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說中的殭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殭屍的起源

說法一、殭屍一詞出於《大千錄》,是道家的一本著作,殭屍的意思是:四肢僵硬,頭不低。

眼不斜。

腿不分,屍體不腐爛。

殭屍之說盛行於明中葉以後及清朝。

清代筆記載殭屍者最多,首推袁枚的《子不語》及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此二書可以說是殭屍大全。

湘西趕屍之說,又稱移靈,屬茅山術祝由科,發源於湘西沅陵、瀘溪、辰溪、漵浦四縣,在屍體未腐化時由術士趕回鄉安葬。

趕屍的術士大約三五同行,有的用繩繫著屍體,每隔幾尺一個,然後額上貼黃紙符,另外的便打鑼響鈴開路,晝伏夜行。

天光前投棧,揭起符紙,屍靠牆而立,到夜間繼續下貳? 亦有人指趕屍者其實背起屍體而行,但由於身穿黑衣夜行,途人便自然看不見趕屍者,以為有行屍。

說法二、《閱微草堂筆記》把屍體成為殭屍的原因分成兩項:新屍突變及葬久不腐。

養屍地,這較為科學。

土壤土質酸鹼度極不平衡,不適合有機物生長,因此不會滋生蟻蟲細菌,屍體埋入即使過百年,肌肉毛髮也不會腐壞,有些資料顯示屍體的毛髮,指甲會繼續生長(其實是皮膚脫水後毛髮和指甲根部外露造成的錯覺)。

坊間流傳道家有太陰鍊形之法,屍體葬數百年,期滿便會復生,新死的屍體被邪物/邪氣附身,屍體吸收了陽氣,借人生氣而屍變,人死之際,魂一散而魄滯。

袁枚《子不語》:人之魂善而魄惡,人之魂靈而魄愚,魄主宰人身,當魂離開人體,便會淪為惡鬼殭屍。

殭屍可分為六級:

一是「白僵」屍體入養屍地後,一月後渾身開始長茸茸白毛,這類殭屍行動遲緩,非常容易對付,它極怕陽光,也怕火怕水怕雞怕狗更怕人;

二是「黑僵 」白僵若飽食牛羊精血,數年後渾身脫去白毛,取而代之的是一身幾寸長的黑毛,此時仍怕陽光和烈火,行動也較緩慢,但開始不怕雞狗,一般來說黑僵見人會迴避,也不敢直接和人廝打,往往在人睡夢中才吸食人血(黑僵與白僵合稱為「黑白僵煞」)。

全世界鄉村和農場已報告出數萬起『不明吸血生物』攻擊牲口的事件,甚至有人認為「野人」就是黑僵;

第三種為「跳屍」:黑僵納陰吸血再幾十年,黑毛脫去,行動開始以跳為主,跳步較快而遠,怕陽光,不怕人也不怕任何家畜(平時再能叫的狗,一旦遇到『黑僵』或『跳屍』就不叫了,但是貓見殭屍就會冷叫);

第四種「飛屍」:由跳屍納幽陰月華而演變,飛屍往往是百年以上甚至幾百年的殭屍,行動敏捷,躍屋上樹,縱跳如飛,吸食精魄而不留外傷;

第五種殭屍已近乎魔,名為「魃」,又稱「旱魃」「火魃 」「干魃」飛屍吸納精魄數百年之後,相貌愈發猙獰,可謂青面獠牙啖人羅剎,還能變幻身形相貌迷惑眾人,上天能屠龍旱天下地能引渡瘟神作亂人間,旱天瘟疫由此而發(古代,瘟疫如果伴隨著旱災蔓延,老百姓們就會堅信不疑地認為是旱魃在作怪);

第六是最可怕的殭屍,應該說它已不再是「屍」,而是魔王,擁有著與神相抗衡的恐怖力量,相傳華夏大地只出現過一個這樣的魔王,千年前它被觀世音菩薩收服為坐騎,名曰「犼」。

犼神通廣大,口吐煙火,以龍為食,所以佛騎著它,用這種方法來鎮壓龍。

諮詢問題可添加本文作者微信:puyuan62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