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霞南朝王侯墓為何比帝陵多一對石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金陵晚報》日前報導,棲霞區將依託南朝梁鄱陽忠烈王蕭恢墓石刻、梁始興忠武王蕭憺墓石刻,建設南朝陵墓石刻遺址公園,同時籌建南朝博物館。

南朝石刻是南京最寶貴的文化遺產之一,二十多處南朝石刻分布在棲霞、江寧兩個區,為曾經風流俊逸的南朝留下最後的輝煌「註腳」。

而關於南朝石刻,還有很多未解之謎,至今得不到解答。

「老南京」版將借南朝陵墓石刻遺址公園即將開建的契機,對南朝石刻之謎進行詳細介紹。

陵墓距離石刻通常為1公里

南朝石刻,從廣義上說,可分為紀念性石刻、佛教石刻、陵墓石刻,一般來說,南京人常說的南朝石刻,指的就是陵墓石刻。

南朝陵墓石刻又可分為神道石刻、墓中石刻,而這裡探討的南朝石刻,指的就是神道石刻。

著名六朝史學者、南京博物院前院長梁白泉主編的《南朝的六朝石刻》一書指出,神道,是指位於六朝陵墓前、兩側有石刻的通向陵墓的道路,神道兩側的石刻就是神道石刻。

六朝陵墓前設置神道石刻,學界普遍認為始自南朝,也就是南朝第一個朝代劉宋時期。

經過多年考古實踐和對文獻的研究,學者發現,南朝陵墓的墓冢、地宮,距離神道石刻的距離一般為1000米。

「因此,看到了南朝石刻的位置,可大致確認這組石刻所屬的陵墓在距離石刻1公里的範圍內,到底在哪個方向,還要靠實地研究!」六朝史愛好者張全文告訴記者。

南朝石碑留存至今的較少

根據對南京棲霞、江寧,鎮江丹陽、句容四個地區現存數十處南朝陵墓石刻的分析,專家指出,一組南朝陵墓石刻通常為三種六件,按照由遠及近的排列順序,依次為石獸一對、石柱一對、石碑一對。

南朝帝陵前的石獸被認為是麒麟,而王侯墓前的石獸統稱為辟邪。

「南京地區南朝陵墓石刻中的石獸,現存近三十件,其中大部分是辟邪,屬於南朝梁代的王侯墓。

石麒麟有六件,分屬宋武帝劉裕初寧陵、陳武帝陳霸先萬安陵和陳文帝陳蒨永寧陵。

」張全文說。

南朝石刻中的石柱,現在在南京地區尚存二十件左右,其中大部分已經嚴重殘缺,或僅存柱座,其中只有梁吳平忠侯蕭景墓的石柱可稱完美。

南京南朝石刻中的石碑,現存數量較少,僅在梁安成康王蕭秀墓、梁始興忠武王蕭憺墓和梁臨川靖惠王蕭宏墓前留有石刻,江寧後村南朝石刻墓僅存一座馱碑的龜趺座。

蕭秀墓竟有四塊石碑!

「有趣的現象,就在這石碑上。

」張全文說,根據文獻記載,一組南朝陵墓石刻中的石碑為兩件,隔著神道相對,石碑從上到下,分別為碑額、碑身、龜趺座。

但位於棲霞區甘家巷小學內的梁安成康王蕭秀墓卻非常奇怪,竟有四塊石碑!

「要知道,即便是南朝帝陵前的石碑,也只是設置兩件而已,如位於丹陽荊林的梁文帝蕭順之(蕭秀的父親)的建陵,前面僅有兩通石碑。

而蕭秀只是梁朝的一個王爺,其身份不可能比皇帝高貴,他的陵墓神道石刻出現四件石刻,在古代來說,是違反禮制的事情,實在難以解釋。

記者日前也來到棲霞甘家巷小學。

蕭秀墓的八件神道石刻(石辟邪二、石柱二、石碑四)就位於校園內,外面搭了大棚子進行保護。

記者看到,蕭秀墓神道石刻,由遠及近,分別是一對石辟邪、一對石碑(僅存龜趺座)、一對石柱(其中一間僅存柱座)、一對石碑(完整)。

也就是說,參照南朝陵墓神道石刻的排列規律,蕭秀墓神道石刻的確多了一對石碑,「插」在了石辟邪和石柱之間。

「四碑並立」與梁武帝有關

記者看到,蕭秀墓現存的那對石碑,其碑額上均有「梁故散騎常侍司空安成康王之碑」十四個大字,碑身上的字大多數已漫漶,無法釋讀,可以辨認的有「吏周宗之」、「吏邵道宣」等官吏姓名。

根據南朝陵墓石碑的特點,專家推斷,這兩通古碑的碑文,是介紹蕭秀生平的。

蕭秀墓神道石刻一共八件,多出一對石碑,專家告訴記者,這是南朝石刻中僅有的奇怪現象,只在蕭秀墓能看到。

箇中原因,長期以來,有學者提出了幾種不同的看法。

南京考古界一位資深學者告訴記者,雖然沒有定論,但有一種說法較有說服力。

這位專家指出,蕭秀是梁文帝的第七個兒子。

此人性格寬和,禮賢下士,留意學術、曾經召集學士劉孝標等人編《類苑》,深受文人愛戴。

棲霞南朝王侯墓為何比帝陵多一對石碑

梁天監十七年(518),蕭秀去世,文士們非常悲痛,梁武帝同意為蕭秀立碑。

著名的文人王僧孺、陸倕、劉孝綽、裴子野分別撰寫了一篇介紹蕭秀生平的碑文,呈獻給梁武帝,請梁武帝「擇而用之」。

由於這四篇碑文都非常精彩。

竟然分不出高低,梁武帝難以取捨。

所以決定破例打破王侯陵墓石刻的規制,為蕭秀墓設置四座石碑,分別刻上四篇碑文,因此形成了空前絕後的「四碑並建」的奇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