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西瓜、一個劍柄、一幅美女畫,盤點流落海外的九大國寶級文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代三百年,是中華文明屈辱的三百年。

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列強們一次又一次的用堅船利炮轟炸著中國的國門,百姓死傷無數、國土大片淪陷。

趁著中國勢弱,國外的黑心古董商人也悄悄的來到國內,他們或搶或騙,或者用極小的代價將無數珍寶偷運到了國外。

今天,雖然中國富強了,中國人民也站起來了,但依然有大量的珍寶還流落國外,遲遲沒能討要回來。

下面就讓野史哥為你盤點幾件流落海外的國寶級文物,相信你一定會大開眼界。

流落國寶一:翡翠西瓜

如果不是野史哥提醒,你一定想不到這塊西瓜竟然是假的,他是用整塊的碧璽雕刻而成。

瓜皮翠綠,瓜瓤分紅,中間還鑲嵌著幾粒黝黑的西瓜子,活靈活現。

這塊西瓜是慈禧太后的愛物,不僅活著的時候喜歡拿在手裡把玩,等去世的時候還把這塊西瓜帶到陵墓里陪葬了。

後來民國時期,軍閥孫殿英盜掘了慈禧的寢陵,把這塊西瓜送給了當時國民黨高官宋子文。

49年國民黨敗走台灣,宋子文潛逃美國,同時也把這件國寶給帶走了,至今下落不明。

流落國寶二:東周時期黃金劍柄

很難想像2500年前的中國有如此精湛高超的技藝,這件文物的流失已經無從考證,因為在那個動亂的年代有太多的中國文物流失國外了。

這件黃金劍柄的兩面都有明顯的線條,從而得知它很有可能是在兩個模具中鑄造的。

它的頂部與劍柄和劍刃相接處都向外凸出。

劍柄是鏤空的,其兩面都裝飾著著名的"蟠龍紋"。

流落國寶三:明朝百科全書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是明朝時期編撰的一套百科全書,總共有一萬多本。

是明成祖朱棣命大學士解縉搜集天下藏書編撰而成。

永樂大典匯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顯示了中國古代科學文化的光輝成就,堪稱當時的百科全書。

不過永樂大典原本多半毀於戰火,到今天僅存800餘本,而且大部分流落在了海外。

不列顛百科全書》在「百科全書」條目中稱中國明代類書《永樂大典》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永樂大典》已經成為了中國文化的一個符號。

流落國寶四:晉武帝司馬炎畫像

晉武帝司馬炎畫像是唐朝著名畫家閻立本所繪歷代帝王圖中的一部分,此圖絹本,設色,縱51.3厘米,橫531厘米。

現藏美國波士頓美術館,全卷共畫有自漢至隋十三位帝王的畫像,從畫像來看,雖仍有程式化的傾向,但在人物個性刻畫上表現出很大的進步,不落俗套,而顯得個性分明。

流落國寶五:清朝圓明園獸首銅像

清朝圓明園獸首銅像也被稱為十二生肖銅首,一共有十二個,在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的時候,十二生肖銅首被帶出外國。

後經國內有志之士不斷努力,有從國外拍賣、贖買回來一部分,目前,圓明園十二大水法中的十二大生肖獸首已經有8個回歸中國,其中龍首目前在台灣保存完好,不過蛇首、雞首、狗首、羊首則下落不明。

流落國寶六:工藝珍品唐三彩

唐三彩作為傳統的文化產品和工藝美術品,不僅在中國的陶瓷史上和美術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而且它在中外的文化交流上也起到了相當得要的作用。

現館藏於大英博物館,唐三彩是唐朝雕塑遺失的代表。

流落國寶七:清嘉慶白玉鏤雕鳳紋長宜子孫牌

清嘉慶白玉鏤雕鳳紋長宜子孫牌原乃中國古代皇家園林「圓明園」文物,於1860年被英法聯軍掠奪走,現藏於私人手中。

流落國寶八:唐刻本《金剛經》

唐刻金剛經卷首尾完整,圖文渾樸凝重,刻畫精美,文字古拙遒勁,刀法純熟,墨色均勻,印刷清晰,表明是一份印刷技術已臻成熟的作品,絕非是印刷術初期的產物。

也是至今存於世的中國早期印刷品實物中唯一的一份留有明確、完整的刻印年代的印品。

1907年英國人斯坦因第一次到敦煌即將其掠去,100多年,國人永遠的痛。

至今存在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

流落國寶九:敦煌壁畫菩薩坐像

敦煌壁畫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個,有歷代壁畫五萬多平方米,是我國乃至世界壁畫最多的石窟群,內容非常豐富。

敦煌壁畫是敦煌藝術的主要組成部分。

在清朝末年,大量的敦煌珍貴遺物被國外匪徒盜走,包括敦煌壁畫菩薩坐像也被運出了國外,現今藏於大英博物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到底有多少文物流落在外國?

據估計,在47個國家的2000多個博物館中,中國流失的文物大約有167萬件。在全球,中國至少有數百萬件文物流落異域。不計其數,有的是戰爭時期掠奪來的,有的是外國探險家以科學考察的名義竊取的,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