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黃帝不能「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黃帝是誰?為什麼黃帝不能黑?史學大師顧頡剛編寫的《本國史》為何遭禁?創作的自由是否是完全的自由?
說來也真是巧,一部黃帝的傳記片《軒轅大帝》即將公映,而另一部以黃帝為主角的電視劇《曾許諾》(根據桐華小說改編)也將投拍。
後者因為其「三觀」不正,「黑黃帝」,在網絡上引起網友的強烈抗議,呼籲抵制。
這部因「腦洞大開」而成、打著創作自由旗號任何抹黑歷史人物的影視作品,我們應該怎麼看?能不能禁止它?以下我從四個方面來談:
一
正如我在一篇文章(《為何官媒一度禁止使用「炎黃子孫」的稱謂》)里寫到的,黃帝的主要事跡是戰敗蚩尤,故讚頌黃帝,必然要黑蚩尤。
千百年來,本為「戰神」、享有國家級祭祀待遇的蚩尤,就被「黑」得特別厲害。
但今日情勢又不同了,苗族將蚩尤認了祖先,則黑蚩尤就影響到民族團結,所以90年代兩部弘揚黃帝的「正能量」影視劇無一例外地遭到禁播的命運。
而在蚩尤的戰敗地、黃帝的榮耀場涿鹿(今屬河北張家口),建了一座灌注了當代人觀念的三祖堂,將三位「生前」的死敵供奉在裡面,可謂最大號的「河蟹」!
過去蚩尤與黃帝能比肩而立嗎?不能。
如今為什麼就能把酒言歡了呢?因為他們身份變了,都成了中華民族的始祖,是中華民族多元一體起源的產物,當下的話語變了,他們就能夠和諧了。
其實,所謂的「史實」是:黃帝本為炎帝之部屬,他以克蚩尤而立功,功高震主,遂又克炎帝,從此成為絕對權威的中央帝王(黃帝之黃,屬土,色尚黃,在五帝之中居中央)。
炎、黃、蚩三「祖」,當時就是死對頭,可生不出如今十三億「炎黃子孫」,今天的中國人自稱「炎黃子孫」,不是從血統、血緣上來說的,「炎黃」體現的是一種文化上的共識和凝聚力。
有些腦殘粉看了桐華的書,就說,最恨血管里流著黃帝的血,未免矯情且無知了。
也就是說,黃帝是當今中華民族最大、最有價值的符號。
二
黃帝是怎麼來的呢?黃帝是史實嗎?
蚩尤,在上古神話史里是一個銅額生角食石的怪物,並不是人。
而炎帝神農氏,是「三皇」之一,乾脆長著牛頭人身,也不似人。
到底還是「五帝」之一的黃帝更具人性,司馬遷在撰寫《史記》時,採擷了許多上古史料,但認為多不夠「雅馴」,他只將比較可信的黃帝作為中國帝王的源頭。
其實,最早將黃帝作為帝王譜系之首的,是陰陽五行家、發明了「五德終始說」的戰國末年齊人鄒衍。
為什麼鄒衍那麼給黃帝捧場?有學者認為,黃帝這個形象就產生於齊國,田齊代姜齊後,為了在祖宗的聲勢上壓過姜齊,就生造了一個年代更為久遠的黃帝出來。
鄒衍是齊國人,對黃帝比較了解,當然選他做「五德」(五帝)之首啦。
我們知道,「三皇五帝」的年代順序是這樣的:伏羲、炎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禹……而根據古史大師顧頡剛先生的研究,上古歷史人物的生成其實是一個反背,即這個序列上越早的人物,產生越晚,具體來說,堯舜禹被認為是黃帝的子孫,其實,堯舜禹產生的年代要遠早於黃帝。
比如《尚書》就是從堯開始記事的,孔子的時代,還根本不知道黃帝是何方神聖呢。
這就是顧先生提出的著名的「層累地造成古史說」,他認為,歷史構建,是如同積薪一樣——是後來者居上!
儘管在西漢時,「談黃帝者百家」,西漢初年,黃老之說也十分盛行。
但黃帝的形象卻發生了分裂,他既是上古的著名帝王,也是養生專家,後來還成了醫生的祖師爺(曾有一位同學問我,為什麼有一本醫書叫《黃帝內經》,以黃帝冠名,就是這個原因),元代建的三皇廟裡,從祀黃帝的便是十大名醫。
明清時,黃帝雖躋身於帝王之列,且站個頭排,但地位並不那麼顯赫。
黃帝的顯赫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是從清末開始的。
二十世紀初年,革命黨人為了排滿,便隆重推出「漢人的祖先」黃帝,以和滿洲人打擂台。
本來滿人也說自己是黃帝之後,繼承了中國帝王的統緒,但為了反清,革命黨人便不許滿人做黃帝子孫了。
而康有為是維新派,他不反清,便主張中國各族都是黃帝子孫,以此為調劑之說。
所以「炎黃子孫」便有兩說,一說是漢人,一說是中華民族,現在一些教科書里還說法不一。
民國建立後,主張「五族共和」,也不排滿了,便認定中華民族(這個詞是由梁啓超提出來的)都是炎黃子孫,並且在陝西橋山大祭黃帝陵。
但共黨建國後,主張階級學說,黃帝便沒什麼人提了。
直到改革開放,出現「炎黃熱」,黃帝又活絡起來。
以上是黃帝形象產生及變遷的大概脈絡。
三
在學者看來,黃帝並不是歷史人物。
1922年,經胡適介紹,顧頡剛為商務印書館編寫了一部初中本國史教科書,取名《本國史》(見題圖)。
其上冊由「總說」和上古史、中古史構成,是全書的精華所在。
然而,這部由史學大師親自操刀的教科書卻在1929年遭到「被禁」的厄運。
這是為什麼呢?
教科書印行後,山東曹州重華學院院董叢漣珠、院長陳亞三等率先呈請禁止,隨即山東省參議員王鴻一提出專案,彈劾該書「非聖無法」。
時任南京國民政府考試院院長的戴季陶,認定這部歷史教科書是惑世誣民的邪說,足以動搖國本。
為此,國民政府十七次國務會議由此決定由教育部查禁,通令全國不准採用。
王鴻一所說的「非聖無法」,主要是指《本國史》上冊「不承認三皇五帝為事實」。
該書是這樣表述「三皇五帝」的:
\
「自從地面上初有人類以後,一直到所謂黃帝時,都是鴻荒之世,實在的事跡,還是曖昧難明。
只要看這黃帝的稱號,便可與再前一點的炎帝一類同樣看待,或許是後來的人推想出來的一個奠土建國的古帝,便用什麼五行里的土德來表示他。
」
「堯、舜的傳說,為後世所崇信;我們看慣了,遂以為古代真有一個聖明的堯、舜時代了。
其實堯、舜的故事,一部分屬於神話,一部分出於周末學者『托古改制』的捏造;他們『言必稱堯舜』,你造一段,他又造一段,越造就越像真有其人其事了。
」
這些內容,出自學者的嚴謹研究,為何遭到壓制呢?顧頡剛當時還不理解,憤怒地說:「這是我為討論古史在商務印書館所撞出的禍,也是『中華民國』的一件文字獄。
」
但如果從國家意志表達的背景下來認識,此事很容易理解。
因為教科書是國家意志的重要載體,1929年,國民政府教育部頒行的《初級中學歷史暫行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中規定要「研求中國政治經濟變遷的概況,說明近世中國民族受列強侵略之經過,以激發學生的民族精神,並喚醒其在中國民族運動上責任的自覺」。
在民族災難深重的20、30年代,如果否認黃帝的存在,並以此教育廣大學生,會造成什麼後果?如戴季陶所言:「中國所以能團結為一體,全由於人民共信自己為出於一個祖先;如今說沒有三皇、五帝,就是把全國人民團結為一體的要求解散了,這還了得!」於是乎,《本國史》雖在教育界及學術界獨樹一幟,仍不免被禁的命運,這與它是否符合史實或是否科學無關。
四
我們再回過頭來再看,《曾許諾》只是一部電視劇,不是教科書,作家創作也不是學術表達,國家公權力能夠加以干預,甚至禁止嗎?
我認為不僅應該,而且必須。
從目前透露的劇情來看,該劇明顯違反了《電影劇本(梗概)備案、電影片管理規定》第一條「曲解中華文明和中國歷史,嚴重違背歷史史實」。
有人要問了,既然你前面說了,黃帝並不是歷史人物,那何談「曲解」呢?我認為,所謂「歷史史實」,應理解為一種共識,即對某些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及重要價值觀的共識,他們是不允許「曲解」的,在傳播時必須設立禁區。
況且炎黃子孫的議題,已遠遠超越了「歷史史實」的範疇,而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的強大精神動力和凝聚力,任意解讀、抹黑黃帝,將造成不可估量的巨大傷害(有大量桐華的粉絲表示:恨不得殺了黃帝),以藝術創作自由進行的辯解是站不住腳的。
由此我認為,《曾許諾》不應拍攝,更不能任其播出。
作者簡介:胡丹,網名「皇帝不稱朕」,學者、歷史作家,著有「揭秘大明」三部曲《大明王朝家裡事兒》《大明後宮有戰事》《大明那些九千歲》。
微信:wohudan;公眾號:皇帝不稱朕(hdshuoshi),歡迎關注!
石破天驚讀三皇五帝上古史
此文轉自網絡,非小編原創《三皇五帝時代》,是北京王大有先生的新著,已由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王大有先生對於中國上古史的研究,極有心得,這十幾年中他先後出版了《龍鳳傳人》、《中國祖先拓荒美洲》、《上...
黃帝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嗎?他是人還是神
雖然說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但是自古至今很多歷史學家都懷疑甚至否認黃帝的存在。在《大戴禮記》里宰我就問過孔子:「昔者予聞諸榮伊曰:『黃帝三百年』,請問黃帝者,人耶?抑非人耶?」呂思勉先生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