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菁華:四川古代文物菁華展亮相國家博物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經過緊張的籌備,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四川省文化廳、四川省文物局共同舉辦的「古蜀華章——四川古代文物菁華」展覽於2018年7月19日上午10時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展覽為期兩個月。

本次展覽是新時代中國國家博物館與地方兄弟博物館之間深入交流的新篇章,是新時代中國國家博物館國內交流系列展覽的開篇之作。

「古蜀華章——四川古代文物菁華」 展覽現場「古蜀華章——四川古代文物菁華」 展覽現場

一、展覽緣起

中國國家博物館作為國家歷史文化最高的展示殿堂,致力於全面、豐富地展示我國多姿多彩的地方歷史文化。

基於此考慮,中國國家博物館在新時代與全國文博機構共同搭建高層次、寬視野、全方位展覽平台,規劃長期籌辦國內交流系列展覽,力圖將呈現我國各個地方文化悠久絢爛歷史作為展覽工作的常態。

恰逢四川省文化廳、四川省文物局籌劃對外展示本地區古代文化的大型巡展項目,經接洽協商,中國國家博物館作為巡展的第一站。

本次展覽的參展單位包括四川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眾多省、市、區縣及高校的文博機構,也包括像三星堆博物館、金沙遺址博物館這樣海內外知名的大型遺址類博物館。

展覽的最終成行是多家機構通力合作的結晶。

二、內容概覽

上世紀八十年代,三星堆兩個埋藏坑的發現,揭開了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紗,其中出土的人像、頭像、神壇、神樹等各種造型奇異的青銅器,以及面具、權杖、動物形飾等多種製作精美的金箔製品震驚海內外。

本世紀初金沙遺址發現後,隨著太陽神鳥金箔片、金面具、金冠帶、青銅立人、石虎、石人等重要文物陸續現世,同時揭露出大量禮儀性的玉器、銅器埋藏坑,古蜀文明又一段璀璨的歷史鉤沉浮現於世人面前。

這兩大古蜀文明遺址的重要發現,迄今已多次巡展,為海內外觀眾所熟知。

本次展覽不限於考古遺址的個案陳列,而是將古蜀文明作為一個整體來觀察,從三星堆遺址到金沙遺址再到戰國時期蜀墓的等諸多考古發現進行一次綜觀展示」,第一次比較全面地囊括了古蜀文明發展各個階段的重要歷史遺珍,以210件(套)展品,其中132件一級品,勾勒出古蜀文明發展過程中華美的篇章。

但展覽又不僅僅是對古蜀文明縱向發展數個篇章的縷析,更是對這支瑰異的青銅文明在華夏文明生成過程中持續貢獻的呈現,可以從一個側面觀覽到華夏文明多元一體的成長曆程。

展覽分為五個部分:

序章 自然造物。

本章通過簡述成都平原的自然地理環境,引出古蜀文明遠古的記憶,綜合介紹古蜀文明的發展歷程。

第一章 伴月三星:三星堆文化時期。

三星堆文化時期是古蜀文明發展的第一個時期,大約始於公元前18世紀初而止於公元前12世紀中葉,大體相當於中原王朝的夏代晚期至商代晚期。

星堆遺址是三星堆文化的中心,分布面積約12平方公里,是古蜀國早期的都城。

遺址四面均發現有夯築城牆,大城面積約3.6平方公里。

城內另築有小城,著名的「伴月三星」土堆正是大城內劃分小城的城牆遺蹟。

三星堆遺址最令世人矚目的發現,是1986年現世的兩個大型埋藏坑。

兩坑內出土文物1700餘件,包括青銅大立人、青銅頭像、青銅神樹、青銅神壇、金杖、有領玉璧等一系列造型奇詭的器物,與同時期其他考古學文化的器物風格大相逕庭。

本章中展示的文物絕大部分來自於這兩個埋藏坑。

第二章 金沙光芒:十二橋文化時期。

十二橋文化時期是古蜀文明發展的第二個時期,大約始於公元前12世紀中葉而止於公元前6世紀,大體相當於中原王朝的商代晚期至春秋晚期。

已經進行考古發掘的該時期遺址有撫琴小區、方池街、君平街、指揮街、岷江小區、金沙村等,它們與十二橋遺址臨近,綿延十餘公里,組成了一個巨大的遺址群。

自1995年以來,考古工作者一直在對金沙遺址進行發掘,已發現有房址、墓葬、陶窯、灰坑、象牙堆積坑、玉石分布區等,出土珍貴文物逾千餘件。

目前確認的金沙遺址面積超過5平方公里,包括大型建築基址區、宗教祭祀活動區、一般居址區、墓地等,各區功能劃分明確,區內布局結構清晰,加之發現大量禮儀性器物和與宗教活動密切相關的遺蹟,表明金沙遺址應是十二橋文化時期古蜀國的都城。

本章中的展品主要來自金沙遺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

第三章 馬家風尚:青羊宮文化時期。

青羊宮文化時期是古蜀文明發展的第三個時期,大體相當於中原地區的戰國時代至漢代早期。

青羊宮文化與十二橋文化的考古學銜接並不十分緊密,加之公元前316年秦並巴蜀後,古蜀國滅亡而蜀文化尚延續至西漢早期漢武帝開發西南夷之後,因此這一時期的古學文化也被統稱為「晚期蜀文化」,是相對於以三星堆文化、十二橋文化為代表的「早期蜀文化」的一種習稱。

目前考古發掘的青羊宮文化遺址較少,僅有成都青羊宮遺址和上汪家拐街遺址,但發現的蜀墓數量眾多。

這批蜀墓中,最著名的當屬1980年發現於新都馬家鄉的大型木槨墓。

該墓規模宏大,雖多次被盜,但置於槨室底部腰坑內的珍貴文物躲過數劫。

腰坑內出土銅器近二百件,多五件成組,少數兩件成組,是非常罕見的組合現象。

從墓葬規模和出土文物來看,足可彰顯古蜀文明末期恢弘磅礴的王者之氣,墓主應是一代蜀王。

馬家大墓的珍貴文物,是本章展示的重點。

尾章 水潤天府。

公元前316年,秦並巴蜀,成為古蜀文明的謝幕之章,而在整個中華文明即將最終融匯一體這個龐大的歷史圖景前,卻又成為揭幕之章。

秦並巴蜀後,秦國在以成都平原為中心的四川盆地大力開發農田、興修水利,將古蜀故地改造成為「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天府之國,為統一六國奠定了堅實的後方基礎。

直至西漢早期,漢武帝以蜀地為南下據點開發西南夷之後,蜀文化逐漸消融,最終融入漢文化之中。

本次展覽中,著名的青川木牘等珍貴文物,均是古蜀文明謝幕之章的歷史見證物。

三、展覽特點

相較於以往有關古蜀文明的展覽,本次展覽有幾大新亮點:

1、展示時期完整全面

三星堆、金沙兩個著名古蜀文明遺址的重大發現迄今已數次巡展,這兩個遺址是古蜀文明發展三個主要階段的前兩次代表。

第三個階段,即青羊宮文化時期,又可稱晚期蜀文化,一直以來不被觀眾熟知。

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起,晚期蜀文化的考古發現成果十分豐碩,尤其是1980年發現於新都馬家鄉的大型木槨墓。

該墓規模宏大,雖多次被盜,但置於槨室底部腰坑內的珍貴文物躲過數劫。

腰坑內出土銅器近二百件,多五件成組,少數兩件成組,是非常罕見的組合現象。

從墓葬規模和出土文物來看,足可彰顯古蜀文明末期恢弘磅礴的王者之氣,墓主應是一代蜀王。

本次展覽重點呈現的這組王之遺物,也是目前考古發現規格最高的古蜀遺珍。

2、吸納最新學術成果

以往的蜀文化展覽,著重從審美角度展示三星堆、金沙遺址出土的青銅頭像、青銅人像、金面具等造型奇異的器物。

這種重審美而輕史論的陳述思路與以往因遺物特徵奇異而導致學術紛爭的背景有關。

從1986年三星堆兩個埋藏坑發現至今逾三十年,古蜀文明的考古成果十分豐碩,宏觀的結構逐漸顯現,極大地推進了學術研究,一些曾經懸置和爭議的學術焦點逐漸得到專家們的共識。

本次展覽從陳述角度大膽地吸納了一些學術界新的研究成果,例如從髮型、髮飾角度解析三星堆、金沙遺址發現的青銅人頭像、金面具等,力圖從宏觀的社會結構變遷解讀這些展品的深層歷史信息。

又如在三星堆文化、十二橋文化兩個時期的整體陳述上採取對稱表述,引導觀眾以平行視角觀察古蜀文明的時代變遷。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四川「寶藏」集體進京 蜀王珍寶等將亮相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但唐文)7月9日報導「古蜀華章——四川古代文物菁華」巡展將於7月19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隆重開幕,展覽將持續至9月19 日。來自四川博物院、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四川省文物...

國博展出古蜀文物菁華

7月19日,「古蜀華章——四川古代文物菁華」展在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雒樹剛,四川省省長尹力、副省長楊興平,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等出席開幕式。本次展覽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

明日,這些古蜀寶貝將會驚艷你我他

上世紀80年代,三星堆的發現,揭開了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紗,其中出土的人像、頭像、神壇、神樹等各種造型奇異的青銅器,以及面具、權杖、動物形飾等多種製作精美的金箔製品震驚海內外。本世紀初金沙遺址發現後...

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紗被再次揭開

上世紀80年代,三星堆兩個埋藏坑的發現,揭開了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紗,其中出土的人像、頭像、神壇、神樹等各種造型奇異的青銅器,以及面具、權杖、動物形飾等多種製作精美的金箔製品震驚海內外。本世紀初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