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搶救性發掘商周銅礦遺址為青銅正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江西古文化燦爛輝煌,「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書院文化、陶瓷文化、茶文化、造紙文化、礦冶文化……無一不是文化瑰寶。

其中,礦冶文化更是悠遠流長,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

漫長的歷史進程給江西這片土地留下了眾多珍貴的遺蹟,位於九江瑞昌夏畈鎮東北角的銅嶺銅礦遺址便是一處商周時期的銅礦冶煉遺址,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

1988年3月銅嶺村修築公路

村民意外發現「爛木頭」

銅嶺銅礦遺址位於瑞昌市夏畈鎮銅嶺村。

原本,銅嶺村坐落於幕阜山東北角,村民世世代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沒有人知道古人在這裡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歷史財富,寶貴得能讓這座普普通通的小山村在一夜之間震驚中外。

1988年3月,春光明媚的一天,銅草花盛開在銅嶺山上,當地村民正在原銅嶺鐵礦廠採礦區忙於修築公路。

降坡時,他們挖出了許多木鏟、木軲轆和一些不知道什麼東西做成的斧、鑿器具。

不明就裡的村民將這些「爛木頭」收集起來,拿回家當柴燒,斧、鑿等工具則丟棄在一旁,讓孩子們撿去當作玩具。

殊不知,那些被當柴燒的「爛木頭」和被丟棄的「玩具」,都是後來震驚全國的「國寶」。

記者從瑞昌市博物館了解到,時任銅嶺鋼鐵廠副廠長的周明節看到那些斧、鑿後,覺得是古代的文物,便向村民索要了其中5件,並將它們送到了瑞昌市博物館。

2個月後

初步確認銅礦遺址

當時,正在江西師範大學學習的瑞昌市博物館館長劉禮純剛剛結束了在北京、西安等地的實習考察。

經他確認,那些斧、鑿都是青銅器,有可能是重要的歷史文物。

於是,他立即趕到南昌,向江西省博物館和省文物局匯報了這件事,引起了相關領導和專家的高度關注。

同年5月,江西省文物局獲悉後,立即派駐文物工作隊前往銅嶺村進行考古調查。

經考察,初步確認斧、鑿等工具的發現地是一處古代大型采銅遺址,並猜測可能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大型礦冶遺址。

此後,省文物局領導將這一發現上報國家文物局,並得到指示,立即進行搶救性發掘。

同年10月,江西省文物考古隊與九江市博物館和瑞昌市博物館進駐銅嶺,對銅嶺銅礦遺址展開了深入挖掘。

5年後,瑞昌銅嶺銅礦遺址赫然於世。

根據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西安黃土第四紀地質研究室分別對坑木碳十四測定,以及對礦井、出土物品等若干條件的專業考察研究得出結論:瑞昌銅嶺銅礦遺址「距今約3300年,始采於商代中期,發展於西周,盛采於春秋延至戰國,前後連續開採千餘年」。

1988年至1993年

遺址歷經5次搶救性發掘

與此前發現的「最早」古銅礦冶遺址——湖北大冶銅綠山銅礦遺址相比,瑞昌銅嶺銅礦遺址的開採年代較其還要早三四百年,在世界早期採礦遺址中實屬罕見。

我國著名礦冶考古專家、冶金史專家、中國社科院自然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華覺明對銅嶺銅礦遺址進行研究後感到十分驚嘆,並作出了定義式的結論:「銅嶺遺址是我國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內涵最豐富的一處大型采銅遺址,它對揭示我國悠久的青銅文化以及中國冶金史研究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面對如此珍貴的一處歷史遺址,江西省文物局與省博物館都十分重視。

據江西省博物館研究員、著名考古專家許智范介紹,自1988年被發現到1993年間,銅嶺銅礦遺址共歷經了5次搶救性挖掘。

整個遺址總面積約3000平方米,發現古代豎井103口、古巷道19條、露采坑7處、煉爐2座、儲水井18口,此外還有用木、石、銅、竹陶等材料製作的選礦工具和生活用具600餘件。

這些豐富的遺物、遺蹟為考古學家提供了十分有價值的資料。

當初被村民當柴燒的木軲轆、 「爛木頭」是國內迄今發現的最早的木製機械,被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是難得的「國寶」。

「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國內外專家相繼前來考察

一直以來,國外一部分學者認為中國殷墟青銅器如此成熟,是突然出現的,因而始終持有中國青銅文化是由外地(如西亞)傳入的觀點。

而銅嶺銅礦遺址的發現,為中國青銅文化是「土生土長」的這一觀點提供了力證。

1991年,銅嶺銅礦遺址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這一重要的考古發現震驚了海內外眾多考古學者。

美國、日本等外國專家相繼前來「瞻仰」,《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數十家知名媒體對此進行了報導。

據許智范介紹,礦井中出土的木軲轆證明商周時期的奴隸工匠已經掌握了在礦山中使用輪軸機械裝置的技術,而在此前,人們僅見到過漢代留下的實物。

在遺址中,井巷裡採用木支護結構,井壁貼有扁平木板或小排木棍,支護框架由頂梁、立柱、地梁組成,頂樑上搭有長棍封頂,利用高差以形成自然風流來解決地下通風的問題。

這也是世界上迄今發現的最早採用木支護結構的礦址。

華覺明曾說:「所有這些豐富而別具一格的技術成就,構成了中國自己的早期採礦技術體系。

這是燦爛的商周青銅文化之所以產生的重要物質基礎。

從銅嶺銅礦遺址考古工作的發現可知,早在上古時期,中國就形成了完整的選礦、採礦、冶煉、鑄造青銅工業體系。

這也說明了中國的青銅文化是在本土興起並得以發展的,其體系具有中華民族的鮮明特色。

當地採取一系列保護措施

盡心盡力「呵護」銅礦遺址

1988年銅嶺銅礦遺址被發現後,受到了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並被一系列保護措施保護得十分完好。

據介紹,在對銅嶺銅礦進行了連續5次挖掘之後,由於缺乏資金和成熟的技術保障,無法對其加以開發利用,因此,在沒有找到更好保護措施的情況下,只好對其進行回填保護,使得這處3000多年前的遠古文明重新「沉睡」於地下。

2001年,這處遺址被國家文物局正式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在銅嶺銅礦遺址附近居住了50年的秦知生說,這處遺址一度被偷盜成災,大型車輛就這樣直接開到遺址附近,地面到處是挖掘機挖出的坑。

針對附近部分村民偷盜礦石的情況,當地政府每年都會組織3~5次集中整治,並廣泛宣傳遺址保護的重大意義。

2006年6月,當地還成立了銅嶺銅礦遺址管理處,安排專人日夜巡邏,對其盡心「呵護」。

2011年,銅嶺銅礦遺址被納入國家「十二五」重大遺址保護規劃綱要。

記者從銅嶺銅礦遺址管理處了解到,在多方努力之下,遺址保護棚、遺址博物館、遺址公園正在積極籌建中,屆時,遺址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將更好地向世人展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四川彭州天彭周家院子遺址發掘簡報

【摘要】2009年3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對成德綿高速公路複線(成都段)沿線進行了考古調查,共發現16個重要文物點。周家院子遺址為10號文物點,位於四川省彭州市天彭鎮旌旗社區四組周家院子附近。...

江西德安縣發現一處商周時期文化遺址

新華社南昌12月1日電(記者余賢紅)江西省德安縣文物部門近日在該縣高塘鄉高塘村發現一處商周時期文化遺址。經初步勘察發現,地表下即為遺址文化層,最深處為2.5米。目前,考古人員正對遺址進行搶救性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