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新疆博物館裡有啥國寶級文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博物館奇妙夜》夠吸引人吧。
對於博物館裡珍藏的那些神秘故事,大家都充滿了好奇。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天,公里妹就帶你走進新疆博物館,看看這裡館藏的國寶級文物們……
《最後一公里》(ID:MqMsMx)記者 段清宇 綜合報導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臂現「千年前預言」
作為國家一級文物,「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臂是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的64件文物之一,也被譽為20世紀中國考古學最偉大的發現之一。
自發現以來,它以其絢爛的色彩,激揚的文字,詭秘神奇的紋樣和祥瑞的意蘊風格,長久地吸引著大眾的探秘熱情。
時光倒流回1995年的10月,一支中國—日本尼雅遺址學術考察隊來到新疆和田地區民豐縣尼雅遺址。
他們清理挖掘一個東漢末至魏晉時期的無名男女合葬墓時,在一堆已經變得褐黃、幾近腐爛的有機質文物之中,驚喜地發現了男主人色彩鮮艷的織錦護臂。
錦護臂呈圓角長方形,長18.5厘米,寬12.5厘米,系帶長21厘米。
以紅、黃、藍、白、綠五色絲線繡制而成,從右至左分別繡有孔雀、仙鶴、辟邪、夔龍和虎等祥禽瑞獸。
圖案以曲卷的織物蔓藤以及兩蕾一花作間隔,花紋間分別用漢隸繡著八個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整個織物質地厚實,圖案紋樣華麗流暢。
「五星出東方」指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在某一時期內共同出現於東方天空。
「中國」與現在的意義不同,指中原地區。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是說當五大行星共同出現於東方天空時,對中原有利。
彩錦的形式和內容體現了五行學說,是漢代五行哲學思想興盛在藝術創作中的典型表現。
因在古代射禮、攻伐、喪葬等不同的場合,又由不同等級、尊卑身份的人使用,所以護膊的用料、形制、尺度、工巧精細程度等均有所區別和不同。
考古學家表示,吉祥語文字和祥雲、祥瑞花草、瑞獸、瑞禽組成一個上下寬約7.2厘米圖案組合,沿經線方向重複循環;這種風格和題材的圖案,在出土的漢錦中是首次出現。
此外,該織錦經密為2200根/10厘米,緯密240根/10厘米,織造工藝複雜,為漢式織錦最高技術水平的代表作,昭示了此處墓主人的高貴身份和地位。
彩繪天王踏鬼木俑
作為自治區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國寶級文物彩繪天王踏鬼木俑2014年才首次向觀眾展出。
該木俑1973年出土於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群高昌左衛張雄大將軍墓,是截止目前為止國內唯一一件,且出土時木俑保存完整。
此類天王俑是作為墓葬「守護神」置於墓室門外,以保衛墓主人的安寧。
彩繪天王踏鬼木俑通高86厘米,由一個彩繪天王和一個素麵小鬼組成。
天王全身施彩,斑斕如新。
在天王的頭上,沒有戴戰盔,而是將髮髻梳到頂部自然形成一種裝飾,髮髻中間系有一根紅帶,顯得獨具一格。
天王身穿鎧甲,左右胸部各配一塊圓形綠色護鏡。
雙肩有護臂,護臂呈虎頭狀,虎口中吐出了橘紅色的菱格狀內層護臂。
天王鎧甲是以大紅為底色,上面繪有流雲紋牡丹花繪,邊緣還繪有鎏金邊飾,整個鎧甲盡顯中原地區特色,富麗堂皇、極具藝術感染力。
這件天王俑雖然身著一身中原武將的服飾,但是不經意露出的褲腿和袖口,卻是漂亮的西域特色花紋,西域文明和中原文明兩種不同的文化因素親密融合為一體,顯得和諧而又自然。
更令人驚奇的是,彩繪天王踏鬼木俑是用三十多塊大小不等的木塊雕琢後再粘合而成的,就連天王的牙齒這樣細小的部位都可以拆卸自如。
沉睡四千年的「樓蘭美女」
俊俏的鵝蛋臉、披肩的栗色長髮、挺直的鼻樑、長長的睫毛,足蹬毛皮靴、身披粗毛氈,手邊拎著一隻草簍……在經歷了近4000年羅布泊風沙侵蝕後,「樓蘭美女」如今正靜靜躺在自治區博物館特製的恆溫恆濕玻璃展櫃中。
1980年,中日兩國合拍紀錄片《絲綢之路》時,隨行的考古學者在羅布泊北端、孔雀河下游的鐵板河出口處發現了一處早期樓蘭人的墓葬,墓主人為一中年婦女,其外形保存完好,容貌宛若酣睡,身高152厘米,O型血型,死亡年齡在40歲至45歲左右。
作為迄今為止新疆出土年代最早的乾屍,「樓蘭美女」到日本巡展時引起當地轟動,日本人為她做了復原頭像,「樓蘭美女」名字自此流傳開來。
雖然史書上沒有對樓蘭古代文明留下任何記載,但「樓蘭美女」的發現,為樓蘭古代文明的研究提供了珍貴資料。
「樓蘭美女」出土時臉部蓋有一個外形如簸箕狀的長扁筐,其筐下端一直延伸到胸部。
筐上覆蓋了一層厚約10厘米的干樹枝,上面又壓了一層10厘米厚的蘆葦,蘆葦上又壓一層約10厘米厚的細干樹枝,上面再壓沙土。
乾屍頭戴黑色尖頂氈帽,帽的一側插有兩根雁翎。
上身用一塊粗糙的毛布裹身,毛布在胸前交裹處用木別針別住,下身裹一件加工處理過的羊皮,腳上穿著一雙毛皮外翻的皮靴,靴面和底用粗毛線縫接。
根據這身穿著,足以看出畜牧業在古樓蘭人經濟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考古學家將裹在乾屍身上的羊皮碎片送到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實驗室做碳14測定,經檢測,這具古屍的年代距今3880年左右。
醫學專家對「樓蘭美女」的屍體解剖發現,其心、肝、肺、脾、膀胱、大小腸、子宮等內臟都有保存,只是變得干硬、萎縮。
其頭髮尚有彈性。
肺外形也可辨認,肺泡腔內有成堆的黑色塵粒。
更令人驚奇的是,專家們在古屍的頭髮根部、眉毛等處發現了虱子和虱卵。
虱子、虱卵的體形完整,在顯微鏡下還能清晰看到虱子的頭、腳、吻齒和體外感覺毛等,在寄生蟲史學上十分罕見,成為我國目前寄生學研究中保存最早的實物標本。
「伏羲女媧」絹畫 神話喚起遠古新疆與祖國的共同記憶
伏羲女媧創造人類的神話故事早在漢代以前就已在中國內地流傳,至漢代,伏羲女媧神像在畫像磚上出現最多。
到了唐代,在新疆吐魯番地區古代墓葬中,也出現了大量伏羲女媧畫像。
更有意思的是,在吐魯番發現的伏羲女媧像中,有一類表現出民族文化的特色——伏羲女媧的面部特徵被描繪成深目高鼻的胡人形象。
這一幅出土於阿斯塔那42號古墓的「伏羲女媧」絹畫縱高214厘米、上橫113厘米、下橫88.5厘米。
「伏羲女媧」絹畫在墓室中大多是畫面朝下,用木釘釘在墓頂上,有少數則是摺疊好,擺在死者旁邊。
無論是漢妝還是胡風的伏羲女媧像,都是人首蛇身,一男一女,上有日行,下有月形,四周布滿星辰。
圓圈來象徵月亮。
畫面周圍有大小不等的圓圈來象徵星辰。
這些絹畫構圖完美,筆法簡練,著色濃艷,從而表現了盛唐時期繁榮景象,是研究這個地區喪葬習俗的實物資料。
在阿斯塔那墓葬出土的伏羲女媧絹畫中,既有漢人形象也有胡人形象,說明了西域少數民族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感,以及對共同華夏始祖神的認可。
新疆博物館還館藏了諸多的國家級及自治區級珍貴文物,今天,公里妹就給你介紹到這裡啦。
是否還意猶未盡呢?那就去新疆博物館吧,去近距離看看那些寶貝們。
-End-
鄭言江,政說新疆,微信ID:zheng_yanjiang,歡迎您的關注!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鄭言江
出土了大量漢代織錦的尼雅墓地墓主中很可能包括精絕國王
【編者按】 最近因為年度良心劇《鬼吹燈之精絕古城》的熱播,使得絲路考古、精絕文化、石頭墓冢等專業領域的話題再次進入了大眾的視域。在絲綢之路這條迷人的曲線上,樓蘭、且末、精絕、安迪爾、尼雅等古城的...
細數國內除九大博物館之外的那些臥虎藏龍之地,你去過幾家
中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地上地下文物萬萬千,全國各地博物館精品薈萃,有很多你覺得好又沒出現的,前段時間央視的《國家寶藏》欄目選取了大陸頂級的九家博物館藏品進行講解,殊不知還有很多國寶依舊沒有露出它...
這個出土於漢代的文物,連出國展覽都被禁止了,文物上神秘的字讓人感到震撼
說起出土的文物,如果我們沒有從事考古等相關工作,可能近距離接觸的機會不多。但是俗話說得好,沒有吃過豬肉,誰還沒見過豬跑。我們可以從很多地方了解到中國文物的信息,而中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可以說從夏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