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銅鏡(又稱:青銅鏡)就是古代用銅做的鏡子。

在古代,最早的商代是用來祭祀的禮器出現,在戰國至秦一般都是王和貴族才能享用,到漢代銅鏡就慢慢的走向民間,是人們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

銅鏡一般是含錫量較高的青銅鑄。

在古代,銅鏡就是古代用銅做的鏡子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關係,它製作精良,形態美觀,圖紋華麗,銘文豐富,是中國古代青銅藝術文化遺產中的瑰寶。

銅鏡就是古代用銅做的鏡子。

銅鏡,又稱青銅鏡。

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周新國先生《武陵藏珍》記載:遠古時期,人們以水照面,銅器發明以後,以銅盆盛水鑒形照影。

《尚書》《國語》《莊子》等先秦著作中,提到過古人「鑒於水」。

《說文·金部》釋「鑒」為「盆」,因此可以說盛水的盆(鑒),就是最早的鏡子。

隨著合金技術的出現,開始了使用銅和錫或銀鉛等製作銅鏡的歷史。

銅鏡一般製成圓形或方形,其背面鑄銘文飾圖案,並陪鈕以穿系,正面則以鉛錫磨礪光亮,可清晰照面。

齊家文化墓葬中出土的一面距今已有4000多年歷史的小型銅鏡,造型、裝飾均較原始,應是目前考古資料中所知最早的一面銅鏡。

商、西周和春秋時的銅鏡,都有零星發現,戰國始盛行,產量大增。

到漢代,由於日常生活的大量需求,加之西漢中葉後經濟飛速繁榮,銅鏡製作產生了質的飛躍。

所制銅鏡工藝精良,質地厚重,鏡背銘文、圖案豐富多樣。

後經唐宋時代兩次發展高峰,到明清時期,隨著近代玻璃的誕生,銅鏡逐漸淡出歷史舞台。

在古代,銅鏡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關係,是人們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

銅鏡又是精美的工藝品。

它製作精良,形態美觀,圖紋華麗,銘文豐富,是我國古代文化遺產中的瑰寶。

上古的鏡,就是大盆的意思,它的名字叫監。

《說文》中說:「監可取水於明月,因見其可以照行,故用以為鏡。

」在三代之初,監都是用瓦製成的,所以古代的監字是沒有金字旁的。

到商代初年的時候,開始鑄造銅鑒,後來鑒字也有了金字偏旁。

商周時期,雖然有銅鑒,但是瓦鑒依然通行。

到秦朝時期,才開始鑄造銅鏡,因為鏡的適用優於鑒的方面很多,所以到秦以後,再不用水作鑒了。

秦漢以後,鏡的使用更加廣泛,鏡的製作也更加精良。

它的質料包括金、銀、銅、鐵等,以銅最為多,也有鍍金銀的、背麵包金銀的、或鑲嵌金銀絲的。

隋唐以來,還有帶柄的、四方的,各種花紋應有盡有。

直到明代末期,開始有以玻璃為鏡子的。

清代乾隆以後,玻璃開始大興於民間。

直至民國初年,少數邊遠地區還有以銅為鏡子的。

鏡以秦為較古,然而秦鏡流傳到今天的,都是出土之物,傳世的都不可得到。

古因為古代,死人用鏡贈於殮者,即用鏡殉葬,取其炤幽冥的意思,時代沿襲成為風氣。

因此古代的名鏡大多入土。

可是古鏡銅質好的,入土多年,都不會失去其良美的質地。

因此幾千年後,仍可以看到古人的偉器。

批量鑄鏡雖然開始於秦朝。

但是真正的秦鏡實際上卻難以收藏得到。

因為秦朝短促,產物也有限,而且,殉葬的風氣也不比後朝,所以現在所得到的最古的鏡大多是漢朝的產物。

漢鏡的製作極為精巧,且多有嵌鑲珠寶的。

銘文大多為十二辰,大概是取其自我勉勵的意思。

尚方的御鏡尤其多,所以出土的古鏡,澤漆光明、花紋明麗、勻凈無疵、字劃清晰、筆勢縱橫。

漢代的銅鏡都有銘文,其銘文都是吉祥語句,如家勢富昌、宜子孫、大富貴、大吉祥等。

鏡的名稱則有日月鏡、十二生辰鏡、尚方御鏡、辟邪鏡、仙人鏡、神人鏡、宜官鏡等,不可盡數。

大概都用銘文或者作者為其取的名字。

只有唐代時制有透光鏡,鏡背的字迎著太陽或燈光時,都可以明顯地映射於牆壁之上。

交流微信:jy627521224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麟趾蟲斯八卦銅鏡

銅鏡一般是含錫量較高的青銅鍛造。在古代,最早的商代是用來祭祀的禮器出現,在春秋戰國至秦一般都是王和貴族才幹享受,到西漢晚期銅鏡就漸漸的走向民間,是大家不行短少的日子用具。它製造精巧,形狀漂亮,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