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這個「小偷」!憑著偷的本事成為了亞洲最發達的國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寫在前面:對於日本這個國家,特別是我們中國人對其有一種複雜的心情。
面對這個國家的不同面,尊重也接受不同的聲音。
歷史固然不能忘記,但還是希望辯證地看待。
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極致完美,也沒有哪一個國家一無是處。
只有相互學習,放眼未來,才能共同發展。
更何況這個與我們一衣帶水的國家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為什麼說日本是一個「小偷」國家,並且憑著「偷」的本事把自己發展成了亞洲最為發達的國家?
學習隋唐,「偷」中華文化
說到日本,其實日本這一個名字本身就是從中國拿來的。
原本日本是沒有具體名字的,日本人稱其為「八大洲」「八大島國」等,我國古代稱日本為「倭國」。
隨著日本人對漢文化越來越了解,對於「倭國」這一個名字也越來越不滿意,希望改稱國號「日本」,但在致隋煬帝的國書開頭寫道「日出處天子致日沒處天子無恙」,讓認為天下只有一個天子的隋煬帝大怒,不予理睬。
直到武則天時期,才同意倭國改國號日本,意為「太陽升起的地方」,沿用至今。
凡是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中古時期的日本不管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方面都深深受到唐朝的影響。
那時的日本可以說是山寨版的唐朝小國。
大化改新時期的日本,先後派遣了十幾次使者到大唐取「經」,建立起了中央集權制度,並效仿唐朝的均田制和租傭調製,使日本從奴隸制國家過渡到封建制國家。
建築風格模仿唐朝。
日本的都城平城京(現奈良)和平安京(現京都)的建設都是模仿隋唐京師長安建造的,建築風格也是效仿中國的。
其中奈良的唐招提寺由鑒真和尚主持建成,是效仿唐朝建築的典範。
走在這兩座古城的街道,唐朝的氣息十分濃厚,仿佛夢回長安。
日語引用漢字。
唐以前的日本語言十分單一,只說「和語」,但是沒有系統性的文字,交流傳播十分的困難。
於是在大唐留學歸來的吉備真備和學問僧空海和尚,仿照漢字,取漢字的偏旁部首和部分草書而創造出了平假名和片假名,形成了一套獨立的文字系統。
並且很多日語的發音還和漢語發音相似。
因此,我們中國人看很多日語都能夠明白其中意思。
生活文化學習唐朝。
在大化改新期間,日本不僅學習中國的政治制度,還大力引進文化藝術和風俗習慣等。
那時候的日本認為中國的月亮都更圓,樣樣都是好的,先後派出十九次遣唐使。
如今我們熟知的花道、茶道、棋道等都是那時候引入日本的,並與日本本土文化相結合,發展成了所謂的「大和文明」。
中華文化幾千年的積澱輝煌,確實值得我們驕傲。
但是在驕傲的同時我們又應該反思,我們真的很好地繼承和發展了中華文明嗎?這一方面我們應該承認,日本比我們做得更好。
學習英美,「偷」資本主義文化
明治時代(1868年--1912年),是日本資本主義形成、發展並走向帝國主義的時代。
明治維新使日本從封建社會轉型到資本主義社會。
期間大量向英美等西方國家學習,提出文明開化、殖產興業、富國強兵三大政策。
在汲取西方物質文明的同時,積極學習精神文明,掀起了思想啟蒙運動。
一度出現西化熱潮,與唐朝時學習中國有過之無不及。
但是日本的學習並不是照搬,而是以導入西方文化為媒介,創造出日本的現代文化道路。
在與西方文化交流、碰撞、融合中,形成了自己的日本文化。
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日本在很多方面都比我們發達,曾經的「小偷」卻成為了一個強盛的國家。
為什麼?因為一個善於學習的民族永遠不會落後,竟然做不到最好,那就向最好的學習。
大化改新學習唐朝,明治維新學習西方,都是學習成功的典例,這一點是我們需要向日本學習的。
歷史的恥辱絕對不能忘記,而且對於日本對中國種種不客氣的做法我們也絕不能容忍,但是優秀的東西是值得學習的。
你有什麼看法?歡迎持客觀立場的留言。
這個國家的名字是中國起的,但現在中國人對這國家恨得牙痒痒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充分證明了中國是亞洲文明的創造者,一直在世界文明的頂峰,至少在清代以前保持著這樣的地位。亞洲的國家一般都受過中國的恩澤,甚至有些國家的名字都是中國中原皇朝的皇帝所賜。這...
此國師從中國千年,衣食住行乃至國體統統照搬,學成後竟叫板中國
中國曾經是日本的恩人,堪稱日本的老師。日本本是一個野蠻的小國,是中國的文明改造了日本,讓日本一步步走向文明,慢慢強盛起來。中日開始交往始於東漢,當時日本還不是完整的國家,由諸多島國構成。《後漢書...
此國以華夏正統自居,屢次想取代中國,他們憑什麼
文/王逸風中國作為中華文化圈的開創者,影響了周邊一系列的國家,如越南、朝鮮、日本、琉球等。這些國家,無論從生活習慣,還是文字、服飾、建築都對中國文化多有學習和借鑑。雖然後來民族意識覺醒,開始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