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助陣 文物這樣露「真容」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此次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發掘中,1萬餘件寶貝是如何被發現的?不得不說說「黑科技」的助陣,趕緊來看。
磁力儀是考古最常用的儀器,但只有鐵質的器物才能被磁力儀捕捉到,金銀對它來說猶如隱形。
面對巨量的沙石,有限的工期,這次考古隊要「尋銀」,但不可能盲目地在發掘區內全面開挖,確定最有可能的沉銀區才能事半功倍。
這就得感謝電子科技大學提供的電阻率成像法。
電子科技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胡光岷介紹說,電流向地下傳導的過程中,底層的電阻率不同,就會形成一些介面,然後就可以得到地下基岩的整個構造。
弄清楚了基岩的構造,技術人員再通過三維雷射掃描,得出三維分布圖,就可以初步判斷出哪些區域發現銀錠的機率會比較大。
胡光岷教授補充說,根據前期考古工作和專家預測,溝壑比較多的地區存放銀錠的可能性就比較大,也就是他們重點發掘的地方。
提前獲知河底基岩構造為考古隊選定未來發掘區域提供了科學依據。
專家也建議,制定一個五年發掘計劃,通過不斷的發掘搞清楚沉銀核心位置。
此外,三維雷射掃測、無人機低空測量能夠準確直觀地再現發掘現場遺蹟遺物的三維空間分布狀態,建立虛擬考古現場,還原文物曾經分布的樣貌。
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教授認為,藉助科技手段來進行考古一直處在探索中,哪一種遺蹟用哪一種方法最適合,國際上也沒有完全科技參考的。
這次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發掘的嘗試值得關注,是一個能夠代表當今考古學發展方向的獨特發掘。
《四川觀察》編輯 岳秋蓉
「張獻忠沉銀遺址」水下考古所嘗試的新手段與新技術
經過周密策劃和精心準備,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彭山區文物保護管理所組成的考古隊在今年1月至3月對四川彭山「江口沉銀遺址」進行發掘,不久前剛剛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聞辦...
張獻忠沉銀地點確定 出水文物超萬件 掠奪蜀王府找到有力證據
從衰草連天到油菜花開,彭山江口鎮的岷江兩岸,又經歷一個春夏。然而,與往年不同,今年江上建起了一道圍堰,河床裸露,流傳百年的張獻忠沉銀傳說,終於塵埃落定。3月20日下午,四川省政府新聞辦在眉山市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