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謎河北省博物館北朝壁畫之茹茹公主,這有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河北省博物館南區北朝壁畫里,有一位東魏時期,年僅13公主的墓室引起了我的關注,博物館真是模擬墓室原樣設計展示墓室壁畫,在墓室中還出土了150多平方米的精美壁畫,東面畫有青龍,西面畫有白虎。

虎的形象誇張,虎身被拉長至4米,龍的身上有羽翼。

同時還有侍奉人員、侍衛、儀仗隊.

儀仗隊

儀仗隊

侍女

中間帶頭冠的是茹茹公主

侍衛

侍衛

墓門牆壁畫為朱雀,寬4.3米,圓睛尖嘴,口銜瑞草,展翅欲飛,兩側各繪一神獸,並點綴蓮花和祥雲,惟妙惟肖,令人震撼。

朱雀

這位公主東魏大丞相高歡的第九個兒子高湛的妻子,也是北方少數民族柔然最高首領阿那瑰的孫女,名為茹茹公主。

同時出土人還有大量的陶俑。

人們不禁要問,茹茹公主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一個東魏臣相兒媳婦的墓葬為什麼會享受如此高的待遇呢?

這裡有一個美麗的傳奇故事,讓我們從茹茹公主的出嫁開始講起。


公元四世紀末,中國北方草原上興起了一個少數民族,稱柔然族。

這個民族與北魏有著密切的政治、經濟文化聯繫。

在北魏被分裂成東魏、西魏的形勢下,由東魏高歡政權支持起來的茹茹王阿那穰,很想繼續利用東魏的力量。

東魏為了聯合柔然族牽制西魏進攻,也想與茹茹王聯盟。

於是東魏丞相高歡決定將自己的第九子高湛也就是公元561年即位的北齊武成皇帝,與阿那穰的孫女茹茹公主聯姻。

這一年,高湛8歲,茹茹公主5歲。

那麼,如此一對政治聯姻的娃娃親,他們的婚禮又是怎樣舉行的呢?

送親儀仗的氣派,從邯鄲博物館中小兵馬俑的造型和排列中看的更為具體:排在最前面的是「風帽擊鼓俑」、第二隊是負劍箙鐵索兩襠俑、第三隊為風帽儀仗俑、第四隊為短風帽儀仗俑、第五隊為札巾翻領侍從武士俑、第八隊為小冠劍囊武士俑、第九隊為負劍箙皮兩襠武士俑、第十隊列前為兵士俑,以後是騎馬俑。

茹茹公主到了中原以後,過著錦衣玉食的尊貴生活。

發掘的陶俑中有武士俑、執簸箕俑、舂米俑、女侍俑、奴僕俑等,可見,漢族的夫君家對茹茹公主在生活上的服侍是周到細緻的,茹茹公主嫁過來以後,在夫家的地位是顯赫的。

茹茹公主很快就適應了中原的生活。

公公高歡派了學識最好的先生來教高湛和茹茹公主讀書,從慈祥的文吏俑和侍衛俑上可以看出,兩個孩子在一起讀書的日子是快樂和諧的。

從鼓樂俑和伎樂舞蹈俑上得知,茹茹公主喜愛歌舞,經常和夫君高湛一起載歌載舞地玩耍。

同時,這些小人俑也印證了在南北朝時期,胡漢兩個民族是和睦平等相處的。

可是好景不長。

轉眼間過去了8年,茹茹公主已經長成大姑娘了,高湛也是風度翩翩的英俊少年了。

倆人在一起讀書、玩耍的時候有些羞澀了。

正當高歡和東魏皇帝商議,要給倆個孩子圓房的時候,茹茹公主卻不幸突然病倒了。

這一次茹茹公主病得很厲害,吵鬧著要見自己的親人。

高歡急忙奏請天子,請來最好的醫生給茹茹公主治病。

雖然請來了當時最好的名醫,但茹茹公主病入膏肓,最終還是離開了人世。

那是公元550年,茹茹公主13歲。

身居洛陽的高歡得知消息後,馬上讓天子下昭,特意造了一輛轀輬車,就是古時專門送葬的車。

將小公主的棺木以飛快的速度送往鄴城埋葬。

柔然族可汗阿那穰對孫女的葬禮也非常重視,派出親屬、護衛及薩滿巫師等來到了鄴城……

如果有時間可以帶著家人去河北省博物館詳細看看,壁畫都是保存下來的精品,下期繼續帶大家看更多的壁畫,古代人民的審美以及對美的追求,通過壁畫各種場景能看出,猶如穿越回到北朝,仿佛看到了壁畫主人所要表達的東西。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邯鄲名媛之茹茹公主,茹茹公主墓位於邯鄲磁縣

公元4世紀末,中國北方草原上興起了一個少數民族,稱柔然族,這個民族與北魏有著密切的政治、經濟文化聯繫。在北魏被分裂成東魏、西魏的形勢下,東魏高歡政權支持新興起的茹茹王阿那瑰,很想聯合柔然族牽制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