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興鄉走好鄉村振興之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許昌市委黨校副教授 張茹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而這一矛盾在鄉村的表現更為突出。

如今的中國鄉村,已然不完全是費孝通「鄉土中國」中的鄉村。

雖然家庭農業、村落和「熟人」關係依然存在並維繫,但是「鄉土」的流動,鄉村結構的多樣化和鄉村治理的變革等都推動著中國鄉村的改變。

未來要實現城鄉之間平衡與充分的發展,滿足鄉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

這其中,鄉村文化興盛是關鍵。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鄉村作為中國農耕文化的傳承地和發揚地,振興鄉村文化便成為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源泉和內在治理良方。

以文興鄉,要守住「鄉土」,留住「鄉愁」。

「鄉土」一般是「鄉」和「土」的合稱,「鄉」指代「鄉里鄉親」的社會關係,「土」指代世代生長的村落空間。

有了「鄉土」便有了「鄉愁」。

那「鄉愁」是什麼?習近平總書記說:「鄉愁就是你離開這個地方會想念的。

」所以,「鄉土」和「鄉愁」一直是中國人的一種情懷。

而它之所以會成為情懷,便是因為鄉村區別與城市「千城一面」「鋼筋混凝」「車水馬龍」的獨特與韻味,這便是鄉村文化之「形」。

那麼,以文興鄉,就要保護和利用好這一鄉村文化之「形」。

在保護好古鎮古街、民宅祠堂、古樹名木、青山綠水的同時,發揚農耕文化、民俗藝術、廟會書會、戲曲雜項等,積極開發文化旅遊、休閒農業、特色小鎮等,促進一二三產業的融合。

以文興鄉,要文明「鄉風」,樹立「鄉規」。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多年,植根於鄉村,並形成了中國特有的「鄉風」。

尊老愛幼、誠實守信、鄰里互助等都是優秀傳統「鄉風」的表現。

文明「鄉風」是鄉村文化興盛的基礎,是鄉村治理、鄉民幸福的重要保障。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風文明是其中一項重要要求。

那麼,如何文明「鄉風」呢?其實自古以來,鄉規民約在改善鄉風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北宋年間,我國最早的成文鄉約——《呂氏鄉約》中的「德業相勸」就成為後世歷代鄉規民約中的重要內容。

因此,如今以文興鄉,也應將樹立「鄉規」與文明「鄉風」互相配合,相得益彰。

一方面,要通過制定道德規範和開展道德評議,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鄉民思想道德建設,互相監督,互勉共進。

另一方面,要大力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

讓鄉民通過現代文化設施和文化活動,提升思想意識,轉變落後觀念,融入文明氛圍。

以文興鄉,要培育「鄉賢」,教化「鄉民」。

鄉賢顧名思義為「本鄉故土」中被鄉民推崇敬重的人,現在多為在外事業有成、能力強、經驗多的精英。

他們回鄉支持家鄉建設,一方面有利於發展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

鄉賢可以通過依法選舉加入村幹部隊伍,也可以通過選拔成立鄉賢會,協助村兩會,在鄉村「自治、法治、德治」中發揮輔助作用。

另一方面有利於發揮鄉賢效應,見賢思齊,教化鄉民。

鄉賢可以開展講座之類的活動,通過自身經歷來激勵鄉民,內化於心,外化於行;也可以利用自身經驗,幫助鄉民創業;還可以投資家鄉建設,帶領鄉民共同致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文興鄉,讓「鄉土文化」得以新的發展運用;讓文明「鄉風」與樹立「鄉規」相得益彰;讓「鄉賢文化」在鄉村善治之路上盡其所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何實現鄉村文化興盛?

王軍文化興鄉村興,文化強鄉村強。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傳承發展提升農耕文明,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鄉村文化興盛既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動力,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標誌。如何實現鄉村文化...

以文興鄉 走好鄉村振興之路

作者:張茹 許昌市委黨校副教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而這一矛盾在鄉村的表現更為突出。如今的中國鄉村,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