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青年歡樂多(一):小雁塔下整文物,開遠門外挖古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所學的是文物與博物館學,但一直卻喜歡與考古有關的事業。

每當與朋友談及「考古」,總會有兩種反應:「羨慕」和「不屑」。

前者總會認為,考古者就像電影中的「探險家」似的,不僅身懷絕技,而且出生入死;後者就現實多了,認為干考古的人與錢和權打不上交道,別說發財成名,甚至連工作和對象都難找。

每當我聽到這些論調時,總感覺他們說得確實有道理,但其實都只說對了一半:干考古,確實需要一些獨有的技術,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但是絕大多數都不是那麼驚險刺激的,甚至總是很枯燥;干考古,確實有時候很辛苦,而且賺錢的渠道也不多,在社會上也管不了誰,但是也不是窮得砸鍋賣鐵,有時候可以活得很愜意的。


作為一名剛畢業的學生,我在考古圈算是晚輩後生了,但我很希望和大家分享我的考古經歷,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它,喜歡我們的工作!

本科期間主要都是在博物館做講解員,第一次接觸考古行業,是2011年初在西安市考古所進行的本科實習。

作為本科生的我們,並沒有安排去現場發掘,而是在考古所的地下庫房,進行一個月的文物資料整理,占用了寶貴的寒假時間。

當時住在長安區的學校,每天一大早乘坐600路公交車趕往小雁塔下的考古所,從9點多一直干到下午4點,中午休息兩個多小時。

工作是蠻輕鬆的,對庫房內成排的文物進行統計和描述,主要是西安地區秦漢墓葬內出土的陶質冥器,如糧倉、鼎、盒、灶、壺等,偶爾可以見到鐵劍、陶俑等。

由於這些文物大多「不值錢」,所以才敢讓我們這些「新手」搬上搬下。

當時在庫房正中,擺放著9件青銅圓鼎(後來發現其中4件為陶質),旁邊還有件不知名的器物,整體呈圓柱體,分為上下好多層,據說是件「蒸餾器」。

覺得它們霸氣十足,我們工作之餘,都三三兩兩地與其合影。

我們在庫房內,搬運整理文物,這9件鼎就常伴左右,如同朋友一般!後來翻閱報告,才知道它們是在西安北郊一座新莽時期的墓葬中出土的,在西漢時期用鼎制度基本已經廢止,如今這9件大鼎恰恰體現出新莽時期對西周禮制的復興。

如今你如果去參觀西安博物院時,會在地下一層的青銅器展廳內,看到這9件鼎和那件「銅蒸餾器」。

到時候一定要記得,我曾經和它們相處過很長一時間。

總是在考古所整理資料,自己覺得很是厭煩,有一次求考古所里的張曉麗老師,介紹去西郊楊家圍牆的考古工地看看。

這處正在發掘的墓地,位於大慶路和漢城北路交匯處的西北角,正好在59路汽車站旁邊,參觀完後可以直接回家。

中午到達工地時,正在發掘一座「刀」形的唐代墓葬,就一位小伙在看著,上部已經被基槽挖掉,現在正在清理墓地和壁龕。

等了會兒,吃完午飯的民工們都回來,我說明來意後,就看著他們挖了一下午,並且在一位名叫趙俊英的技工指導下,幫忙挖了一座壁龕。

其中出土大量的彩繪小動物俑,包括駱駝、馬、牛等,可是北面的墓室今天是挖不了的,只見墓道與墓室間有一座砸毀的磚牆。

第二天一大早,就從咸陽的家中趕到這裡,上午來到時已經挖到青磚包裹的棺床,北邊有一條盜洞,墓室內僅殘留有兩件破碎的彩繪塔式罐和指頭大小的人物俑。

其間還不斷出土有鐵釘和銅飾件,應該就是棺槨上的遺物,可根本不見有屍骨的痕跡,應該已經化為了泥土。

最後將棺床四周的青磚全部掀起,並沒有其他發現,於是這座墓就算髮掘完了。

這是我第一次進行田野發掘,雖然並不像想像中的驚心動魄,但感覺真的挺奇妙的,畢竟見證了一座1000多年的墓葬重見天日的過程,回家的路上都感覺這座城市厚重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龍泉發現十陵何氏家族墓地

近日,成安渝高速路成都收費站項目在施工過程中發現古墓葬,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立即組織專業人員前往現場進行確認,經踏查和鑽探,在施工區域內發現兩座大型宋代磚室墓,並於當日組織人員進行搶救性發掘。

西藏阿里札達縣曲踏墓地的發掘

2015年5—8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合作對西藏阿里地區札達縣曲踏墓地進行了考古調查和發掘,並對噶爾縣加嘎子墓地等遺址進行了調查。

山西汾西郝家溝發掘金元、明清時期墓地

郝家溝金元、明清時期墓地位於山西省汾西縣永安鎮郝家溝村北山樑上,山樑呈南北向,北高南低,東西兩側均為水蝕嚴重的陡峭山坡,屬典型的黃土高原殘垣溝壑區地貌。墓地東隔山溝與S204 省道(汾西-交口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