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帝王無好壞昏賢愚之分,臣子無忠奸之別

我們看歷史,總是把王朝的興盛衰敗歸咎於帝王的賢愚,臣子的忠奸。遇到盛世,我們總認為是皇帝賢明,朝廷海晏河清,政治清明。遇到王朝傾覆,又認為昏君饞臣,官場黑暗,民不聊生。一說明君,堯舜禹、湯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