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縣再次出現一古墓 內藏3具棺木,1棺木價值讓專家急得跳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導語:2010年10月29日和11月9日,刊登了陽曲縣北留村裴氏將軍墓的消息,在社會上引起積極反響。
11月18日,市社科院文史研究中心主任馬建東來稿,對報導中的部分內容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觀點。
昨日,記者再次赴陽曲採訪,目前,裴氏將軍墓已確定了墓主官職和姓名。
陽曲縣是一個古縣,號稱太原之北大門,為兵家必爭之地。
已多次發現個時代古墓。
古墓是在10月19日對大同至西安鐵路客運專線進行勘探時意外發現的。
據墓誌記載,該墓葬建於清代乾隆丁亥年(公元1767年),主人是將軍裴武德。
墓室面積約10平方米,高約兩米,四壁由青磚砌成。
在墓室內,由東向西依次排放著3具棺木,保存完好。
在居中和西側的兩具棺木外立面上,刻有仙鶴、祥雲圖案,祥雲小巧玲瓏,仙鶴體態豐滿、造型逼真,且經過鎏金工藝處理,光澤可鑑。
陽曲縣文物旅遊局局長楊繼福介紹,根據棺木擺放位置推測,裴武德將軍應該居中,兩側可能是他的家眷。
北留村裴姓人家很多,但未見關於裴武德將軍的記載和傳說。
在墓室外部有兩通殘缺石碑,分別刻有「皇恩」、「授武德郎」字樣。
楊局長推測,裴武德將軍可能是當朝一位顯赫武將。
目前,陽曲縣文物旅遊局仍在進行搶救發掘。
各地專家都紛紛趕來參與考察、鑑定、挖掘,對其搶救都急的跳腳。
一、武德不是人名
10月29日的報導說:「據墓誌記載,該墓葬建於清代乾隆丁亥年(公元1767年),主人是將軍裴武德。
」
而中新網新聞評論在轉引此消息時,逕自稱「考古人員對該墓墓誌進行清理確認,確定為清代裴武德將軍之墓。
」
上文連用「確認」、「確定」,其實並非如此。
10月29日的報導中提及「在墓室外部有兩通殘缺石碑,分別刻有『皇恩』、『授武德郎』字樣。
」顯然,武德郎時被授予的,並不是人名,而是官名。
二、武德郎、武德將軍是什麼官
在此墓的石刻文字中有 「裴武德將軍墓」與「授武德郎顯(考)」等記載。
據《清史稿·職官》:武德將軍與武德郎同屬武職,均為正五品官。
在清代,這種封贈的官還有武顯、武功、武義、武信、武略、武翼等等名號,屬於散官,即僅有品級(行政級別)而無實職。
這也是墓中為什麼沒有發現一件兵器或與「將軍」身份有關的物品的原因。
在中國古代,有 「父以子貴」、「以孫貴」、「以侄貴」等封贈官職。
在清代陽曲縣就有很多被封為 「武德郎」或稱「武德將軍」的老人,如道光《陽曲縣誌·武封贈》有王九敘、劉存孝、田鈞、劉佩、程德明、程俊、程進等等,這些「武德將軍」都沒什麼從戎征戰的經歷。
三、陽曲縣古、今介紹
陽曲縣屬於山西省太原市,地處忻州與晉中盆地之脊樑地帶。
扼晉要衝,太原門戶。
東,西,北三面環山,南部低平。
東臨盂縣,西連靜樂縣,古交市,南抵太原市,北接忻州市,東北與定襄縣交界,東南入壽陽縣毗連。
境北系山系橫亘東西,雲中山系縱貫南北,因為並北屏障,號稱太原之北大門,為兵家必爭之地。
截至2010年,陽曲縣轄4個社區居委會,4個鎮、6個鄉(即新陽東街社區居委會、商貿新街社區居委會、南坡街社區居委會、首邑路社區居委會、黃寨鎮、大盂鎮、東黃水鎮、泥屯鎮、高村鄉、侯村鄉、凌井店鄉、西凌井鄉、北小店鄉、楊興鄉),123個村民委員會,有359個自然村。
【紅柯/編輯】「知野史 」專屬,禁止抄襲。
(2016年6月30已委託維權衛士生效)
神秘寶藏——曾侯乙大墓寶藏全程揭秘(一)
一直以來,曾侯乙墓一直是個眾說紛紜的話題,小編也在查閱了大量歷史資料和相關文獻後準備和大家分享一些個人看法,希望大家多提意見。說起這個故事,就要追溯很久了,據說在很久以前,一個國王死去了。成車的...
清代將軍墓現盜坑 揭盜墓賊都是怎樣盜墓的?
據報導,近日,有朝陽群眾反映,清代將軍墓驚現盜坑,盜墓史學者指出,拆遷村人去樓空、基本不設防,挖寶人、盜墓人正好乘虛而入,一起來看看盜墓賊都是怎樣盜墓的?在北石家村一片拆遷廢墟中,發現多處深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