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現鄉村文化興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王軍

文化興鄉村興,文化強鄉村強。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傳承發展提升農耕文明,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

鄉村文化興盛既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動力,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標誌。

如何實現鄉村文化興盛?初步理解,需要在「六鄉」上下功夫。

守「鄉土」,寄「鄉愁」。

作為經濟社會活動的兩大空間載體,城市和鄉村相互依存、互動共生、不可偏廢。

濃郁的鄉土氣息,是鄉村區別於城市的基本特徵。

相對於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城市,鄉村更讓人流連忘返的是獨具韻味的鄉村格調。

離開了門前屋後的半畝方塘,離開了鄰里鄉親的閒話桑麻,鄉村就真正會變為「回不去的故鄉」。

推動鄉村文化興盛,一定要不離「鄉土」、守護「鄉土」。

一方面,守護鄉土文化之「形」。

既保護利用好古鎮古街、祠堂民宅、古樹名木等物質文化遺產,同時保護利用好民俗風情、傳統技藝、鄉樂鄉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讓鄉村文化更多一點「泥土的芬芳」,更多一點「時光的味道」,成為人們鄉愁的寄託。

另一方面,守護鄉土文化之「魂」。

對農耕文明所孕育並長期存續於鄉村社會的價值理念、人文精神、倫理規範以及生產生活方式,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讓人們從中尋找到心靈的歸依和精神的原鄉。

樂「鄉民」,淳「鄉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而且要求更高,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期盼有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要積極適應鄉村振興過程中農民求知求富求樂求美的新變化,把文化舞台上的聚光燈更多地聚焦農業、農村和農民,為他們書寫、為他們抒情、為他們抒懷。

要著眼「標準化均等化」,大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把文化設施和文化活動儘可能多地嵌入鄉村,融入生產生活,送到村民的「家門口」,成為村民的「家常飯」。

要依託自然田園風光和鄉土文化資源,發展文化旅遊等產業,讓城裡的人願意來、讓鄉下的人留得住,實現就業和富民。

要把服務群眾同教育引導群眾結合起來,把滿足需求同提高素養結合起來,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開展移風易俗行動,用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成風化人,提升農民精神風貌,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樹「鄉賢」,立「鄉規」。

鄉賢文化是鄉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根植鄉土、貼近性強,蘊含著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力量。

推進鄉村文化興盛,要注重對當地傳統鄉賢文化進行挖掘整理、轉化創新,延續傳統鄉村文脈,使之成為富於地域特色和時代精神的文化品牌,從而增強當地鄉村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還要積極培育新鄉賢文化,充分發揮優秀基層幹部、道德模範、身邊好人等新鄉賢的示範引領作用,用他們的嘉言懿行垂範鄉里,涵育文明鄉風,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鄉村深深紮根。

在鼓勵發動新鄉賢參與鄉村社會治理、推動鄉村文化建設的同時,還要積極建立完善鄉規民約,成立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賭禁毒會、紅白理事會等村民自治組織,引導他們在民間事務調解、監督與服務、遏制陳規陋習、倡樹文明新風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努力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

鄉村振興離不開文化振興。

新時代新起點,只有不斷豐富鄉村文化內涵,讓鄉土文化溫潤鄉村「精氣神」,才能讓鄉村煥發生機和活力,讓鄉村更美麗、村民生活更美好,實現永續發展。

(作者單位:中共安徽省委宣傳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以文興鄉走好鄉村振興之路

作者:許昌市委黨校副教授 張茹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而這一矛盾在鄉村的表現更為突出。如今的中國鄉村,已...

以文興鄉 走好鄉村振興之路

作者:張茹 許昌市委黨校副教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而這一矛盾在鄉村的表現更為突出。如今的中國鄉村,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