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專家王毅:成都考古黃金時代剛剛到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第八個中國文化遺產日,王毅向市民介紹金沙遺址的考古情況 成都商報資料圖片

考古,既充滿浪漫主義色彩,又需要具有鍥而不捨、矢志追求的情懷。

作為有著三十多年考古、文博工作經歷的知名專家,王毅在談到自己的考古體驗時,多次用「幸運」來形容,「很多考古學家一輩子恐怕也遇不上一次重大考古發現,而我和我的團隊卻經歷了多次。

都說王毅是「了解成都歷史最多的人」,他是成都考古文博界的代表人物,從寶墩遺址到金沙遺址的發掘,到老官山織機、扁鵲醫書的發現,他領導發掘的六項「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改寫了成都歷史,重塑了天府之國在絲路中的地位。

業界曾有一個說法是「考古改變了成都」,他說其實成都本來就是這個樣子,「我們只是把一個真實的成都給呈現出來。

」近日的專訪,王毅令成都商報記者印象最深的是他的這句話,「我們接下來還要砥礪前行,去迎接成都考古的黃金十年。

成都考古的黃金時代不是已經過去,而是剛剛到來。

王毅

他是成都考古文博界的代表人物,他主持發掘的六項「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改寫了成都歷史,重塑了天府絲路的地位。

從太陽神鳥成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到金沙遺址博物館隆重開館;從天府廣場成都博物館新館建成,到「絲綢之路」大展百萬市民觀展盛況,他從一位優秀勤勉的考古學家轉型為一個卓有遠見的博物館管理者。

沒有創新性地建立有較大影響力的成都地下文物保護和考古發掘研究「成都模式」,就沒有金沙遺址博物館和成都博物館今天與城市的緊密聯動。

運氣與浪漫

他見證數以千計遺存,數十萬件文物

王毅的工作,是通過考古發掘研究來了解歷史,證明歷史。

傳奇的是,特別多的重大考古發現都跟他有關係。

「我特別幸運,在我30多年的考古生涯中,一次次重大發現與我結緣。

我和我的同事以對數以千計的古代遺存發掘、出土數十萬件文物和文物標本的戰果不斷改寫成都歷史,這種機會不是所有考古人都能遇到。

」曾有一個說法,考古改變了成都,「我說其實成都本來就是這個樣子,我們只是把一個真實的成都呈現了出來。

王毅覺得考古更多的是嚴謹踏實的工作,每一次重要發現稍有不慎就與你擦肩而過。

同樣,只要努力,一次重大發現或許就會突然降臨。

他依然記得,大學畢業當年(1984年)即受命赴新津調查,那時新津有一個文物愛好者湯玉玖拿著幾件磨製石器帶他到寶墩村一個土埂子,石器自然是岀於其中的,卻不敢想像這是一處新石器時代晚期城牆遺蹟,因為當時國內尚在爭議這一時期是否已經出現了「城」。

以後無數次穿越那些土埂,總是多瞄幾眼,心中惦記著一定要找個機會弄一下。

十多年以後他覺得有必要去觸碰這座傳說中與諸葛亮有關的神秘的「孟獲城」。

接下來對城牆解剖發掘的結果令人震驚,王毅清晰地描述了當時駐守考古工地現場的負責人現在已是四川學術帶頭人的江章華院長,在確認城牆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修筑後的激動心情,「我還記得當時他是拿著磚頭般大小的移動手機給我打電話,『王隊,我們整到了一個大傢伙!』我問什麼大傢伙。

他說這個城牆上疊壓了早期遺蹟,肯定不是漢代的,也不是三千年前的,是比三星堆城牆還早的四千多年前的。

長江上游第一城寶墩古城就這樣被發現了,被認為牽住了古蜀文明起源研究的牛鼻子。

同樣也屬偶然的,2013年成都地鐵建設3號線排水溝穿過天回鎮老官山地點,一個墓葬被鑿破,流水不止。

通常的做法是就地回填水溝改線,但王毅堅持要全面發掘。

隨後在建設單位的配合下對幾個並不起眼的漢代木橔墓葬進行了發掘,雖然企盼中的絲綢沒找到,卻在底箱發現了更重要的四部織機模型,另外一個墓葬還出土900多支跟扁鵲有關的竹簡。

織機改寫了世界機械製造史,竹簡和經絡漆人填補中華醫學史空白。

王毅說,以考古文物重新確立天府之國在南北絲路的地位,推動學術界形成了統一認識:絲綢之路上的絲綢產品,大多源自天府之國。

縱有崇山峻岭,擋不住成都與世界的緊密聯繫。

考古的浪漫只是短暫一瞬,更多時候它是枯燥無味的,無數的陶片、碎屑、遺痕一點一滴緩慢釋放信息,在與考古人默默地對話,箇中甘苦常人難知。

「考古比想像中要浪漫,更比想像中要乏味」。

王毅說。

歷史與現在

金沙遺址、成博新館 構建成都文博全新面貌

值得一提的是,以成都博物館新館在天府廣場落成開放這一重大文化事件為節點,成都文博界再次以新的面貌呈現在公眾面前。

越來越多的成都人在博物館外排起長隊,感知歷史,瞭望世界。

王毅作為一個考古人、文博人,認為這正是這座城市的希望所在,「成都人有著與外界交流的強烈願望,這種渴望是創新創造的原動力,推動了城市的每一次崛起與發展。

王毅過去幾十年參與了眾多國際交流,足跡遍及歐美亞非,對世界各國博物館的發展有深度了解。

他覺得城市發展到一定程度,需要博物館這類構築精神家園的設施,理想主義的他抓緊金沙發現的歷史機遇,幾年下來,金沙遺址博物館建成並開放,這裡成為了中國文化遺產標誌的誕生地、國家首批考古遺址公園、國家一級博物館,也是成都第一座具有國際理念的大型標誌性現代博物館。

它的展陳表達、表現,在十多年後的今天看來依然時尚當代。

金沙遺址博物館,園區平時營造的靜謐,彰顯其神秘與尊嚴。

但王毅認為金沙是成都文化之根,博物館必須與城市產生互動、融為一體。

他想了很多,要在春節期間舉辦太陽節,一時成為爭議。

他說金沙是祭祀文化,古代的祭祀不僅僅有莊嚴肅穆,也有樂舞歡樂,祭祀區岀土石磬音色純美,春節期間人們以節慶方式祭祀祖先,讓一座博物館與城市共同度過一個歡樂的節日,就這樣堅持了下來,現在大家已經不習慣沒有太陽節的成都春節了。

感動與榮光

成都人扶老攜幼 家門口觸摸各國文明

作為一個備感「幸運」的考古專家,令他感動的是,對金沙遺址的保護如果沒有各級政府相關部門大力支持是建不成博物館的,「今天我們城市的管理者和建設者與考古人的心一起跳動,他們克服種種困難,保護祖先留下來的珍貴文化遺產,這是前所未有的。

王毅在採訪中談到,金沙遺址博物館跟成都博物館新館是姊妹館,有了前者才有後者。

金沙遺址博物館建成後,人們更加渴望了解成都5000年歷史中到底發生了些什麼,如何能在家門口觸摸世界各國的文明成就。

一個有遠大抱負的特大城市需要高水平文化設施,這直接影響到了成都博物館新館的選址、標準和規模。

博物館位於城市中心,交通便捷,建築簡潔大氣、氣質優雅、理想主義色彩的設計,與百年古寺相映協調,彰顯著城市的歷史與榮光。

「成博是構建新天府文化的一個具體做法,但效果卻超出了我們最初的設想。

」王毅在國外看到的扶老攜幼參觀博物館的場景今天終於也在成都出現了。

他說成博一樓900平米臨展廳是精心設計的,設備好、標準高,可以接待國內外眾多文物藝術大展,從《倥傯的鄉愁·張大千》藝術特展、乾隆大展、敦煌和絲路大展、俄羅斯夏宮展到法國近現代繪畫藝術展、阿富汗珍寶展,每一次都凝聚了他和他繼任者的精心設計與竭力呈現。

尤其《天府之國與絲綢之路文物特展》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72家文博機構將鎮館之寶帶來,觀展人數突破108萬。

「網紅」成博單日萬人觀展是常態,最多一天達三萬多人次,可見成都人對高雅文物藝術的欣賞力與渴望。

夢想與守望

成都考古之謎太多,黃金時代剛剛到來

王毅是文博事業的守望者,已與他的事業融為一體。

他曾以極大的勇氣和魄力在國家的支持下創建中國皮影博物館,於是,成都有了世界上收藏最多、有30餘萬件皮影藏品的博物館。

但他說成都還應該擁有名符其實的幾十座、上百座博物館,張大千藝術博物館、建川博物館聚落、中國博物館小鎮等星羅棋布於城市農村、大街小巷,無論是國有、民間、企業、高校,必將是構建世界文化名城重要支撐。

成都眾多歷史建築的使用也有必要向有文化、高品質的功能逐漸轉變。

因為是考古人,王毅對文化遺產有著特殊的情感,在他的帶領下,成都構建了從考古發掘、文物保護到遺址和博物館展示「一條龍」隊伍體系,但他說要達到國際一流水平仍需不拘一格降人才。

「成都文博多年發展進步,與考古關係很大,如果沒有成都的考古,就沒有金沙,沒有今天的成博,沒有天府中心遺址、寶墩遺址、邛窯遺址等等,考古是推動成都文博事業發展的引擎和主動力」。

他認為,過去二十年成都考古有了大發展,但是成都考古的黃金時代才剛剛到來。

成都考古之謎太多:古蜀國兩千多年,傳說中蠶叢、柏灌、魚鳧、杜宇、開明等蜀王在哪裡?古蜀文明的起源來自何處?秦漢成都的城市遺址尚待探尋。

穿越歷史,構築城市的精神家園是考古追求的目標之一,正如太陽神鳥圖案源自三千多年前的金沙,卻代表和象徵著成都城市的今天和未來。

王毅談天府文化

文化藝術、精神氣質

古今聯接,一線貫之

作為公眾和專家票選的「天府文化十大名人」,王毅對社會參與活動的積極程度感到驚訝,他說這是成都人關注天府文化的突出表現。

「我非常榮幸,幾十年來一直置身天府文化氛圍去探討理解天府文化的內涵價值和意義。

上世紀80年代十二橋古蜀遺址和三星堆遺址發現,90年代寶墩古城遺址的發現,2001年金沙遺址的發現,一個波瀾壯闊的古蜀文明從起源走向繁榮的過程呈現出來。

「今天,你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到天府文化之根是古蜀文明。

成都平原作為長江上游地區的文明起源中心也是中國西南地區文化起源的重要源頭,古蜀發展歷程從距今四千多年開始一直深刻地參與了博大精深中華文明、中華文化的構建。

以古蜀文明的考古實證找到了天府文化的源頭,我們要為成都擁有的悠久而璀璨的歷史感到驕傲。

王毅認為,考古文物見證了天府文化開放包容的特質。

不同時期長江中下游、黃河中下游,乃至黃河上游的多種文化不斷匯聚成都平原的路徑、形態清晰可辨,但這片土地的文化整合能力卻特彆強,「多種文化的融合、整合成為創新、創造的動力,這些出自考古人之手獲取的信息解譯了成都城市興起、文化藝術、精神氣質古今聯接、一線貫之,為我們重新認識古代成都人,塑造今天成都人的新生活頗具意義。

來源: 成都商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青白江發現先秦墓葬 或揭三星堆之謎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在先秦時期,以一道秦嶺與中原阻隔的古蜀王國,經歷了魚鳧王朝、開明王朝等時代。那些在時間中湮滅的故事是怎樣發生的?曾以三星堆為都邑的古蜀...

哪些證據能證明成都從秦漢起已取得大都市資格

文/李殿元成都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不僅城址不變、城名不變,更重要的是,它的發展歷史從來沒有中斷過,所以,成都擁有從古到今的眾多古遺址,這些古遺址及其發掘出來的古珍古寶古物,也使得成都的古都歷史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