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學院5年舉辦20餘次全國大型學術會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年來,赤峰學院深入推進轉型發展戰略,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自2012年到現在,連續5年舉辦20餘次全國大型學術會議。

通過學習交流,促進了學科建設,提升了學院影響力。

學習交流 促進學科建設

赤峰學院大力培育具有區域和民族特色的學科和專業,形成了結構合理、特色鮮明的學科和專業體系,其中專門史是自治區重點培育學科,歷史學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數學教育、生物科學、蒙古語言文學、物理學、護理等9個專業是自治區級品牌專業,蒙古語修辭學、口腔修復學、電磁學等18門課程為自治區級精品課程。

赤峰學院許多教師「術業有專攻」,成為國內學術團體的專業委員和研究骨幹。

這些都為學院舉辦全國大型學術會議奠定了基礎、創造了條件。

2012年7月至8月,赤峰學院舉辦了6次全國學術會議。

其中「全國領導科學理論研討會」、「契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和「中國民俗學會2012年年會」規模較大。

值得一提的是「契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0年5月,赤峰學院成立了全國首個紅山文化暨契丹遼文化研究基地。

基地現有專職研究人員11人,聘任院外兼職人員10人,主要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人類學與民族學研究所、考古研究所、英國劍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內蒙古博物院與社會科學院以及其他兄弟院校的專家學者。

得天獨厚的研究區位和實力,使得本次研討會選擇了在赤峰學院召開,並吸引了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黨委書記張昌東,中國遼金契丹女真史學會會長宋德金以及來自日本大谷大學、澳大利亞麥克里大學、加拿大麥基爾大學、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專家、學者等60餘人出席。

在會上,赤峰學院歷史文化學院的老師們發布學術報告及研究成果,從遼代早期契丹人在草原上興建漢城的角度,探討其之於契丹國家社會的深刻影響,有關以鎮州古城為中心的契丹古城址群,構成了遼對漠北地區的有效管轄和治理體系,加強了漠北草原與遼內地之間的聯繫與經濟文化交流,鞏固了遼多民族國家的統治等學術觀點,令人耳目一新。

現在,紅山諸文化與契丹遼文化研究已經形成學院內部特色突出、優勢明顯的品牌建設學科,並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了較大的學術影響。

論道「紅山」 引發媒體關注

2013年8月12日至15日,赤峰學院成功舉辦「中國·赤峰紅山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終身教授嚴文明,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副主席、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郭旃,遼寧省文化廳原副廳長、著名紅山文化研究專家郭大順研究員,英國劍橋大學考古系主任馬丁·瓊斯教授,國家文物局紅山文化申遺專家組組長、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李水城及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博物館、台灣華美文化與科學研究院、英國劍橋大學、美國華盛頓大學、美國波士頓大學及國內名牌大學的紅山文化研究專家、學者80餘人出席。

馬丁·瓊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王仁湘研究員,赤峰學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於建設研究員,朝陽師專黨委書記雷廣臻教授等專家學者分別作了題為《從世界史角度研究紅山文化》、《農業知識的旋轉餐桌》、《紅山文化彩陶三元素之來龍去脈》、《紅山文化人物造像分析》和《黃帝文化時期與紅山文化》的主題報告。

在為期一天半的研討中,與會的40餘位專家圍繞農業、玉器、植物考古等相關問題分別作了主題發言,並進行了深入系統的探討和交流。

本次研討會引起了新華社、光明日報、中國文化報、中國文物報、經濟時報等國家級媒體的高度關注。

提升影響 增加知名度

赤峰學院擁有「紅山文化暨契丹遼文化研究基地」、「教育創新科研實驗教育基地」、「內蒙古特殊教育中心」等6個自治區級社科研究基地和「高壓相功能材料實驗室」、「光電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內蒙古人類遺傳病研究重點實驗室」3個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2個「草原英才」工程產業創新創業團隊。

隨著學院整體實力的增強,學術研究工作取得了大量成果。

2014年和2015年,赤峰學院舉辦了14次全國學術會議。

2014年8月召開「全國民族(地區)高校經濟學院(系)聯席會議暨第十屆民族經濟年會」,同年11月召開了「全國首屆蒙古語修辭學學術研討會」。

2015年7月至12月,赤峰學院相繼舉辦了「中國外語專家草原學術高峰論壇」、「中國古代農業起源研究——第四屆植物考古研討會」、「首屆烏桓鮮卑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第十四屆全國生化與分子藥理學學術會議」、「第三屆中國第四紀冰川與環境變化研討會」等10次全國性學術會議。

其中「全國首屆蒙古語修辭學學術研討會」,在全國民族地區影響較大,這是因為赤峰學院發揮了相關研究的引領作用。

該院「蒙古學」學科現有蒙古族文學審美特性及地域文學研究、蒙古語修辭與應用語言研究和蒙古族歷史文化研究三個穩定的研究方向,承擔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8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3項、教育廳高校項目5項、自治區民委蒙古語言文字研究項目8項,並與北京大學東方文學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保持正常的交流和聯繫。

德力格爾教授主持的《蒙古語修辭學》和敖敦教授主持的《寫作學》被評為自治區級精品課程。

該院教師先後曾主編、參加30多部全國蒙古文本專科統編教材,多部教材榮獲省部級優秀教材獎,承擔主編了《蒙古語修辭學》等3部「十二五」規劃教材和《中國現代文學經典作品選》等5部全國蒙古文統編教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