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金校尉」的行規,看似荒誕,其實有大智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盜墓四大派分為「搬山」「卸嶺」「發丘」「摸金」,其中以「摸金校尉」最為神秘,他們起源自曹操時期,直到現在仍然代代相傳,行事有很嚴謹的作風,除非大墓一般都是獨自行動,他們盜墓講求技術,一些苛刻的摸金校尉甚至把「盜墓」做的充滿藝術性和宗教色彩。
燈滅人走,雞鳴不摸金
摸金校尉在進到大墓中後會在墓室東南角點燃一支蠟燭,若是在收集墓內古董時蠟燭滅掉,他們就會把所有東西放在原位,然後磕三個響頭離去。
乍一看仿佛真的是墓主人不高興了,吹滅了蠟燭。
在現在看來,蠟燭滅說明氧氣含量不足,倘若不把東西放回去,背一大包東西想必通過盜洞都很難。
至於雞鳴不摸金更好理解,不是墓里的殭屍聽到雞叫聲會詐屍,而是盜墓這一行當實在見不得光,雞都叫了還不走,危險就太大了。
不能損壞墓主人屍骨,要「輕拿輕放」
到了墓室里,必然要取出墓主人棺槨內的陪葬品,而摸金校尉卻「輕手輕腳」,不破壞墓主人屍身。
放在以前,人們可能會認為是怕墓主人生氣,但其實仔細想想,無論你是輕手輕腳的把人家偷個一乾二淨還是蠻橫粗暴的把人家偷個一乾二淨,墓主人泉下有知想必都不會開心。
其實墓穴內危機四伏,能追著人滿地跑的「血屍」沒有,但人死後皮膚血化,滿身劇毒的「血屍」卻是很致命的。
輕拿輕放,其實也是為了自己的安全。
進墓之前要用布片蒙住口鼻,全過程不許摘下
摸金校尉下到墓里之前會用厚布蒙住嘴巴鼻子,直到離開墓穴之前不許摘下。
摸金校尉認為如果在墓穴內留下自己的氣息,墓主人就會跟隨這股氣息找到自己從而進行報復,故而在墓內一定會遮擋口鼻。
現在考古發現,在很多墓葬內由於陰暗潮濕和空氣不流通會滋生出很多不常見的細菌,而這些細菌中有一些變異細菌會對人的身體產生影響,嚴重的會危及生命。
「摸金校尉」的這些看似封建迷信的行規,卻與科學的探墓方法有諸多吻合之處。
想必這些行規也不是隨隨便便就定下,中間不知付出了多少盜墓者用生命為代價進行的總結。
《尋龍戰紀》出奇人 官拜摸金校尉
「摸金校尉」,一個刺激而又顯逼格的詞語,即使放在當今社會,也不落後。自東漢末期魏武帝曹操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軍銜,就顯示出他的不凡之處,講規矩、懂陰陽、曉奇門、知遁甲,上天入地無所...
此人在盜墓界大佬中,曹操都自嘆不如,大放豪言被稱「祖師爺」
在春秋時期「禮壞樂崩」的社會變化之後,厚葬之風興起,於是盜墓行為越來越盛行。在古代就有比較盛名的黃巢軍挖出「黃巢溝」,唐朝地方節度使溫韜挖掘唐帝王17座寢陵;在近代也有孫殿英借演習之名炮轟慈禧陵墓。
古代盜墓者為何要在東南角點一支蠟燭,而且一滅就撤,原因有三
說起盜墓,想必大家都會想到時下最熱的《盜墓筆記》。中國歷史上真正的有組織的盜墓起源於三國,曹操是其開創者,曹操首創了摸金校尉這一官職,靠摸金校尉來專門盜挖古墓發家。
什麼?!慈禧曾經「詐屍」過……
1928年夏,軍閥孫殿英在咱河北省遵化縣製造了一起震驚中外的盜陵竊寶案。所盜的兩座墓葬中,一座是清朝乾隆皇帝的裕陵,一座是慈禧太后的東陵。在盜東陵時,出現了聳人聽聞的「慈禧詐屍」事件。
摸金校尉,發丘將軍,搬山道士,卸嶺力士——關於盜墓那些事!
近來以盜墓為題材的電視劇,電影一波接一波的火起來,從九層妖塔,到尋龍訣,再到盜墓筆記,還有什麼老九門,簡直火的一塌糊塗。當然也正是這些盜墓的大片,讓吃瓜群眾對盜墓這個行當充滿嚮往,無時無刻不希望...
盜墓文化的行業起源:規矩頗多的四大門派,究竟如何發家致富?
說起盜墓啊,大家都知道「摸金校尉」這個詞。因為這不是一次兩次的被搬上大螢幕了。對盜墓感興趣的肯定都是看過了《盜墓筆記》或《鬼吹燈》這一類的書的。說真的我是很喜歡,真的是喜歡這一類,對這種事情很好...
歷史上摸金校尉怎麼進行摸金的
摸金校尉是中國古代一個盜墓者的門派。據史書記載,摸金校尉起源於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當時魏軍的領袖曹操為了彌補軍餉的不足,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軍銜,專司盜墓取財,貼補軍用。因此可以說曹操是摸金...
「雞鳴燈滅不摸金」,是盜墓者與墓主人達成的協議嗎?
最近,十年前人們狂追的盜墓系列小說,一部又一部被改編為網劇。當然,這些網劇的改編的水平暫不評論。在這些題材小說均提到「摸金校尉」的人物。他們擅長尋找墓葬。 盜墓系列小說,如《鬼吹燈》,認為有些墓...
中國古代盜墓有哪些門派
雖然偷盜並不光彩,但門派一說總具有點江湖俠義的味道。盜墓門派與江湖武俠中的門派並不相同,後世盜墓者因對某位「德高」者的「手藝」比較認可,自發的遵循其行事原則,並以此開宗立派。同一門派的弟子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