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文博文物專家呼籲:武威「武廟」亟待保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風雨斑駁

岌岌可危

難擋風雨

眾多文博、文物專家呼籲——

「武廟」亟待保護

提起武威,人們都知道「隴右學宮之冠」——文廟,然而,早在文廟之前,武威還有一座武廟。

武廟修建於漢朝,明清時期,文廟與武廟東西矗立,相映成輝。

然而,時至今日,造型雄偉、規模龐大的文廟早已晉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西北地區唯一一座紀念「武功和軍威」的文物遺址——武廟,卻面臨著飽受雨打風吹飄零慘澹的境遇。

A現狀 廊坊依舊牆體斑駁

7月20日,在知情人士的帶領下,記者找到了這座「傳說中」的武廟。

武廟位於武威市涼州區東大街十中巷,東臨武威十中,南靠錦華服裝廠,西為會館巷,北至住宅樓。

其大門口沒有任何明顯的標識和牌子,穿過一堆堆鋁合金材料,抬頭看到東西兩排歷經風吹雨打的古廊坊,仔細辨識才能發現這裡的古建築。

再認真尋找,記者看到位於正北方向的武廟大殿眼下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現代建築。

東西兩廊的10間古建築依舊,推開古老斑駁的木門,裡面依然可見雄偉的木架結構,直徑35公分粗的6根大柱子赫然支撐著高大的屋脊,透過漏雨的屋頂可窺天空的蔚藍。

站在這座10多米高的古建築下,頓感現代建築的侷促。

而現代機械的轟鳴已然湮沒了歷史文物的清悠。

踱步院中,一位自稱是「老闆」的男子告訴記者,他只知道這座木製結構建築屬於文物,具體有什麼歷史,屬於哪個年代建造,統統不知。

不過幸虧自己經營鋁合金材料,把這裡作為庫房存放東西,否則這座建築不知會破敗成什麼樣子。

不過這座建築目前屬於他個人擁有。

眼下,還沒有什麼人或哪個部門提出要對這裡進行修建或給予保護。

出門時記者記住了這裡的門牌號:涼州區崇文街9號。

B歷史 紀念漢武帝「文韜武略」

根據《武威史話》記載:漢武帝元狩二年,漢武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率騎兵出隴西,過焉支山(今張掖山丹境內),大敗匈奴,占領河西走廊東部,並獲匈奴的祭天金人,為紀念這一戰役的勝利,漢武帝把這個地方取名為「武威」,意即「武功和軍威的顯示之地!」後,霍去病再次出兵祁連,河西地區歸屬於漢朝版圖,並設立酒泉、張掖、敦煌、武威等河西四郡,為紀念漢武帝的「文韜武略」,武威當地建立了武廟,這也是西北地區唯一一座紀念這段歷史的「武廟」。

7月21日,記者在涼州區文體局看到這樣一段文字:「根據文廟保存的《武廟重修碑記》記載,康熙二十三年(1674)振武將軍孫思克率眾修葺,乾隆十八年(1753)再次維修。

解放前,武廟被武威三青團總部占用,建國後一直為部隊所用。

原大殿已毀,現存東西廂房,進深一間,面積約86.4平方米,單檐硬山頂。

1988年武廟由武威市祁連聯營公司占用,現存東、西兩廂各五間。

提及武廟,武威當地文博專家孫壽齡及長期關注武廟現狀的宋振林等人介紹,武廟不單是西北地區唯一一座紀念漢武帝「武功和軍威」的文物建築,它更是歷史上眾多學子考取武狀元時,經常要去祭拜之地。

因為在武威歷史上,曾經出過不少武進士。

另外,武廟當時供奉霍去病大將的塑像,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忠臣良將多出自涼州」。

尤其在明、清時期,武廟在西北地區甚至全國範圍內,影響極大,其時,武廟的精美建築能夠與「隴右學宮之冠」——文廟相媲美。

1987年,武廟經由企業輾轉至個人手中,曾有人慾拆武廟修建別墅,當地文博專家孫壽齡、黎大祥等人為保護武廟奔走疾呼,最終,武廟拆除一事由於驚動省、市政府而被喊停。

為此,當時的武威地區行政公署作出:「武廟是文物」、「文物不允許任何人拆除或買賣」、「使用單位要做好保護維修工作」等決定。

C呼籲希望加以保護修繕

「在武威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東有文廟,西有武廟,原本兩相輝映。

然而,隨著歷史的變遷,時代的更迭,文廟巍然屹立,武廟卻風雨飄搖,遭世人遺忘。

這對於歷史文化遺址的保護來說,未免太過可惜和遺憾!希望能夠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保護這座文物遺址!」武威市文博專家孫壽齡等人指出。

21日下午,記者就武廟的保護、管理,以及「武廟目前成為私人鋁合金加工廠」等問題採訪了武威市涼州區文體局。

根據涼州區文體局文物辦公室有關人士解答,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武廟進入文物部門的視線。

2013年,武廟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由於武廟歷史悠久,幾經輾轉,現在儘管屬於個人所有,但文物部門有監管的責任。

根據文物保護相關規定,國有不可移動文物由使用人負責修繕、保養,如果武廟遭遇拆除、遷移等,必須經由文物部門批准以後,才能進行。

蘭州晚報記者雒煥素文/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武威市加快歷史文化遺產傳承創新發展

今年,武威市緊緊圍繞建設文化旅遊名市,著力推進歷史文化遺產傳承創新發展。 武威市認真貫徹落實《文物保護法》和《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全面實施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全力做好文化遺產、...

武威:「通一線於廣漠,控五郡之咽喉」

武威市,是漢武帝為彰顯大漢帝國軍隊的「武功軍威」而得名,中國地級市。位於甘肅省中部,是河西走廊的門戶,古時素有「通一線於廣漠,控五郡之咽喉」之重地。武威歷史悠久,古稱涼州,歷史上曾經是著名的"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