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CR……南宋趙伯澐墓出土文物背後的黑科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首次復原南宋宗室成員屍殮方式(中國絲綢博物館供圖)

天眼系統、三維掃描、CR…….

2016年5月2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台州市黃巖區博物館搶救性發掘了距今800年的南宋趙伯澐墓,是浙江南宋考古史上的首個完整南宋古墓,意義重大。

墓葬出土的絲綢服飾也是浙江歷史上最為集中和頂級的南宋絲綢發現。

墓葬一經發現,便立即展開了搶救性發掘,採用科學有效的應急保護手段,使該批珍貴絲織品的本來面貌得以最大程度的保留。

科技,在這次文物保護中得到充分利用,有些更是首次露面。

5月15日,在今年浙江省「5.18國際博物館日」主場的中國絲綢博物館內,黃岩南宋趙伯澐墓出土絲綢文物保護新聞發布會在新猷資料館內舉行,技術部副主任周暘講起了這批珍貴絲織品的保護全過程。

應急保護就是最大限度地對在第一現場、第一時間對文物實施搶救,採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消毒、現狀記錄、信息提取、揭展、清洗、平整、乾燥,使之在出土之後的特殊時段中得到妥善處理,為後續的價值評估、保護修復打下基礎。

「我們當時就在黃岩博物館門口搭了一個臨時大棚,進行搶救性工作。

」周暘回憶,從2016年5月6日到25日,在黃岩博物館完成陪葬服飾的提取、清洗、平整、乾燥和包裝,共得58件完整絲綢服飾,應為趙伯澐日常穿著。

2016年6月28日,黃巖區博物館將趙伯澐墓出土的屍體連同屍身服飾整體飽水保存於冷櫃(0到4攝氏度)中運至中國絲綢博物館,委託紡織品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中國絲綢博物館)進行應急保護,全程包括從文物查看到清洗保存等多個步驟。

消毒是為了殺滅有害微生物,達到防霉效果。

在本次消毒過程中,博物館的低氧庫第一次開放,運行58個小時,室內濕度始終保持在95%。

為了充分認識和挖掘趙伯澐墓出土服飾所蘊涵的重要價值,保護中採用了科學有效的現代檢測手段採集相關信息,並進行分析研究。

在揭展前採用可攜式高保真掃描儀對屍身整體進行高清掃描、三維記錄、CR掃描。

三維掃描獲取正射影像(中國絲綢博物館供圖)

CR(X線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是一種非接觸、無損傷、便捷且準確性高的檢測技術,可以獲取服飾疊壓的層位信息,以此對服飾層位之間是否存在粘連做出定性分析,為揭展過程提供具體指導。

「我們沒有在屍身上發現金銀財寶,但是通過CR掃描,發現屍身上有很多高光點,後來發現是劇毒的水銀。

」周暘表示。

CR掃描判斷服飾層位信息(中國絲綢博物館供圖)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在絲博的室內考古過程中,還首度使用了浙江大學為中國絲綢博物館研發的「天眼實驗室」,記錄了文物保護和修復的整個過程。

「因為整個揭展過程都是不可逆的,所以我們必須記錄下原始狀態。

這次24台攝像機無死角地記錄整個過程,保存原始資料。

」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趙豐表示,這些年,隨著考古技術的進步,出土文物向公眾展示的進程也越來越快,「像海昏侯墓、張獻忠彭山江口沉銀遺址發掘之後就馬上有出土文物展。

天眼系統記錄(中國絲綢博物館供圖)

要說這次保護中最大的亮點,當屬博物館委託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製作的動畫視頻,「首次復原了南宋宗室成員的屍殮方式」,趙豐表示,在這個幾分鐘的視頻中,你會看到墓葬中趙伯澐穿在身上的8套服飾,和這些服飾是如何一件件穿上去的。

目前,動畫尚在改定中。

迄今為止,中國絲綢博物館已經圓滿完成黃岩趙伯澐墓出土絲綢文物的應急保護工作,共清理出77件完整絲綢服飾。

目前已經編制完成一期保護修複方案,並獲國家文物局批准立項,接下來進入常規的保護修復階段。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閆麗:解文物修復百年難題

原標題:[敬業奉獻]閆麗:解文物修復百年難題一、簡介閆麗,女,1980年7月出生,首都博物館技術部副研究館員。120小時一個周期的微生物培養,閆麗進行了無數次,2010年終於發明出清除絲織文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