鴞形玉飾上的神秘面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陝西寶雞 劉明科

這件鴞形玉飾(見圖),2001年從關中西部的鳳翔一座春秋時期的秦墓中出土;長11.3厘米,寬4.1厘米;青玉略泛黃,呈扁平長條狀,運用寫意的藝術手法雕刻成一隻鴞鳥的形態,特別是對稱的兩穿孔作鴞目,十分生動。

因為這種造型的玉器多出土於東北的紅山文化遺址上,在西北周秦文化核心區的春秋秦墓中出土,極為罕見,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這類鴞形玉飾被賦予紅山文化內涵並形成特色,大概是上世紀70年代的事。

1973年,在遼寧西部低山丘陵區的阜新胡頭溝一座紅山文化的墓葬中,出土的一件鴞形玉飾,此後在內蒙古巴林右旗那斯台、遼寧牛河梁等地,先後都有這種類型的玉飾出土,其中牛河梁M14出土的一件之精美,震驚學界。

80年代以來,隨著紅山文化考古不斷發現,這類鴞形玉飾在多處紅山文化遺址中都有出土。

因這類玉器的造型奇異,紋飾風格獨特,具有濃郁的神秘色彩,多被學界稱為「勾雲形玉佩」。

多數學者依其造型外觀,又把這種玉飾分為「勾型玉佩」與「齒型玉佩」兩大類型。

特別是遼寧牛河梁27號墓出土的就是當時所知最大一件「齒型玉佩」。

現在我們能看到的其他各種造型,基本上都是在這兩種類型基礎上的變異。

這反映紅山文化研究中這類玉器的發展面貌。

目前能見到的考古發現中,除紅山文化覆蓋區域外,在其他地方還未曾看到這類鴞形玉飾的出土。

因此,在紅山文化區域以外的關中鳳翔發現這件鴞形玉飾,不但給紅山文化的研究增加新的資料,而且為鴞形玉飾籠罩上一層更加神秘的面紗。

勾雲形玉佩,是紅山文化所獨有的一種玉器類型。

這件鴞形玉飾顯然屬於「齒型玉佩」範疇。

「齒型玉佩」,顧名思義,因為在它的下半部的中段,有五個醒目的齒形,故而得名。

勾雲形玉佩造型有些神秘莫測、令人費解,學術界在數十年探索研究中,曾有過許多種學說,諸如雲氣說、龍形說和鳳、鷹等鳥形說等。

然而,從這件鴞形玉飾出土地與時代背景看,鳳鳥說應當更能體現它的文化內涵。

鴞的形象在仰韶文化彩陶上已經出現,到商周時的青銅器上表現得也很廣泛,如婦好墓出土的鴞尊,造型雄奇,花紋絢麗,既是實用器,又是極好的藝術品。

漢代以降,也還能見到這種鴞形主題的藝術品,如較多出土的陶鴟鴞形器,可能被賦予特別的含義。

大量考古材料證明,紅山文化時期玉文化的神性表現最為突出的就是祖先崇拜。

鴟鴞被認為是生殖神與祖先神,這件鴞形玉飾鴞目誇張的表現手法,也是為了給鴞賦予神性的神秘內涵,在膜拜中增強自信。

由此不難看出,鳥在我國先秦時期的社會生活中有著非常特殊的地位,古史傳說時代,就有許多關於鳥的傳說故事。

如商人的祖先女娀到城外沐浴,食了一個鳥卵,就生下商人的高祖契。

《詩經·商頌·玄鳥》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史記·殷本紀》也記載:「殷契母雲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

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秦人對鳥的崇拜有過之而無不及。

《史記·秦本記》載:「秦之先,帝顓頊之後裔,孫曰女修。

女修織,玄鳥隕卵,女修吞之,生大業。

」一般認為「玄鳥」是燕子,其實,「玄鳥」應當就是鴟鴞。

因此,關中鳳翔春秋秦墓中出土的這件鴞形玉飾,與秦人青銅器上的鳳鳥崇拜如出一轍。

這應當是秦人祖先崇拜觀念的表現。

至於這件與紅山文化酷似的鴞形玉飾,為什麼會出土於周秦文化的核心區鳳翔,由於這個發現還是孤例,不得不引起學界的關注。

相關連結(中國經濟網玉石頻道):http://finance.ce.cn/jade/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五千年文物:紅山文化 太陽神

紅山文化發源於東北西部,起始於五、六千年前的農業文明,是 華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跡之一。分布在東北西部的熱河地區,北起內蒙古中南部地區,南至河北北部,東達遼寧西部,遼河流域的 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