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王母是怎樣和東王公走到一起的——仙界桃色事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山海經》里有個西王母,到了漢朝西王母的信仰大盛,咱們的老祖先覺得西王母一個人太寂寞,又在《神異經》里按照對偶的原則創造了一個東王公,聽名字這倆人都得有點關係啊,他們的確有關係,經過幾千年的腦洞,終於把這二位湊合到一起了。

且先看二人的特徵的。

畫像石上東王公和西王母

第一,一開始,兩個人的形象都接近禽獸,《山海經》上說西王母「豹尾虎齒,蓬髮戴勝」 《神異經·東荒經》上說東王公則是「鳥面而虎尾」。

後來隨著兩個人地位提升,面目才慢慢變好的。

第二,兩個人居住雖然比較遠,但有一輪紅日相牽。

西王母住在太陽落下的崦嵫山,東王公則住在太陽升起的扶桑樹。

恰似那一首經典的《卜算子》「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 共飲長江水。

」不過兩個人守的是一輪太陽,「我住日頭升,君住日頭落,日日思君不見君,共把日頭說」

以上兩條都是客觀原因,兩人最終走在一起還因為他們有著共同語言,作為神仙,他們主管的業務有許多相似之處,他們都管著人間生死。

漢代銅鏡上的銘文經常寫著「壽如東王公、西王母」可見東王公和西王母對人生死影響之大。

漢銅鏡上東王公和西王母

眾所周知《山海經》里明確說了西王母主管刑罰,同時手裡還握有一種不死藥,后羿就曾經向他討要過,周穆王見到西王母的時候,她也說過「將子無死」的話,大概就是要送周穆王這藥。

可是西王母這不死藥原材料是什麼呢?應該是桃,《述異記》中「崑崙有玉桃,光明潤徹而堅瑩,須以玉井泉洗之,便軟可食。

」崑崙正是西王母的住所,從桃的種種神跡來看,王母這不死藥很可能就是這玉桃。

東王公呢?他居住在東方,按照道家五行學說的解釋,東方主生,他的方位就決定了他的功能。

葛洪《枕中書》里稱東王公為扶桑大帝,現在一提起扶桑都以為是日本,其實我們的老祖先一直將這個國家稱為「倭國」, 因此不要把他誤會成日本的神仙。

扶桑本是傳說中東方的一棵美麗的大樹,太陽就是從其下升起來,所以東王公也叫木公。

這就不得不提另外一個東方之神句芒,他也住在東方,《尚書》上明確說他住在大桑樹下,而且句芒就有為人增壽的本領,顯然句芒就是東王公的另外一個稱呼,或者是東王公手下跑腿的。

他就為秦穆公增過壽。

《墨子》上說秦穆公有一次去在家廟看見一個方腦殼鳥身子的怪物,嚇得他拔腿就跑,怪物攔住他說不要怕,我是句芒,來送你壽命的。

因此從種種資料看,為人增壽是東王公業務範圍之一,西王母有不死藥,東王公增壽靠的又是什麼呢?我們凡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東王公也是如此,他是靠樹吃樹,他居住的那棵大桑樹的桑椹就是寶物,《海內十洲記》上說「食其堪而一體皆作金光色,飛翔空立。

」不過這種說法沒有流行,從後來各種資料看,東王公為人增壽靠的是桃。

桑樹自然不會結桃,桃是從桃樹上結來的,這「東方紅太陽升」的地方還有一棵桃樹,例如《玄中記》記載:「東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樹,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一天雞,日初出,光照此木,天雞鳴,群雞皆隨之鳴。

」至於太陽升起的地方是桃樹還是桑樹,不同的資料有不同的說法,難分彼此的,所以東王公這「木公」也可以稱為桃木大帝,相應的,他的不死藥,就和西王母一樣了,都是桃。

想像中度朔山估計是落英繽紛吧

不過東王公這桃雖然好,但估計效果不是很強,否則后羿為什麼不向他求桃,而去找西王母呢。

但西王母這不死藥恰恰相反,應該效果好,但口感差。

從玉桃這個名字上來看就能猜出來,玉桃也就只是好看,即便用玉井泉水洗過,估計吃起來不但堅硬,而且難以下咽。

否則后羿拿到後就應該吃掉自己的一顆,然後再把另一棵交給老婆嫦娥,他之所以不吃,大概就因為這藥口感不好,他要下很大決心才能吃,所以交給老婆保管,到最後實在無奈才吃,結果給嫦娥留下了機會。

還有周穆王最後沒有成仙還是死掉了,說明這藥口感實在太差了,周穆王寧願死也沒有吃,甚至連回來見西王母的勇氣也沒有了。

兩個人業務相似,而且還有互補性,不走到一起都沒有天理,他們的婚禮十分浪漫,據《神異經》記載,為他們主持婚禮的是一隻類似《莊子·逍遙遊》里的大鵬一樣的大鳥,他兩個翅膀都有數萬里之廣,雙臂一揮,就能貫通中西。

他左翼蓋住東王公,右翼蓋住西王母(原來神仙也講究男左女右),兩人登上鳥背相見——這真是浪漫,後來牛郎織女用喜鵲搭橋相見,簡直就是東王公西王母的山寨版。

東王公和西王母在鳥背上會師,開牛郎織女鵲橋之先河

二人結婚之後,立即進行業務切磋,將不死藥的研製方法加以改進,二人接將崑崙山產不死藥的與桃樹和東王公的桃樹嫁接,成功研製出一種口感與效果極佳的不死藥。

由於不死藥這名字實在不雅了,說起來像是「嗑藥」,於是他們給這種藥取了一個新的名字:蟠桃。

名字上之所以帶蟠是源自《山海經》對這棵桃樹的形容:「淪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

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間東北曰鬼門,萬鬼所出入也。

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茶,一曰鬱壘,主閱領萬鬼。

惡害之鬼,執以葦索而以食虎。

蟠大概就是這個樣子吧,不過這不是桃樹吧

神荼鬱壘桃木板

枝長三千里的桃樹肯定碩果纍纍,這麼多蟠桃,如果吃不完,豈不浪費,考慮到這一點,東王公和西王母決定對這種藥進行深加工,比如製成潘桃粉什麼的,於是他們就在月宮建立了工作間,把桃樹上那隻老虎派過去搗藥。

我沒有說錯,就是把老虎派過去的,兔子那是後來的事情,有一種觀點(湯炳正先生)就認為其實最早月宮裡就是一隻老虎,於菟就是古代對老虎的稱呼。

很顯然現在的玉兔就是於菟的誤會而來。

中國的老百姓對野獸與美女的搭配不認同,於是在傳說有意將於菟改成玉兔。

而這個兔子為什麼通體是白色的,而不是黑色或者黃色?這是因為他吃了不死藥蟠桃導致的。

神仙專家葛洪認為兔子滿五百歲的時候就像人變白髮一樣,兔毛也都要變白。

(滿五百歲者,其毛色白。

能壽五百歲者,則能變化。

)玉兔搗不死藥,活五百歲對他們來說玩一樣,所以要全身白髮。

老壽星手裡也拿桃

你不得不佩服我們老祖先的想像力,其實我們現在的家養小白兔是明朝末年從外國引進的,之前我國野兔只有黃色的,只有得了白化病才變成白色,所以罕見,結果被成了長壽藥的形象代言了。

玉兔原來是於菟,於菟實際上是老虎,魯迅先生有詩說「知否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於菟。


不管怎樣,東王公與西王母掌握了不死藥,在神仙界掌握了不死藥就掌握了神仙的命門,他們依靠這個藥迅速樹立了威信,建立了勢力,兩個人在神仙界的地位步步高升,終於位登大寶,東王公成了玉皇大帝,西王母則成了王母娘娘——後來關於東王公又出現了新的神話,那是後話了。

隨著兩個人地位的上升,許多人都慕名而來,對桃的需求量也就越大,東方那棵大桃樹雖然樹枝長達三千里,但依然無法滿足需求,於是王母娘娘在天上開闢出一片土地,廣泛種植蟠桃樹,形成了一大片的蟠桃園。

為了滿足不同需要他們還分出了個三六九等來,《西遊記》中第五回中,孫悟空接管的時候,那個土地爺說得最為清楚:「有三千六百株:前面一千二百株,花微果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了道,體健身輕。

中間一千二百株,層花甘實,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舉飛升,長生不老。

後面一千二百株,紫紋緗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齊壽,日月同庚。

」分成這麼三個等級,自然要看人下菜碟兒,不同的人不同規格,像孫悟空這樣的草根階層自然是不配吃的,所以人家連請都沒有請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萬木之源:神話傳說中的神樹盤點

我國數千年的歷史進程中誕生了諸多神話故事,今天我們不談神佛,也不談妖魔,而來看一下傳說中的上古神木:傳說在東方的大海上,扶桑樹是由兩棵相互扶持的大桑樹組成。太陽女神羲和大神為她的兒子金烏(三足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