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岩南宋古墓,真相大白天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大家還記得黃岩嶼頭鄉前礁村發現的一座南宋古墓嗎?昨天,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黃巖區政府舉行了南宋古墓考古發掘的新聞發布會,向大眾揭開了這座南宋古墓的神秘面紗。

墓主系宋太祖趙匡胤七世孫,出土絲綢文物堪稱「宋服之冠」

村民建新房,不料挖出一座古墓

故事要從5月2日說起。

那日,家住黃巖區嶼頭鄉前礁村村民楊計土在建造新房過程中,挖出了一口棺槨。

當地人都知道,此處自古風水就好,因此很多古人的古墓都建造於此,故得了「大墳崗」的稱號。

這會不會也是一座古墓?一時間,寧靜的小山村炸開了鍋,關於這座墓的猜測也是眾說紛紜。

當晚,嶼頭鄉政府向黃巖區文廣新局報告了發現這座墓的情況。

5月3日,黃岩博物館派員前往現場,對古墓進行了勘察與鑑定,發現了墓主趙伯澐妻李氏墓志銘。

通過對墓志銘的解讀,工作人員才確定這是一處南宋文官的墓。

據了解,墓分兩穴,墓主趙伯澐,乃宋太祖趙匡胤七世孫,與其合葬的是妻子李氏。

建墓時間是南宋慶元二年(1196)。

5月4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鄭嘉勵研究員受省文物局指派趕到現場,制定了應急搶救性發掘方案。

工作人員完成攝影與測繪工作,已是傍晚時分。

隨後,現場工作人員進行拆除墓壁的工作。

墓壁拆除結束,已是晚上10點多。

此時,鄭嘉勵提出,江南多雨、地下水位較高,即便墓室固若金湯,也難免有地下水滲入,第二日又要對棺木進行長達3小時的搬運,在這個過程中,在水的晃蕩下,棺木內的有機質文物怕會受到影響。

在鄭嘉勵的堅持下,棺頭的底部及兩側壁,各被鑽上一個孔,水流就從孔里噴涌而出。

5月5日上午,墓主趙伯澐的棺槨被完整起吊,運送到黃岩博物館新館。

同日浙江省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處副處長許常豐帶領省考古研究所、中國絲綢博物館專家來到黃岩,制定了開棺方案。

當晚11時,棺蓋順利打開。

清理出絲綢服飾、玉器等66件文物

棺蓋被打開後,各路專家迅速投入到棺內文物的清理保護工作當中。

「趙伯澐墓中出土了大量保存較為完好的絲綢服飾,也有少數其它隨葬品。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王海明說,專家們共清理出絲綢服飾、玉器、水晶、銅鏡等66件文物。

另外,他們對墓主骨骸及屍身服飾整體進行了冷藏保存。

中國絲綢博物館研究館員周暘在發布會上說,趙伯澐墓中出土絲綢服飾涵蓋了衣、褲、襪、鞋、靴、飾品等形制,十分豐富,是目前發現的男性墓葬中保存最完整的,堪稱「宋服之冠」。

其中,衣的形制最為多樣,有圓領衫、對襟衫、交領衫、抹胸等;褲亦有合襠褲、開襠褲、脛衣、裙褲等;飾品有帽、腰帶、隨葬玉器上的絲質編織帶等。

「經初步鑑定,趙伯澐墓出土絲綢服飾的紋樣題材有花卉、花鳥、雲鶴和雜寶等。

」周暘說,通過對趙伯澐墓出土絲綢服飾的研究,我們可以真實完整地了解宗室成員的日常及禮儀性服飾,也能一窺浙江從絲綢之源走向絲綢之府的歷程。

值得一提的是,伴隨趙伯澐墓出土的還有一塊南唐玉璧。

據考證,這件玉璧原是昇元四年(940)南唐開國皇帝李昪的祭天之物,上刻有銘文49字,為研究南唐歷史提供了重要的歷史資料和實物證據。

趙伯澐墓系我省唯一完整出土的南宋墓棺

「南宋是浙江歷史發展的重要時期,但是南宋紡織品在浙江乃至全國並不多見。

」王海明說,浙江近年發現的南宋墓葬共有三例,均為男性,分別為武義徐謂禮墓、餘姚史嵩之墓、黃岩趙伯澐墓。

王海明表示,武義徐謂禮墓和餘姚史嵩之墓前二者均遭盜掘,趙伯澐墓是浙江省內發掘的唯一未盜的墓例,加之其宗室成員的獨特地位,其重要價值不言而喻。

據介紹,趙伯澐墓棺是由外棺即槨和內棺組成,外槨沒有上漆,內棺五面均髹丹漆。

由於當地政府在前期及時根據專家意見進行應激現場保護,棺木沒有發生變形開裂等問題。

「目前,我們已經制定了保護趙伯澐棺槨保護初步方案。

」王海明說,棺槨的固化修復大約需四年,完成後,它將會被運回黃岩博物館。

另外,趙伯澐的屍身服飾整體將被運到國家文物局紡織品文物保護重點科研基地進行揭展。

基地將採用高精度掃描設備獲取服飾原位保存的三維圖像,採用CT掃描技術獲取服飾疊壓的層位信息,通過原位無損或微損檢測技術獲取紡織品的本體信息和保存現狀。

記者 王媛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他是個衣服控 陪葬品堪稱「宋服之冠」

趙匡胤七世孫趙伯澐之墓在黃岩被發掘圓領衫、對襟衫、交領衫、抹胸……5月2日晚上,台州市黃巖區嶼頭鄉前礁村村民楊計土,在建房時發現了一處古墓,並向文物部門報告。昨天上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發布消息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