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國以華夏正統自居,屢次想取代中國,他們憑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王逸風

中國作為中華文化圈的開創者,影響了周邊一系列的國家,如越南、朝鮮、日本、琉球等。

這些國家,無論從生活習慣,還是文字、服飾、建築都對中國文化多有學習和借鑑。

雖然後來民族意識覺醒,開始推行去漢化,如韓國把漢城改為首爾,但文化的血脈既已滲入骨髓,想去掉並不是很容易的事。

這些國家中,學中國學得最多而又最會學的國家,要數日本。

這可能也是日本後來為什麼能夠學西方脫穎而出的原因,因為他們早就有學習的傳統,而且肯放下身段認真去學。

日本與中國的交流,在中國最出名的傳說莫過於秦始皇派徐福帶五百童男女出海尋仙,結果在日本建國的傳說。

有學者認為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就是徐福。

那麼,怎麼解釋日本又沒有完全採用中國文字呢?學者認為徐福在日本建國後害怕秦始皇派人來追殺他,極力隱瞞本來身份,又不讓人用漢字,在國內實行愚民政策,想關起門來做老大。

當然,這種觀點頗有爭議。

日本正式全面對中國的學習是在隋唐時期。

大化改新,全面學習中國。

遣隋使、遣唐使派了一撥又一撥,可以說,日本幾乎把中國的文化都複製過去了。

我們看看日本都學了中國哪些東西:

文字

日本的平假名、片假名都是借鑑漢字而來,而且不少詞彙保留了漢字原意,只是讀音不同。

以至於不懂日語的中國人也能看懂部分日語。

文字的創立使日本正式進入文明國家的行列。

如果不學中國,不知他們要摸索到多久。

建築

日本的建築風格和中國如出一爐。

亭台樓閣在日本到處可見,雕樑畫棟,完全是中國建築的東方美。

日本京都的城市格局幾乎都是照搬長安。

以至於有建築學家認為要了解宋朝之前中國古建築,最好到日本去。

詩詞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都,中國詩詞在日本也很受追捧。

根據日本小說《源氏物語》的描寫,白居易的詩當年在日本貴族中十分風靡。

而日本文學的經典形式俳句,如「閒寂古池旁,青蛙跳進水中央,撲通一聲響」,就是從中國絕句演變而來。

古代日本的詩人,也大都能寫中國詩。

書法繪畫

日本人也喜歡書法繪畫,書法基本沿襲中國,繪畫則有日本特色。

儒釋道文化

這個是最根本的,奠定了日本文化的整體基調。

日本的佛教文化很發達,中國向印度取經,而日本向中國取經。

唐朝高僧鑒真東渡日本,使佛教在日本紮根。

日本的禪宗文化幾乎不遜於中國。

儒學方面,日本對陽明心學情有獨鍾。

而日本對天皇的崇拜與道教文化不無關係。

武士道精神

日本武士道的精神,論其源頭則要溯源到中國的遊俠文化。

荊軻刺秦、聶政刺韓王、田橫五百士、趙氏孤兒的故事,都體現了一種不畏死的遊俠精神。

日本人學習中國遊俠文化演化出了武士道精神。

而日本的武士刀,也是從唐刀發展而來。

和服

和服的樣式與中國傳統漢服風格很像,可以明顯看出是學習漢服而來。

其他方面,日本對中國的學習還有很多,比如醫學、比如中國的行政制度等等。

學得這麼像,以至於日本以小中華自居。

在宋朝被元朝攻滅後,日本人認為承繼中華文化正統的便是他們,在清朝取代明朝後,日本人對滿清統治者很看不起,更加認為中華文化的正統落到了日本。

直到明治維新,日本全面學習西方,對中華文化的仰慕才終於降溫。

但中華文化已經滲透到日本文化的方方面面,兩國雖然糾葛不斷,卻也有太多的相似。

相關閱讀:

此國皇帝實現了秦始皇的夢想,萬世一系傳到今,創世界記錄

這兩場幾乎同時開始而結局不同的維新,導致了中日地位的截然區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