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五伐曹魏,作為敵人,魏滅蜀之際為什麼沒有挖諸葛亮墓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蜀漢丞相諸葛亮,一生的目標就是北伐中原,興復漢室,其在蜀漢執政11年之中,五次北伐曹魏,戰果頗豐,打得曹魏壓力很大,作為敵人,可以說得罪曹魏非常狠。
然而蜀漢滅亡之後,為什麼就沒有人挖諸葛亮墓呢?
諸葛亮從輔助劉備開始,可以說給曹操集團帶來了極大的麻煩,阻礙了曹操一統天下的大業,南下荊州四郡,西取益州,北拿漢中,成就了一番蜀漢大業,諸葛亮有著很大的功勞。
尤其是諸葛亮執政之後,對曹魏進行數次北伐,從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後兵出漢中,對曹魏發動的五次戰爭。
其中兩次大型全面戰爭(第一次北伐,第五次北伐);一次中型區域戰爭(第四次北伐);兩次小型局部戰爭(第二次北伐,第三次北伐),戰爭雖然勝負均有,但是卻讓曹魏頭痛不已。
直到最後一次北伐,諸葛亮親力親為,積勞成疾,最後病逝五丈原,可以真正的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亮病逝之後,留下遺命讓葬在定軍山,也就是蜀漢的北伐前線。
不過,在公元263年,鍾會伐蜀的時候,親自去祭拜諸葛亮的廟,還下令士兵不得到諸葛亮的廟地左右砍柴。
這是為什麼呢?按照以往仇家的做法,應該挖墓泄憤才對,為什麼曹魏軍士沒有挖諸葛亮的墓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
其一:諸葛亮墓地真實下葬地點未知。
《三國志 諸葛亮傳》記載:亮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
只知道諸葛亮下葬於定軍山,卻不知具體在什麼位置。
而且,當時有個說法,諸葛亮下令的時候,要求四個關西壯漢士兵抬著棺材棺一直往南走,繩斷邊葬。
沒有想到,四個士兵抬著棺材抬了一天一夜後,終於體力不支,但是此時槓未斷,繩也未爛。
四個人商議後,將諸葛亮的棺就地掩埋。
四名壯漢回去後,他們報告劉禪,說將丞相棺掩埋於槓斷繩爛之處。
劉禪聽了報告後覺得不對勁,怎麼這麼快就會槓斷繩爛呢?於是將四個人抓起來嚴加審問。
四壯漢經不起皮肉之苦,只好招認。
劉禪大怒,以欺君之罪將四人殺死。
但是,四壯漢被殺後,世人就再也不知道諸葛亮的葬地了。
這個故事至此就該結束了。
但是後人為了渲染諸葛亮之機智,認為這一切都在諸葛亮預料之中,因為孔明早已料到,自己死後蜀國必為司馬氏所滅,而蜀國滅亡後司馬氏必來挖他的墳墓,所以他「導演」了這齣戲劇,以保自己死後的安寧。
其二:諸葛亮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代表,忠誠的楷模,而當時曹魏實際上掌權的卻是司馬昭家族,司馬氏家族出於政治目的,對這位忠臣自然不會做出出格的事情,這樣可以有效的收攏人心。
同時,也可以對蜀漢舊臣傳達善意的意思。
諸葛亮生前最後一計,要求他的棺材往南抬,繩斷便葬,所謂何意?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的一個傳奇人物。他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後隨劉備打天下,終讓蜀漢鼎足而立。草船借箭、空城計、借東風的故事,六出祁山,七擒孟獲,無不顯示他神人般的計謀。雖他嘔心瀝血,卻難以逆天,...
諸葛亮的墓在哪裡?為什麼要讓士兵抬其棺往南走,繩斷便葬
熟讀三國歷史,諸葛亮無疑是三國時代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家喻戶曉,其一生的豐功偉業,尤其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更是名垂千古。諸葛亮不僅僅只是政治家,更是軍事家,六次北伐曹魏,最後命隕五丈原,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