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平凡的世界》的人物原型與創作歷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 《人生》的人物原型與創作歷程

大約是1982年的六七月間吧,路遙回延安。

他這次有一個事情,就是見他的四弟王天樂。

由於路遙自小過繼到延川,所以與長在清澗的四弟從未見過面。

父親說了,你哥在西安成事了,你去找他。

這樣王天樂便給路遙寫了封信。

路遙回信說,讓弟弟下延安等他。

路遙在延安找王天樂,找不著。

原來,王天樂下來後,在延安東關大橋的勞動力市場當民工。

路遙問問了很多人,結果在陳澤順那裡探到一些消息。

澤順說,西溝有一戶人家圈窯,雇天樂給背石頭。

這樣,路遙在西溝半山上,找到穿個紅背心,正在背石頭的天樂。

「我親愛的弟弟!」抱著王天樂,看著這三面將要圈起的石窯,兄弟倆抱頭大哭。

後來在延安飯店五樓,開了個房間,路遙聽天樂講他的故事。

天樂那時候還不叫天樂,叫猴蠻,天樂這名字,就是路遙給起的。

兄弟倆關在房裡,路遙聽這個陌生的弟弟講他的苦難和屈辱。

講者哭,聽者也哭。

講了三天三夜。

講完後路遙說:我要把你的故事寫出來。

路遙背了個大包,一個肩膀高、一個肩膀低,到甘泉去寫。

甘泉文化館有個作家叫張弢,招呼他。

兩個月以後,他背著個大包,包里裝著厚厚的一沓《人生》手稿,又回到延安。

圓臉整個瘦了一圈,人精神恍惚。

他對朋友高建群說:中國文壇有一件大事要發生了!

那天晚上,月光照得延安城如同白晝。

路遙、王天樂和高建群,順著街道從北關走到南橋,又從南橋走到北關。

整整走了一夜。

路遙談到他的初戀,談到《人生》中的主人公叫高加林,為什麼叫高加林呢?當年,一個孩子曾經熱淚漣漣地望著夜空,因為當晚有個叫加加林少校的人正飛向星球,所以這孩子如今把他的作品主人公叫「高加林」。

2 《平凡的世界》創作歷程概述

80年代初路遙的中篇小說《人生》發表後給路遙帶來了極大的聲譽,《人生》獲得了當時的全國中篇小說獎。

緊接著,西安電影製片廠又邀請路遙當編劇,把《人生》改編為電影。

《人生》的成功大大激勵了路遙,他在寫作上有了更大的雄心,他要寫一部全景式反映從1975年之後中國城鄉社會近十年間變遷的史詩性小說,當時就確定了小說的框架是三部、六卷、一百萬字。

從1983年起他就醞釀構思這部小說,為這部小說作前期準備。

一直到1985年,他把構思想明白了,路遙就背著兩大箱資料和書籍,還有十幾條香菸和兩罐「雀巢」咖啡,來到銅川礦務局的一所煤礦醫院,開始了《平凡的世界》的寫作。

1986年完成第一部後,路遙又躲進吳起縣武裝部院的窯洞裡開始寫第二部,這時候路遙已經感到身體不舒服了。

第二部寫完時,忽然就吐了一口血。

醫生告誡他必須停止工作,否則就不能保命。

但路遙把醫院檢查的結果藏起來,也不去治療,就自己找點中藥吃。

1987年,路遙又來到榆林賓館,開始了第三部的創作,一直到1988年春節前夕,他終於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寫作。

3 《平凡的世界》創作緣起和孫少平的人物原型

在1983年春夏之間,路遙決定創作一部全景式反映從1975年之後中國城鄉社會近十年間變遷的史詩性小說。

他初步確定的小說框架是三部、六卷、一百萬字,甚至在醞釀時,就分別給這三部小說取名《黃土》、《黑金》、《大城市》,並雄心勃勃地給這部長篇題以《走向大世界》的總名。

至於說是哪一次衝動和靈感讓路遙準備創作如此宏大的長篇巨製?這已經不得而知。

但是,我們仍可以通過路遙的言論進行大膽猜測。

《早晨從中午開始》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得要專門談談我的弟弟王天樂。

在很大程度上,如果沒有他,我就很難順利完成《平凡的世界》。

另外,他一直在農村生活到近二十歲,經歷了那個天地的無比豐富的生活,因此能夠給我提供許多十分重大的情節線索;所有我來不及或不能完滿解決的問題,他都幫助我解決了。

在集中梳理全書情節的過程中,我們曾共同度過許多緊張而激奮的日子;常常幾天幾夜不睡覺,沉浸在工作之中,即使他生病發燒也沒有中斷。

尤其是他當五年煤礦工人,對這個我最薄弱的生活環境提供了特別具體的素材。

實際上,《平凡的世界》中的孫少平等於是直接取材於他本人的經歷。

王天樂是路遙的三弟,他高中畢業後在清澗老家農村教過一年農村小學。

他是一位心氣很高的農村青年,既不願意面對兄弟姐妹眾多卻一貧如洗的家庭,也不願意就在山村裡熬一輩子。

這樣,他選擇了出走,辭掉民辦教師工作,跑到延安城攬工,而且一攬就是兩年。

不知是他不甘於命運的精神感動了路遙,還是作為大哥心中的那份責任,路遙在1980年秋幫助王天樂跳出農門,到銅川礦務局鴨口煤礦採煤四區當採煤工人。

路遙最初謀思這部長篇小說時,王天樂正在銅川礦務局當採煤工人。

到他真正動筆創作此小說之前,他已經動用關係把王天樂調入《延安報》當記者,給王天樂提供一個更大的飛翔平台。

事實上,王天樂後來在新聞記者的崗位上做出了不俗的成績。

因此,我們可以猜度王天樂不甘於命運的性格以及「出走」行為深深地刺激著路遙,促使他開始就準備以「黃土」、「黑金」、「大城市」三部曲的方式,創作一部結構宏大的長篇巨製《走向大世界》

不管怎樣,王天樂是路遙創作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的直接原型,這點毋庸置疑。

4 《平凡的世界》的艱難準備

路遙認識到一個作者的成長軌跡應該是從詩歌、散文、短篇開始,然後有中篇,最終的目標是要有長篇。

他也認識到,一個能反映時代大長篇是一個大的工程,需要有嚴密的構思、充分的準備。

一般作者創作長篇,大體想明白故事框架後,就可能鳴鑼開張了。

但是路遙卻非常謹慎,如履薄冰,他嚴肅認真而紮實地開始了後來花費近三年的準備工作,因為他將小說定位於像「歷史書記官」那樣,創作一部全景式反映中國當代城鄉變遷的史詩性巨製。

要真正實現心中的宏願,必須做紮實而認真的準備工作。

路遙首先從閱讀中外長篇小說開始,學習和借鑑前人長篇小說創作經驗。

他給自己列了一個外國作品占絕大部分的近百部的長篇小說閱讀書目,並認真讀完其中的十之八九。

在閱讀過程中,他進行了認真的分析與研究,分析小說的主題,研究小說的結構。

像長篇小說《紅樓夢》他是第三次閱讀,《創業史》他是第七次研讀,他儘管對這兩部小說爛熟於心,但還是一絲不苟地重點研讀。

他還反覆閱讀了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魔幻現實主義作品《百年孤獨》與《霍亂時期的愛情》,並認真比較了這兩部小說的創作風格。

研讀長篇小說既是路遙不斷充實自己小說創作知識的過程,也是不斷刺激自己構思的過程。

這些工作雖未有立竿見影之效,但對路遙小說創作幫助很大。

他完全明白:「從某種意義上,現實主義長篇小說就是結構的藝術,他要求作家的魄力、想像力和洞察力;要求作家既敢肆意汪洋又能綿針密線,以使作品最終藉助一磚一瓦而造成磅礴之勢」;「真正有功力的長篇小說不依賴情節取勝。

驚心動魄的情節未必能寫成驚心動魄的小說。

作家最大的才智應是能夠在日常細碎的生活中演繹出讓人心靈震顫的巨大內容」;「長篇小說情節的擇取應該是十分挑剔的。

只有具備下面的條件才可以考慮,即:是否能起到攀牆藤一樣提起一根帶起一片的作用。

一個重大的情節(事件)就應該給作者造成一種契機,使其能夠在其間對生活作廣闊的描繪和深入的揭示,最後使讀者對情節(故事)本身的興趣遠遠沒有對揭示的生活內容更具吸引力,這時候,情節(故事)才是真正重要的事了……」

其次,路遙還閱讀大量雜書,為他的這次創作騰飛做堅實的工作準備。

路遙在《早晨從中午開始》中披露,他當時閱讀面很廣:「理論、政治、哲學、經濟、歷史和宗教著作等等。

另外,還找一些專門著作,農業、商業、工業、科技以及大量搜羅知識型小冊子,諸如養魚、養蜂、施肥、稅務、財務、氣象、曆法、造林、土壤改造、風俗、民俗、UFO(不明飛行物)等等。

那時間,房子裡到處都擱著書和資料;桌上、床頭、茶几、窗台,甚至廁所,以便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隨手都可以拿到讀物。

」[7]

在高強度的讀書活動進行到一定程度後,路遙又按既定計劃轉入到作品背景材料的準備工作。

為了徹底弄清楚這十年間的社會歷史背景,以便在小說創作中準確地描繪出這些背景下人們的生活形態和精神形態,路遙決定用最原始的方法——逐年逐月逐日地查閱這十年間的《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參考消息》《陝西日報》和《延安報》合訂本。

在他看來,報紙不僅記載了國內外每一天發生的重大事件,而且還有當時人們生活的一般性反映。

他想方設法找到這些報紙合訂本,逐頁翻閱之。

我沒明沒黑地開始了這件枯燥而必須的工作。

一頁一頁翻看,並隨手在筆記本上記下某年某月的大事和一些認為「有用」的東西。

工作量太巨大,中間幾乎成了一種奴隸般的機械性勞動。

眼角糊著眼屎,手指頭被紙張磨得露出了毛細血管,擱在紙上,如同擱在刀刃上,只好用手的後掌(那裡肉厚一些)繼續翻閱。

用了幾個月時間,才把這件惱人的工作做完。

以後證明,這件事十分重要,它給我的寫作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任何時候,我都能很快查找到某日某月世界、中國、一個省、一個地區(地區又直接反映了當時基層各方面的情況)發生了什麼。

在查閱報紙的過程中,路遙甚至還想借閱當時的文件和其他一些重要材料。

他在小說的最初設計中,曾有過將一兩個國家中樞領導人作為作品重要人物的雄心,但由於無法查閱國家一級甚至省一級的檔案材料,只好放棄這個打算,但他還是利用陝北地區和縣一級的熟人關係抄錄了一些有用的東西。

僅這些創作前的閱讀與查閱報紙資料的工作,就持續了一年之久。

室內工作告一段落之後,路遙就急切地重返陝北故鄉,進行生活的「重新到位」,加深對農村、城鎮變革的感性體驗。

他在《早晨從中午開始》中回憶了當時的情景:

我提著一個裝滿書籍資料的大箱子開始在生活中奔波。

一切方面的生活都感興趣。

鄉村城鎮、工礦企業、學校機關、集貿市場;國營、集體、個體;上至省委書記,下至普通百姓;只要能觸及的,就竭力去觸及。

有些生活是過去熟悉的,但為了更確切體察,再一次深入進去——我將此總結為「重新到位」。

有些生活是過去不熟悉的,就加倍努力,爭取短時間內熟悉。

對於生活中現成的故事倒不十分感興趣,因為故事我自己可以編——作家重要的才能之一就是編故事。

而對一切常識性的,技術性的東西且不敢有絲毫馬虎,一枝一葉都要考察清楚,腦子沒有把握記住的,就詳細筆記下來。

比如詳細記錄作品涉及到的特定地域環境中的所有農作物和野生植物;從播種出土到結籽收穫的全過程;當什麼植物開花的時候,另外的植物又處於什麼狀態;這種作物播種的時候,另一種植物已經長成什麼樣子;全境內所有家養和野生的飛禽走獸;民風民俗、婚嫁喪子;等等。

在占有具體生活方面,我是十分貪婪的。

我知道占有的生活越寬泛,表現生活就越自信,自由度也就會越大。

作為一幕大劇的導演,不僅要在舞台上調度眾多演員,而且要看清全局中每一個末端小節,甚至背景上的一棵小草一朵小花也應力求完美準確地統一在整體之中。

春夏秋冬,時序變換,積累在增加,手中的一個箱子變成了兩個箱子。

奔波到精疲力竭時,回到某個招待所或賓館休整幾天,恢復了體力,再出去奔波。

走出這輛車,又上另一輛車;這一天在農村的飼養室,另一天在渡口的茅草棚;這一夜無鋪無蓋和衣躺著睡,另一夜緞被毛毯還有熱水澡。

無論條件艱苦還是舒適,反正都一樣,因為愉快和煩惱全在於實際工作收穫大小。

路遙在閉門讀書深入生活期間,有意識地「中止」了對文壇的關注,既「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又腳踩大地,接觸泥土,汲取豐厚的創作營養。

在這期間,全國各地文學雜誌的筆會以及其他方面的社會活動,他也婉言謝絕。

1984年12月28日,中國作家協會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召開,路遙是選舉出來的陝西代表。

這樣規模盛大的全國性作家大會,是許多作家一輩子所夢寐以求的政治榮譽,也是作家們亮相的好平台。

然而,路遙卻因忙於準備長篇小說的創作而毅然決定放棄這次重要機會,這在許多作家看來是不可思議的。

《平凡的世界》一直存在爭議,一直就有專家學者在力捧這部作品。

另一方面,文學史研究從總體上來看,對《平凡的世界》的評價並不高。

這是因為從文學價值和文學的獨創性上說,《平凡的世界》提供的東西並不多。

這部作品的確很受讀者歡迎。

這說明,讀者閱讀文學是有多方面的需求的,讀者並不是衝著文學性去的,讀者在《平凡的世界》中更容易找到自己的影子,更容易從中獲得一種現實的參照,更容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因為受到精神的鼓舞。

同樣是勵志的效果,中國當代的讀者,讀《平凡的世界》就會比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要親切得多。

從文學的價值上說,路遙的《人生》比《平凡的世界》在文學價值上更大。

《人生》塑造了高加林這個在新舊時代交替時刻的一個追求個人奮鬥的青年形象,這個形象具有獨特性。

因此,《平凡的世界》其精神價值要大於文學價值,儘管它所包含的文學獨創性並不突出,但它的精神價值具有持久的魅力,這本身就奠定了《平凡的世界》的文學經典的基礎。

 只有初戀般的熱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種事業。

-路遙

reference:

1 厚夫《路遙傳》;

2 《平凡的世界》創作隨筆:《早晨從中午開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平凡的世界》的魅力

■演講人:賀紹俊 ■演講地點:瀋陽師範大學圖書館 ■演講時間:二○一五年四月作者:賀紹俊 《光明日報》( 2016年02月18日 11版)路遙 資料圖片賀紹俊 瀋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中國當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