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博物館日濟寧書法家現場臨摹研討蕭王莊漢墓刻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濟寧新聞網5月19日訊(記者 王立強)5月18日是第40個國際博物館日,濟寧市書法家協會組織部分書法家來到北郊的漢任城王墓,現場臨摹漢任城王陵題記刻石,進行了一場別具一格的文物與書法互動的文化交流活動。

現場臨摹書法交流戶外書寫場景

漢任城王墓,俗稱「九女崮堆」,亦稱「九米崮堆」,位於濟寧城北約4公里的蕭王莊村南及輻射地帶,也是一座罕見的漢文字藝術寶庫。

墓群原有墓冢9座,參差羅列其間。

據《濟寧縣誌·卷一疆域略》載:「九女堆,在縣北五里,凡九堆,七在西,二在東,參差相向,或以為檀道濟唱籌量沙所築……」所云方位距離相吻。

目前尚能確切位置者有6座,1977年公布為山東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書法家們激情揮毫臨摹漢代題記刻石

經上級文物部門批准,1992年至1995年,濟寧市文物局對1號漢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修復,再現了東漢任城國王陵寢地宮的壯麗景觀。

經考證該墓是東漢光武帝劉秀之孫——孝王劉尚之墓。

從發掘的孝王劉尚墓看,墓封土高十餘米,墓室內面積達700多平方米,高12米,建築為標準的諸侯王形制,墓室結構由墓道、東西耳室、過廳、前室和後室組成。

半地下建築,墓道成斜坡,長21米。

東耳室4.4×3.4米,西耳室5.8×4米,由墓道到過廳經兩室一磚三道封門牆。

前室1.6×8.5米,後室10.9×8.1米,皆用方石鋪地、封頂、砌石壙。

石壙與墓室間有一寬0.6—0.9米的迴廊。

五重棺槨內墓主人身著銀縷玉衣,這是漢代僅次於皇帝的金縷玉衣的喪葬待遇。

觀摩題記刻石拓片

難能可貴的是這座漢墓是一座罕見的文字寶庫,已發現有文字的刻石800多處,每處少則一、二字,多則十幾字,題記遍刻在迴廊及封頂、封門和棺床的黃腸石上,為建築石料來源地、當時各諸侯國及郡縣採石工匠題刻的文字標記。

這些字體文字簡潔、結體自然、作風樸實,是明顯區別於漢代碑版隸書的一種民間書體,按年代推算這種書體處於成熟的隸書《禮器》、《史晨》諸碑之前,有著十分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

這800多處,4500多個隸字題刻足稱我國漢代石刻字的大發現,對研究我國古文字的演變和書法藝術,具有重要的價值,也是這位地位顯赫的墓主人無意中留給後人的一筆寶貴的藝術財富。

自1996年開放以來,吸引了大量的中外學者和遊客。

此次「漢任城王陵題記刻石現場臨摹書法交流研討會」由濟寧市書法家協會、濟寧市漢任城王墓管理所共同舉辦。

書法家深入現場觀摩原石、讀刻石拓片,臨摹題記、座談研討,這在任城王墓開放20餘年來,還是第一次,參加活動的書法家一致認為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和學術交流,對於書法家認識、了解、重視、研究這批寶貴的書法文化遺產具有重要的意義。

此次活動也在微信朋友圈引發了廣泛關注,普遍認為是對本土文化的極大關注,是好創意,好活動。

現場臨摹還吸引了眾多的參觀遊客駐足觀看。

濟寧市文物局給予本次活動大力支持,市文物局長丁海燕親臨現場,市書法家協會主席謝長偉出席該活動。

題記刻石

題記刻石

題記刻石

題記刻石硃砂拓片

題記刻石拓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漢墓幽魂-曲阜九龍山漢代崖墓

回程的路上,聽著交通台發布的堵車信息,甚為慶幸,早回一天就是好,路上車不是很多,進入山東地才剛過中午。時間尚早,當然要再看個地方,導航定到曲阜的武家村,沒想到生硬的導航非的要從鄒城去,大爺的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