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居延大遺址保護 加速文化與旅遊融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位於我盟額濟納旗境內的居延大遺址,以其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不僅成為世界考古學、文獻學注目的一顆璀璨明珠,更堪稱人類歷史文化遺產的瑰寶。

她是世界遺產——古代絲綢之路獨特而重要的血脈構成。

位於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之上,是絲綢之路重要的運輸補給站和防禦屏障,兼具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交流的多重作用,見證了歷代絲綢之路開拓與暢通的歷史脈絡。

她是世界遺產——長城獨特和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

遺址區面積約150萬公頃,是我國面積最大的長城遺址區,其塞牆、天田、城、障、亭、燧等長城體系保存完整豐富,保留了最長的天田遺蹟和最大的屯戍遺蹟,出土的漢簡是長城邊塞文化的重要歷史見證,是彌足珍貴的 「長城字典」。

她是國際顯學——簡牘學、西夏學、黑城學的發祥地,是國際考古和學術研究者的聖地。

這裡出土漢簡數量最多,內涵豐富,帶來了「史學革命」,造就了一大批簡牘研究學者和成果。

尤其是黑水城西夏文獻,奠定了西夏和黑城歷史文化研究的學術基礎。

它們共同成為我國二十世紀文物考古和文獻發現的重大成果。

近年來,居延大遺址的保護得到了國家、自治區和盟委、行署的高度重視。

1988年,居延遺址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黑城遺址被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併入居延遺址;2016年,居延遺址第三次被列入國家大遺址保護專項規劃。

近年來,相關部門先後累計投入4000多萬元對其進行搶救性保護。

加強居延大遺址的保護,是我盟融入「一帶一路」,構建地區文化軟實力的重大舉措,也是貫徹落實盟委(擴大)會議精神,構築「大旅遊」格局,樹立地區文化品牌,發展文化旅遊產業,推動國際旅遊目的地建設的重要抓手。

為貫徹盟委、行署的戰略決策,近日,盟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邀請中國文物學會副會長兼世界遺產研究會會長、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原副主席郭旃、自治區文物局副局長馬天傑等專家到我盟,開展居延大遺址實地考察調研,商討居延大遺址保護管理大計,重點就居延遺址申遺、建設考古遺址公園和5A級旅遊景區等事宜進行了座談、考察和調研。

2月17日至19日,在盟委書記包鋼,盟委委員、宣傳部部長田德志的陪同下,專家考察組深入額濟納旗,對黑城遺址、大同城遺址、綠城遺址、甲渠候官遺址、地灣城遺址、肩水金關遺址、東風航天城等處進行實地考察,全面了解掌握居延大遺址的分布範圍、保存保護情況、展示利用情況、自然環境狀況等各方面的資料信息。

專家組首先對我盟居延遺址保護管理工作成果及今後的工作設想予以了肯定,並提出了寶貴意見。

專家組一致認為,居延大遺址歷經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西夏、元、清,延續著漠北歷史文明的興衰,抵禦著沙漠戈壁生態的變遷,歷史文化和科學研究價值突出,遺址保存完整、規模可觀、內涵豐富,價值體系真實完整,具有申遺的潛在優勢,應以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為抓手,儘早謀劃,統籌推進,穩步實施。

在加強保護,全面開展各項基礎性工作的前提下,認真開展申遺路線和策略研究,指導申遺工作規範有序地進行。

馬天傑代表自治區文物局對居延大遺址保護管理工作表示充分肯定,同時,也表示自治區文物局將全力支持居延遺址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和申遺工作。

考察中,包鋼認真聽取了專家們的意見和建議。

他指出,阿拉善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自然和文化遺產資源獨特而豐富,大沙漠、大胡楊、大民俗、大航天、大居延是阿拉善人文與自然的精彩寫照,也是支撐地區發展的戰略性資源。

我盟應當以居延遺址、巴丹吉林沙漠等為突破口,紮實推進申遺工作,造福地方和百姓。

包鋼強調,要本著對歷史和人民負責的態度,勇於擔當,進一步打造阿拉善特色文化品牌,宣傳阿拉善特色文化符號,將其打造成全國性的、國際化的文化品牌。

充分利用好祖先留下的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通過深入挖掘自然風貌、文物古蹟所蘊藏的民族文化、宗教文化,打造一大批精美文化產品,廣泛宣傳推廣,不斷提升文化自信,使阿拉善的珍貴文化遺產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成為全人類共同的驕傲和財富,無愧於「蒼天聖地阿拉善」的盛名,把阿拉善打造成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上的璀璨明珠。

調研中,田德志對盟、旗文化、文物部門提出了具體要求,希望大家能夠抓住機遇,上下協同,積極作為,配合好專家組的工作,努力爭取自治區的支持,紮實有效地推動「大居延」申遺工作,推動「一帶一路」居延遺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不斷加強保護利用、研究展示等各項工作,爭取早日實現申遺目標,建成5A級旅遊景區,加快推動文化與旅遊融合,促進地區發展。

此次實地調研考察進一步明確了居延大遺址保護管理工作的思路,為居延大遺址申遺和考古公園建設確定了基本的路線圖。

下一步,盟旗文化、文物部門將積極配合專家組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全面啟動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和申遺工作,穩步推進「大居延」各項工作。

(盟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供稿)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