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古中國」道教祖山寶玉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翻閱歷史檔案,諸多典籍載明,河東運城一帶是最早被稱為「中國」的地方,也就是說這裡是「古中國」的發祥地。
堯都平陽,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古中國」孕育了中華民族的根祖文化、源頭文化、曙光文化,被專家學者統稱為堯舜禹文化。
據考證,中國道教的興起,與堯舜禹文化有難以阻隔的歷史淵源。
在道教里,堯舜禹被尊稱為「三官」:堯為天官、舜為地官、禹為水官。
天官主賜福,地官主赦罪,水官主除惡。
他們的生日稱為「三元節」,所以後來很多道觀叫三元觀。
一
「古中國」地處黃河金三角,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文化燦爛。
這一帶依河抱山,道教遺蹟星羅棋布,道教名山隔河相望,道教故事膾炙人口。
老子一氣化「三清」,傳說老子就是道教的祖師爺。
他曾騎青牛過函谷,遇關令尹喜而授《道德經》,世俗謂之「紫氣東來」。
紫氣祥雲之下,「古中國」道風大熾。
全真教宗師、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弘揚道義,普度眾生,在故里芮城永樂宮養尊處優,香火綿延數百年。
道教北方之神真武帝君,高踞古耿九龍頭的麟島之上,俯瞰魚躍龍門,庇佑一方平安。
首創「先天圖」,後演繹為「太極圖」的道教教主陳摶,西渡黃河,與宋太祖博弈,棋高一著,贏得西嶽華山,使其成為布道聖境。
除了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人物、典故,在「古中國」一帶,還有許多鮮為人知的道教文化遺珠,等待著我們去發掘、認知。
二
出芮城縣城西行六十多華里,在陽城鎮江口村北中條山的寶玉峰上,有一塊山坪,當地人都叫寶玉台。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寶玉台之所以被當地人念念不忘,是因為它是道教的祖山,傳說真武當初就是在這裡的七十二洞修煉成仙的。
寶玉峰是中條山西端的最高峰,距離「龍首」不遠。
早在一百八十多萬年前的更新紀,人類最早開始在這一帶用火,後來考古發現的西侯渡遺址,離此地只有區區三十多華里。
中條「龍首」名為首陽山,西周的義士伯夷、叔齊「餓死不食周粟」的「孤竹遺風」、「夷齊清風」,就是發端於河北的孤竹國,最後從這裡名揚天下的。
首陽山下的獨頭村,是唐代「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貴妃楊玉環的出生地。
她曾一度出家入道,被唐玄宗賜以「太真」的道號,也算與道家有緣。
寶玉峰一巒擎天,一澗通頂。
澗名為柿樹峪,澗內林木蔥鬱,花香撲鼻,百鳥爭鳴,仙脈氤氳。
其四面皆山,層巒疊嶂,曲徑通幽。
從東峰西上寶玉台,三面俱是千仞峭壁,只有一條人不能並行的之字形通山小路逶迤,遠遠望去,猶如一條巨龍盤桓在山間。
當你氣喘吁吁地爬上寶玉台後,極目遠眺,眼前又是另一番景象:只見東峰高、西峰險、南峰峻、北峰碧,遠遠近近的情侶林、俸祿田、石藥泉、打鼓台、跌屍崖,無不一一盡收眼底,令人緬懷久遠,浮想聯翩。
三
道教是中國的國粹,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它起源於漢魏,興盛於唐宋,元明時期,北方的全真教派異軍突起,與南方的正一派雙峰並峙,形成又一盛景。
按照道家四方二十八星宿之說,東方七宿:角、元、氐、房、心、箕,成龍形,稱青龍;西方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成虎形,稱白虎;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成鳥形,稱朱雀;北方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成龜形,稱玄武。
《楚辭·遠遊》注曰:「玄武,北方七宿,謂龜蛇也,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
」
《朱子語錄》記:「真武本玄武。
玄,龜也;武,蛇也。
此本虛、危形似之,故因而名。
」由此可見,玄武就是真武的法像。
當然,這些都是得道成仙之後的事,那麼真武的前世是個什麼樣的人呢?據傳,「玄帝乃先天始氣,太極別體。
」並說他本是凈樂國的王子,於甲辰三月初三午時,從母親善勝皇后的左脅下出生。
長大成人後,真武不願繼承王位,潛行於深山老林修行道術。
他的虔誠向道精神感動了玉清祖師紫虛元君,特授他「無極上道」,讓他仗劍披髮去武當山修煉飛升。
還有說他曾受元始天尊之命,披髮跣足,高擎玄旗,助武王伐紂,功成後攝龜蛇返回天庭,受到玉皇大帝封賞,加號「太上紫皇天一真人」、「玄天上帝」。
四
對此,寶玉峰山下的民間傳說,卻有不同的版本。
這裡的民間傳說故事,更具體生動,充滿了人性味。
凈樂國皇后善勝懷胎一十四個月,從左脅產下真武。
十五歲時,真武離開皇宮,獨自來到中條山寶玉峰苦心修煉,一呆就是四十二年。
一天,紫虛元君為試探真武道行,變作一位絕世美女來撩逗他。
那時真武剛剛沐浴完畢,正披著道袍,光著腳,端坐在洞中默誦道經,猛然看到這位舉止輕佻的不速之客,氣得五內翻攪,七竅生煙,不由憤然揮拳相向。
美女羞愧難當轉身就跑,真武緊追不捨,直追到寶玉台南天門外的懸崖邊。
誰知那女的卻不管不顧,一頭扎了下去。
真武一看要出人命,為救人而縱身跳下。
說時遲,那時快,只是凡屍化作一縷青煙,裊裊飛升而去。
寶石台前殿的牆壁上,留有色彩斑斕的壁畫。
左邊畫的是真武幼時出家修道,正聚精會神地觀看道經,有題聯曰:「今世福因前世積,來生功果此生修。
」右邊則是他赤足披髮趕女跳崖圖,亦配一聯曰:「四十二年功求成,五龍捧聖到天宮。
」
此畫此聯,可能就是民間傳說故事的藍本,也是道教文化在當地薪火相傳的一例實證。
五
關於寶玉峰,當地還有一說:真武先在寶玉台潛心修道,後又渡河雲遊,在河南靈寶豫靈鎮的亞武山上修煉了幾年,最後在湖北的武當山上安身立命,修成正果。
因亞武山小於武當山,故名亞武;又因寶玉峰岩美如玉,玲瓏剔透,且又小於亞武山,故稱為寶玉峰。
「天下名山廟朝南,唯獨亞武倒看山。
」這是怎麼回事?
原來,當年真武不辭而別四十多年不見蹤影,其母思兒心切,便尋到寶玉峰苦勸兒子回宮繼位。
真武欲得道經三昧,不願半途而廢,但又不忍違拂母命,只好偕母歸去。
行至河南豫靈鎮時,真武正欲趁隙脫身,其母卻緊緊扯住他的衣襟不肯放手。
情急之下,真武抽出寶劍就地一划,只見一道黃河奔涌而來,母子二人分立天塹兩邊,只能隔河相望。
真武放心不下母親,天天站在亞武山上遙望母親北去的背影。
後來修建亞武道觀時,人們特意將觀門朝北開,使大殿里的真武神像,時時能夠看到與母親團聚時的寶玉峰。
神仙也重母子情。
此情此景,與人間何異!也許這正是道教接地氣的一個重要原因。
六
道經妙無窮,一神通兩山。
因三月初三是真武帝君的生日,所以每年的這一天,河南亞武山一帶的大批香客,都要到寶玉峰朝台祀神,一路車水馬龍,煞是壯觀。
由於黃河阻隔,交通不便,香客們翻山過河,長途跋涉,很難朝發夕至。
為了方便遠方來客中途歇息,好客的當地民眾於元武宗至大年間,在寶玉峰山下的西任村北面,建起了一座與寶玉峰規模、形制相同的道觀廟,以供河南的香客在此往來歇腳,先行朝拜。
此觀香火延綿不絕七百餘年,直到日寇侵華時,才連同寶玉峰上的觀宇,被日軍付之一炬,化為灰燼。
強盜無道,褻瀆神靈,毀滅文明,罄竹難書。
而在此之前,村裡的道觀也曾遭到浩劫。
據祖師神像底座鑄文記:「兩廟(觀)玄武神像於大明萬曆三十一年疑被盜,重鑄銅像高七尺,重一千貳佰斤。
」
七
令人欣慰的是,為了延續道教文明,西任村的信眾與住觀道士們歷盡艱難,終使「兩廟(觀)同鑄而成,同日而復神位。
」
一日同鑄兩尊巨大的銅像,不要說當時物資匱乏,設備簡陋難以完成,就算是在今天,以區區一村之力,也是很難辦到的。
就在大夥發愁之時,忽然有一白鬍子老人來到觀里,自言自語地邊看邊說:「廟大神仙小,想跑就跑了,九九八十一,到處把他找。
」住觀道士猛然醒悟:這是神明的指點,九九八十一,就是要在數九隆冬外出化銅。
於是道士們立即分頭行動,到黃河金三角一帶共化得白銅數千斤。
由於天寒地凍,有三位道士的腳都被凍壞了。
神像鑄好了,村觀里的一尊順利安放,可要把另一尊「請」到山上的寶玉峰,卻又是件天大的難事。
傳說,當數百人用滑板把神像拉到半山時,實在累得走不動了,只好停了下來。
當晚,民夫們在睡夢裡忽然聽到山上傳來一陣「到了,到了」的聲音,起身一看神像沒了。
眾人十分詫異,連夜上山查看,只見那尊神像已安然就位。
八
寶玉峰不僅「神」靈,人也奇異。
這裡常年住著三位道長,一位姓雷,一位姓吳,還有一位姓馬。
雷道長精通醫術,宅心仁厚,常常下山為百姓診脈治病;吳道長身手敏捷,在山上採藥種田,負責後勤供應。
只有那位馬道長言行怪誕,在勸人行善時,常常說些令人摸不著頭腦的事,被人叫做「瘋道士」。
馬道長後來下山,就住在西任村北的道觀里。
村裡的長者口口相傳,說「瘋道士」在清末民初時常說的一些瘋話,後來幾乎都應驗了。
「點燈不用油,犁地不用牛,不見神能打卦,不見人能說話,。
」這不就是現代才有的電燈、拖拉機、電腦和手機嗎?「黃河倒流山穿洞,遍地打井不夠用。
」這豈不是預示水資源日益缺少,得靠打井抗旱嗎?還有人們認為更可笑的「村裡有房無人住,櫃中有衣無人穿;男人頭剃短,女人頭髮變;男人穿女衫,女人襖脫完。
」這與近幾年農民外出打工,社會時尚流行,豈非不謀而合?!
圍繞寶玉峰道教蹤跡,當地還有許多帶有神秘色彩的傳說與故事,其縹縹緲緲,亦真亦幻,讓人至今難以猜透其中的玄機。
愈是參不透,愈發想弄明白,也許這正是寶玉峰吸引世人眼球的魅力所在。
(本文參考了劉俊孝《巍峨秀麗寶玉峰》中的部分素材,謹向作者表示感謝) 趙戰生
【問道武當】你所不知道的武當山之皇權抵達的風景
編者按:武當山是我的家鄉。隨著閱歷增多,最近幾年,越來越覺得武當的美是大氣中帶著一股仙氣,是秀美中透著一股靈氣,是自然的鬼斧神工和道家文化的巧妙結合。黃山歸來不看山的話,你就錯啦,快來問道武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