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第五屆西夏學國際學術論壇暨黑水城歷史文化研討會在阿拉善盟召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提示:點擊上方"阿拉善發布"↑免費訂閱本刊
8月12日,第五屆西夏學國際學術論壇暨黑水城歷史文化研討會在我盟召開。
來自俄羅斯、日本、法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和香港、台灣、各省市的130多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西夏學與黑水城歷史文化展開深入討論。
盟委委員、宣傳部部長田德志出席會議並做主旨發言。
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學部委員史金波,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長江學者李華瑞,法國阿爾多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博士後羅曼,阿拉善盟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局長孫建軍,黑龍江大學歷史文化旅遊學院教授朱桂鳳等專家學者分別圍繞《西夏文社會文書對中國史學的貢獻》、《西夏文明論略》、《黑水城出圖西夏文醫方再釋讀》、《阿拉善地區西夏遺存綜述》、《從世界遺產解讀黑水城遺址的多層次內涵》等作專題報告。
本次大會共收到參會論文150多篇,內容涉及西夏歷史文化研究、西夏語言文字研究、西夏文獻整理研究、西夏文物考古研究、西夏學數字化建設及黑水城歷史文化研究六大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參會論文中有30餘篇是關於黑水城歷史文化研究的探討,會議還專門設立了分會場討論黑水城文化,這對逐步構建「黑城學」,推動黑城學躋身世界學術討論之列具有推動意義。
西夏學是一門新興的國際「顯學」,在中國學術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0世紀初,黑水城大批西夏文獻的出土,備受國內外學者的關注,開創了西夏學研究的先河。
開啟西夏學研究先河的黑水城遺址,又稱黑城,位於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境內,是居延文化的一部分,從中發掘的西夏文文書占目前已發現西夏文文書的90%以上。
近年來,我盟文化部門,契合「一帶一路」建設願景,基於地域資源優勢,開展了以黑水城為核心的大居延遺址申遺和國家級考古遺址公園的申報工作。
今年7月底,已完成了居延遺址規劃、測繪和文本編制,通過了自治區文物局初審,現報國家文物局審核。
本屆研討會的召開將加強學術界對西夏學研究最新成果的交流,進一步推動西夏學、黑城學的國際化和深入發展,對大居延遺址保護、研究、利用、申遺以及國家級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具有重大意義,對發展當地經濟、改善民生影響深遠。
同時,以黑水城文化為紐帶,推進我盟積極參與和開展國際間交流活動,緊緊抓住國家實施「一帶一路」倡議、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等有利形勢,加入到建設新絲路的進程中,尋找向西、向北開放發展的落腳點,有力推進建設大居延國際旅遊目的地實現融合發展,早日實現居延大遺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和申遺目標,使之成為推動學術交流、深化人文溝通、促進合作共贏的國際知名文化品牌。
12日下午,與會代表將分為四組,分別就西夏語言文字研究、西夏歷史文化研究、西夏文化考古研究、黑水城文獻與歷史文化研究主題進行專題討論。
會後,與會人員還將實地考察黑水城遺址,深度挖掘西夏與黑水城歷史文化的學術價值,闡釋其時代意義。
我國藏黑水城漢文文獻研究取得新成果
光明日報訊(記者莊電一)「對中國藏黑水城文獻的全面整理與研究,是西夏學研究的新成果,為今後整理同類文書提供了有益的借鑑。」這是專家最近對中國藏黑水城漢文文獻整理研究的評價。 位於內蒙古額濟納旗境...
中俄專家7年研究西夏學終結「碩果」
蘭州晚報訊(記者雒煥素)12月12日,記者自寧夏大學了解到,自2010年中俄西夏學聯合研究所在寧夏大學揭牌起,中俄西夏學學者通力合作,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和文獻整理成果,日前剛剛由中華書局出版...
加強居延大遺址保護 加速文化與旅遊融合
位於我盟額濟納旗境內的居延大遺址,以其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不僅成為世界考古學、文獻學注目的一顆璀璨明珠,更堪稱人類歷史文化遺產的瑰寶。她是世界遺產——古代絲綢之路獨特而重要的...
第五屆西夏學國際學術論壇暨黑水城歷史文化研討會盛況空前
光明網內蒙古阿拉善左旗8月12日電(記者 莊電一)100多年前,這裡發現的西夏文獻曾經震驚了世界;100多年後,第五屆西夏學國際學術論壇移師這裡並就境內黑水城的歷史文化進行研討,同樣引起國內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