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起源(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大河文明

今天我們來說文明的起源之大河文明,也就是東方文明。

在我們祖國的土地上,在黃河和長江流域,在環渤海地區,獨立的誕生了另一個偉大的文明—大和文明。

我們常說有四大文明古國:古埃及、蘇美爾(即巴比倫)、印度和中國。

實際上 ,古埃及、蘇美爾和印度的文明一開始就互相溝通,它們都屬於地中海文明(即海洋文明)。

只有我們中國的文明與地中海文明無關,是完全獨立產生的。

從目前的考古發現來看,大河文明的誕生略晚於海洋文明。

古埃及和蘇美爾留有公元前3000年開始的文字記錄,它們的編年史也可追溯到那個時代。

中國的文字記錄則只能追溯至公元前1600年的商代,確切的編年記錄則更晚一些。

司馬光的《資治通鑑》記載了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分晉國)以後的歷史。

從司馬遷的《史記》和其他的史書中還可以把中國的編年史追溯到公元前841年,再往前就不那麼清楚了。

史記

《史記》和其他史書上談到周朝之前有個商朝,商朝之前有個夏朝,夏朝之前還有炎黃二帝及堯舜禹。

《史記》記錄了那些時代的大量傳說。

每個中國人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

傳說中的夏朝是肯定存在的,只是我們還沒有找到足夠的證。

目前沒有發現夏人留下的文字記錄,夏代文物被發現的也不多,主要是石器。

青銅器雖已出現,但數量很少。

夏朝的城池被發掘出的不多,其中有一座,物理學家用放射性碳-14測試後,斷定它是公元前1900年左右建造的。

由於此城只有足球場那麼大,似乎不大可能是夏朝的都城。

精美的青銅器

商朝文物的發現是大量的,出土了大批精美的青銅器。

既然商朝已有鑄造精良的銅器,煉銅技術就不可能從商朝才開始。

實際上,我們現在收集到的夏代青銅器也十分精美。

按道理講,人類製作的青銅器應該有一個從粗到精的發展過程,但我們卻沒有在中華大地上發現早期的粗糙青銅器。

這可能是因為更早期的青銅器被後來的人當成煉銅的原料回爐了。

但是否也有另一可能,那就是中國最早的煉銅技術是從西方(例如埃及、中東)經過中亞或南亞傳入的。

精美的青銅器

1986年在四川西部三星堆出土了大批青銅器,這批精美文物製作的年代在商朝後期,但與中原文化的風格相差很大。

有人認為這批青銅器具有西亞文化的特點,懷疑它們的製作者與東遷的猶太部落有關。

不過,這批青銅文物上有許多鳥,這一點似乎又顯示它們與以鳥為圖騰的殷商有關係。

甲骨文字

在清朝末年(1899年),當時清朝的一位官員名叫王懿榮,發現中藥里的一味藥—"龍骨"上面刻有文字字樣的東西,仔細研究後,斷定是古文字,這就是甲骨文。

所謂龍骨就是龜甲或牛的肩胛骨。

追尋根源又發現,這些甲骨來自河南安陽的殷墟。

以後經過一百多年的發掘研究,得到了幾十萬片甲骨,其中許多字被辨認出來。

考證出這些甲骨是商代文物,安陽就是商朝後半期的首都殷,堆積甲骨的地方很可能是殷商的檔案庫。

商朝人非常迷信,甲骨是用來占卜的。

占卜的內容從國家大事,農業生產,對外戰爭到皇宮內部的事情等。

甲骨文中記載的商朝世系與《史記》中記載的基本吻合,這證實了司馬遷的《史記》是具有極高的可信度。

後母武大王鼎

後來在出土大量甲骨的地方,發現了一座大殿的遺址。

像用來祭祀的廟堂。

此外還在不遠處發現了十幾座商王墓,可惜基本都被盜空了。

值得慶幸的是發掘出了古代最大的青銅器——後母武大王鼎。

此鼎是商王武丁的兒子鑄造的,用來祭祀他的母親王后戊。

這個鼎差不多一米見方,重約七百多公斤,是全世界最大的古青銅器。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距毛主席當年視察殷墟時站過的地方幾十米處,於1976年發現了武丁另一位王后婦好的墓。

出土文物有1900多件。

甲骨文上記載,商朝全盛時期的國王武丁,有一位能征善戰的王后名叫婦好,多次替武丁領兵出征。

從甲骨上還知道,商朝打仗通常出兵3000~5000人,最多一次出動13000人,婦好也在其中。

婦好墓的發現,證實了甲骨文中記載的這位女將軍的存在,也增強了甲骨文中關於商王朝記載的可信度。

《竹書紀年》

西晉時期,有一個叫"不准"的人在河南汲縣盜墓,火把用完就隨手從墓穴中抓起一把竹片點燃照明。

他逃跑時把未燃完的竹片扔了一地。

人們見這些竹片上有字,於是挖開古墓,發現大批竹筒,上面記載著從遠古到戰國時的歷史。

這就是著名的《竹書紀年》,又稱《汲冢紀年》有較多的了解。

學者們對這部書的真偽進行了長期的爭論,直至近代。

此書中記載,周懿王元年,"天再旦於鄭"。

也就是說周懿王元年的一天,河南鄭這個地方天亮了兩次。

這是怎麼回事呢?近代的天文研究發現,如果黎明前發生日全食就會出現這一現象。

天文學家和歷史學家反過來推算,這鄭這個地方,黎明前發生日全食只可能是在公元前899年。

這樣周懿王元年即公元前899年就被確定了。

這一史料把中國的編年史從公元前841年(周召共和)向前推進到了公元前899年。

後來的研究表明,《竹書紀年》是一部真書,它是魏國的史書,給魏王陪葬埋在了地下,有幸躲過了秦始皇的焚書坑儒。

《竹書紀年》還記載,盤庚遷殷後直至商朝滅亡,共有273年"更不徙都"(沒有遷都)。

這樣,如果我們能確定武王伐紂的年份,就能上推273年定出盤庚遷殷的年代。

這個年代十分重要,盤庚遷殷是中國歷史上一件大事,商朝從此走向鼎盛時期,成為世界聞名的強國——殷商。

利簋

1996年到2000年,中國開展了"夏商周斷代工程"的研究,力求弄清楚我們中華民族的這段歷史。

專家們查閱了大量的歷史資料,運用天文學,考古學的各種方法,首先把武王伐紂的年代範圍從103年(公元前1130年——公元前1027年)縮小到30年(公元前1057年——公元前1027年)。

學者們注意到公元前1057年,根據西漢時期的一本著作《淮南子》記載,武王伐紂時有彗星出現,現代的天文學研究表明,哈雷彗星曾在公元前1057年出現過。

然而《淮南子》不是一本專門的史書,而是一本內容繁雜的雜書,實際的情況可能是在武王伐紂的年份前後,曾有彗星出現。

不過考古學家經過多方面考證,最後斷定武王伐紂的時間是公元前1046年的1月20日。

那一天的早晨,周武王根據一位名叫"利"的人的建議,凌晨祭祀歲星(即木星),然後進攻,果然"大吉大利",輕鬆的贏得了牧野之戰的勝利。

1976年發現了武王為此獎勵"利"的禮器——青銅製的"利簋(gui三聲)",此簋是在武王伐紂8天後製作的,上面鑄有相關事件的記載。

商朝為什麼會滅亡呢?歷史上說是由於"紂王無道"。

所謂無道,許多人以為是指紂王殘暴。

其實從周武王指責他的罪狀來看,無道主要是指商紂王把社會秩序搞亂了,他收容、招待逃亡奴隸,疏遠王族貴族,甚至用原來對付奴隸的酷刑來對付奴隸主,因此奴隸主們怨聲載道,奴隸社會秩序混亂。

武王伐紂

武王伐紂的日期基本確定,從該日起,依據《竹書紀年》上推273年,很容易得出盤庚遷殷的時間是公元前1319年。

這個年份是我們知道的中華民族編年史中最早的一個可靠年份。

從夏至商,是石器時代到金屬時代的過渡,是漢子誕生的時期,是中華文明的一次大躍進。

商朝人迷信鬼神,而周朝人注重民心。

從商至周,是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的過渡,是中華文明的又一次大飛躍。

寫在後面的話:關於文明的起源之大河文明就講到這裡,希望各位能對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有一個新的了解,可以講給自己的孩子聽哦。

感謝閱讀,感謝關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