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道教文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武當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聖地。
據文獻記載,漢魏六朝時,修仙學道之士薈萃是山。
宋代道經尊此山為真武修煉之地,武當山道教正式形成。
元代,武當山宮觀教團日益發展。
明代,自永樂皇帝大建武當山宮觀祠廟始,明皇室長期奉行扶植武當山道教的政策,使其呈現出200餘年的鼎盛局面。
在漫長的歷史演變進程中,武當山道教創造、包融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內容,至今仍在中國社會中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真武道場 武當福地
真武,古稱玄武,民間俗稱真武大帝。
玄武本是中國古代宗教中的北方之神,其形象為龜蛇。
道教興起後,玄武被納入道教神系,並與北極大帝信仰相結合,逐漸演變為道教大神。
唐代宮廷中已供奉玄武神像,北宋真宗時因避聖祖趙玄朗名諱,乃改稱玄武為真武。
宋初已經在民間流行的道經如《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經》等,稱真武是凈樂國太子,在黃帝時入武當山修道,歷時42年,功成飛升。
南宋流行的道經《玄帝實錄》等,稱真武因降魔有功,被玉帝封為「玉虛師相、玄天上帝」。
由於宋朝北方邊境一直遭受遊牧民族的軍事威脅,為了乞助於道教神靈以解除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安定民心,宋朝君臣對道教皆相當崇拜,對真武神頂禮膜拜。
宋真宗、仁宗、徽宗、欽宗、孝宗、寧宗、理宗諸帝虔祀真武,屢封尊號。
上行下效,民間早有的真武崇拜也日益熾盛。
元代武當山道士編刊了《武當福地總真集》、《玄天上帝啟聖錄》等經書,使真武神在武當山修仙得道的故事更豐滿完善,進而使武當山成了世人崇奉的真武道場。
六朝時,武當山便被《荊州圖記》稱為「嵩高之參佐,五嶽之流輩」。
唐末著名道士杜光庭編寫的《洞天福地岳瀆名山記》,將武當山列為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九福地。
元成宗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加封真武神為「元聖仁威玄天上帝」的聖旨云:「武當福地,久屬職方……」武當山被列為洞天福地並為宋元最高統治者所尊祟,表明它在道教名山中具有顯著的地位。
高道輩出 諸派交融
武當山歷代皆有隱居學道之士,宋代以後著名者尤多。
元代道經中就有「三十六岩多隱士」、「不知多少神仙侶,為愛名山去復還」等詩句。
據古代地方志和有關道經統計,自先秦到清末,在武當山隱居修煉的著名道士多達100餘人。
南宋有房長須、田蓑衣、謝天地等,元代有汪真常、魯洞雲、張守清等,明代有張三丰、鄧青陽、丘玄清、孫碧雲、任自垣等,清代有白玄福、楊常炫、陳清覺、張清夜等。
這些高道奇人,或隱居煉丹、追求希夷,或博學多識、清靜不仕,或行醫採藥、濟世度人,或潛心著述、闡幽發微,多以遺世獨行知名於世。
武當山道教在興起和發展的過程中,傳入或產生過許多道派。
六朝時在武當山活動的高道多屬上清派。
到宋代,以武當山為本山,以信仰真武——玄天上帝、重視內丹修煉、擅長符籙齋醮等為主要特徵的武當道正式形成。
元末明初,張三丰到武當山擇地修煉,收授弟子,傳三豐派,後分衍為十餘個支派。
明中葉後,武當道又分衍出許多宗派。
清代以來,全真龍門派在武當山占主導地位,同時並存的有正一派、清微派、華山派、靜一派、玄武派、茅山派等。
千百年來,各派道士在武當山結友修煉,互相尊重,交參影響,武當山遂成為各道派交流融合的中心。
「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武當山
武當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聖地之一,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嶽之冠」的顯赫地位聞名於世,是聯合國公布的世界文化遺產地之一。山中36處宮觀庵廟大多為明代所建,是中國現存最完整、規模最...
道教四大名山,我家鄉有一座,你家鄉有嗎?有的話又了解多少?
中國海納百川、兼容並濟,所以文化也多種多樣。雖然現在中國信佛的人更多,但道教才是真正的本土宗教。道教有四大名山,你們了解嗎?一、武當山說起道教名山,首當其衝自然是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境內的武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