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用這傢伙插一插就能知道地下有什麼寶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洛陽鏟,又名探鏟,一種考古盜墓的工具,為一半圓柱形的鐵鏟,一段有柄,可以接長的白蠟杆。

中國河南洛陽附近村民李鴨子於20世紀初發明,最早廣泛用於盜墓,後成為考古學工具。

在中國著名的安陽殷墟、洛陽偃師商城遺址等古城址的發掘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如果是一把好的洛陽鏟打制完畢,再裝上富有韌性的臘木桿並且接上特製的繩索,就可以打入地下十幾米,甚至幾十米深處,鏟子提起之後,剷頭內面會帶出一筒土壤。

這樣不斷向地下深鑽,盜墓賊對提取的不同土層的土壤結構、顏色、密度和各種包含物進行分析,如果是經過後人動過的熟土,地下就可能有墓葬或古建築。

如果包括物發現有陶瓷、鐵、銅、金、木質物,就可以推斷地下藏品的性質和布局。

經驗豐富的盜墓賊憑洛陽鏟碰撞地下發出的不同聲音和手上的感覺,便可判斷地下的情況,比如夯實的牆壁和中空的墓室、墓道自然大不一樣。

說到洛陽鏟的歷史淵源,幾乎都要提到明代王士性所著的《廣志繹》。

該書中記述了洛陽的古墓和被盜掘的情況。

最為重要的是提到了一種盜墓工具叫「鐵錐」。

《廣志繹》卷三《江北四省》記載說:

洛陽水土深厚,葬者至四五丈而不及泉,轆轤汲綆有長十丈者。

然葬雖如許,盜者尚能以鐵錐入而嗅之,有金、銀、銅、鐵之氣則發。

周、秦、漢王侯將相多葬北邙,然古者冢墓大隧道至長里余者,明器多用金、銀、銅、鐵,今三吳所尚古董皆出於洛陽。

然大冢禁於有司,不得發,發者其差小者耳。

民國年間有學者也曾經把洛陽鏟叫「鐵錐」,雖然同名,但是王氏所說的「鐵錐」和洛陽鏟的工作原理卻大相逕庭。

只有刺土的環節,沒有提土、看土環節,二者顯然不是一回事。

通過聞氣味尋找古物所在,讓人匪夷所思。

如果金屬的「鐵錐」撞擊到已經鏽蝕的金銀銅鐵等材質的古器物,勢必會在「鐵錐」前端留下痕跡,根本不必通過聞氣味就可以得出結論。

這顯然是坊間的誤傳。

依據王氏的描述,他所說的「鐵錐」非常類似民國年間的盜墓工具「鐵火杵」,就是民間舊式煤火爐用的鐵釺。

這種工具20 世紀80 年代以後洛陽盜墓仍在使用,當地俗稱叫作「扎杆」。

「扎杆」工作原理是,採用一頭尖銳的長鐵釺,利用槓槓原理向地下壓,通過手感來感知地下的土層。

一般生土比較堅硬,不易穿透,而活土較為鬆散,容易進入。

用這種方式在找到墓口然後實施盜掘。

尋找古墓葬的同時,也可以通過觀察鐵釺尖部的殘留物,來分析墓葬的類型和隨葬品的種類。

這些歷史記載無法說明洛陽鏟在明代已經出現,或者已經有了雛形。

洛陽考古發現的古代盜洞一般都是長方形的,是一種鋼杴、鐵鏟或者頭等長方形工具的遺留。

也有一類不同於以往的盜洞,這種盜洞為圓形,直徑50 厘米左右,是一種圓形工具打造的。

依據出土遺物,此類盜洞的相對年代上限一般不超過清末民國。

同時還發現過洛陽鏟打下的探孔,直徑一般在10 厘米左右。

這些情況說明盜墓工具的重大改變年代要晚,現有證據指向清末民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考古神器洛陽鏟

提起洛陽鏟,真的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是一種考古學工具,與其它鏟子不同之處就在於它是半圓筒形的而不是扁的,一段有柄,可以接長的白蠟杆。連鏟帶杆,一般長度在2.8米至3.1米之間。木桿頂端穿以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