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成果展市博開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訊(記者 姜姍)作為青島市博物館重頭戲,即日起至3月31日,青島市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成果展在博物館重磅開啟。
從新石器時代至近代,該展展出文物涵蓋門類豐富,包括陶器、銅器、玉器、瓷器、書畫、文房用具等,精品文物匯聚一堂,很多重量級「國寶」均為首次亮相。
窗裙——中華民國戲曲故事《霸王別姬、西廂記、白蛇傳、穆柯寨》彩繪剪紙窗裙(李滄文管所藏)
來源豐富匯集全市收藏精品
「本次展覽包括啟動全國性可移動文物普查、全市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成果擷英、跨越式發展的青島文博事業三個部分,匯集了全市14家國有收藏單位精品文物九十餘件(套),一百二十餘張照片。
」據市博物館負責人介紹,有些文物為首次展出,這是一次見識全市精品文物的寶貴機會。
本次參展文物來源豐富,除博物館專業機構外,還有的收藏於醫院、企業、學校等文物系統外國有單位。
展覽由青島市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辦公室主辦,青島市博物館承辦。
2012年2月開始,青島市作為全國首批開展國有可移動文物普查試點工作的城市,在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探索出了「青島路徑」。
2012年10月,國務院啟動對國有單位可移動文物進行全面調查、認定和登記工程,俗稱「國寶大調查」。
普查工作歷時四年,成果豐碩,「青島市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成果展」正是對全市文物普查工作的一個總結,藉此讓大眾了解普查工作,欣賞文物瑰寶,珍愛文化遺產。
律呂正聲(即墨博物館藏)
每一件文物都有自己「身份證」
展覽第一部分回顧第一次可移動文物工作歷程;第二部分歷史文化單元展品年代序列完整,從新石器時代直至近代,展出文物涵蓋門類豐富,包括陶器、銅器、玉器、瓷器、書畫、文房用具等,精品文物匯聚一堂,如青島市博物館藏商晚期青銅簋(一級),南北朝大般涅盤經寫本(一級),宋耀州窯青釉刻花蓮瓣紋碗(二級);即墨市博物館戰國即墨之法化刀幣(二級),明萬曆刻本《律呂正聲》六十卷
(三級);康有為故居紀念館藏清末民初康有為楷書「窯台白波」紙本對聯(三級)等。
城市建設單元展出反映青島城市建設與發展的工業遺產、社會教育與民俗生活類文物,大部分文物與照片首次與觀眾見面,體現城市發展與進程。
第三部分跨越式發展的青島文博事業,描繪未來「博物館之城」的美好藍圖。
「本次展覽成果的背後,是每一位普查員們的辛勤勞動。
」作為本展亮點之一,進展廳的每一件文物都有自己的「身份證號」,觀者在欣賞文物的同時,引導樹立保護文化遺產的意識。
清鍍金鋪翠鳳冠(青島市博物館藏)
市博館藏碑帖古籍獲「驚喜發現」
碑帖類文物為青島市博物館重點大類藏品之一,約有5000件套,14000餘件碑帖藏品的普查信息影像採集和登錄工作已全部完成,其中不乏價值較高的拓本有待發掘其內涵。
青島博物館館藏書畫文物中藏有23件經卷捲軸和殘片,歷年來一直作為珍貴古代書法作品來保管。
通過此次文物普查,認定此經卷藏品為敦煌遺書,這是青島市博物館在此次文物普查中的重大發現之一,在山東省是繼省博物館、省圖書館之後又發現藏有敦煌遺書的單位,也是青島市的首次發現。
在23件敦煌遺書中,7件為捲軸裝,16件為殘片,最有代表性的當屬公元8世紀唐寫本的《維摩詰所說經義記》。
此外,館藏明代溫如玉題簽的《顏家廟碑》拓本、諸城著名藏家王戟門鈐印的《西峽頌》、《石門頌》拓本,朱拓《曹望禧造像記》等12件經鑑定定為二級以上珍貴文物;另外發現了釋六舟墨題《越州祗園寺西塔廟碑》拓本,雖拓的較晚,但非常少見;七卷本契丹文古帖也是專家首次發現,均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48件藏品被定為二級、三級珍貴文物。
西周益公鍾(青島市博物館藏)
——【相關連結】——
全城動員尋覓城市瑰寶
自2012年起,青島市已經歷4年的普查實踐,得益於國家、省普查辦的統籌指導、兄弟城市的交流互助,以及全市317名普查同仁的齊心協力,目前全市共有95處收藏單位納入普查範圍,位居全山東省第一;共採集登錄文物藏品20餘萬件/套、近53萬件。
青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呈現出濃厚的歷史文化積澱。
作為歐亞文化交匯地,我國古代海洋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本次展覽也將串聯起青島多元文化融合互見的歷史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