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施工從古墓里挖出四台機器模型,專家稱,可填補一項考古空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話說,2012年,成都地鐵三號線建設推進到了成都市金牛區天回鎮土門社區衛生站東側(俗稱「老官山」),在這裡,施工隊遇上了一個古墓群。

為此,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荊州文物保護中心迅速組成聯合考古隊,對該古墓群進行了搶救性的考古發掘。

該古墓群共有四座墓葬,為豎穴土坑木槨墓,墓葬槨室內器物多遭擾亂,但墓葬底箱隨葬器物保存較好,位置基本未變。

專家從墓葬形制和出土重要遺物進行分析,判定這是一處有較高身份地位的西漢木槨墓墓地。

出土文物有漆木器、陶器、銅器和鐵器等620餘件文物。

但最最重要的,還是出土了四台蜀錦提花機的模型。

四台模型中,較大的一部高約50厘米、長約70厘米、寬約20厘米,其他3部略小,大小相近,高約45厘米、長約60厘米、寬約15厘米。

這是第一次出土完整的西漢蜀錦提花機模型,其為竹木製成,結構複雜,安裝精巧,構架卻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讓人嘖嘖稱奇的是,部件上竟殘存有絲線和染料!

此外,四台蜀錦提花機模型的周圍,還散落有十多件彩繪木俑。

這些木俑或立或坐,和四台蜀錦提花機模型一起,構成了一幅漢代蜀錦紡織工場的模擬實景圖。

成都博物院副院長江章華說,這四台蜀錦提花機模型及彩繪木俑的出土,填補了中國絲綢紡織技術的考古空白,並對研究中國絲綢紡織技術的起源與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早在2009年,坊間曾出現過一首名叫《蜀繡》的歌曲。

聽過這首歌的人,都知道蜀繡是一件了不起的工藝品,但說起蜀錦,也許會一臉懵逼。

四川古稱「蜀」、「蜀國」和「蠶叢之國」。

公元前316年,秦滅古蜀國,在成都夷里橋南岸設「錦官城」,設置「錦官」管理織錦刺繡。

可以說,蜀地的桑蠶絲綢業起源最早,興於春秋戰國,盛於漢唐,與南京的雲錦、蘇州的宋錦、廣西的壯錦並稱為中國的四大名錦,歷史悠久,影響深遠。

隋唐時,蜀錦代表中國古代絲織技藝的最高水平流向海外,現在,日本京都正倉院、法隆寺仍有收藏有當時的「蜀江錦」,被視為日本國寶。

即使在五代十國亂世,蜀錦產業仍十分發達,品種大增,花團錦簇,色彩繽紛。

其中的「十樣錦」,包括長安竹錦、天下樂錦、雕團錦、宜男錦、寶界地錦、方勝錦、獅團錦、象眼錦、八達暈錦、鐵梗蘘荷錦,讓人目不暇接,美不勝收。

蜀錦的沒落時間,是在明清之交。

張獻忠和清兵的兩次大規模血洗,使蜀中人口大減,成都名城,幾成空城。

據載,清代初期,織品花樣只存天孫錦一種。

饒是如此,蜀錦於清末參加南洋博覽會,仍獲「國際特獎」。

2006年,蜀錦織造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3年12月,老官山漢墓憑藉織機的出土,成為2013年中國考古六大發現之一。

成都博物院院長王毅說,以往出土的蜀錦,多在絲綢之路沿途,在成都還沒有出土過,現在, 「千年的謎團,因織機的發現而揭開,這些跨越兩千年的文物,堪稱填補中國乃至世界紡織史的空白。

2014年9月15日,出土織機入選「指南針計劃」,成為國家文物局「指南針計劃」專項「漢代提花技術復原研究與展示」項目的研究對象。

該項目負責人、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趙豐介紹,該項目將對其進行全面系統的整理測繪,通過3D等技術,全方位詮釋出土織機模型的工作原理與織造技術。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西漢提花織機杭州展出 填補世界科技史空白

新華網杭州10月12日電(記者馮源)正在杭州西湖博物館舉行的「絲路之綢」文物大展上,一台新制木質織機卻能吸引諸多中外紡織史、科技史專家學者的目光。它是中國文物工作者對成都老官山漢墓出土織機模型進...

漢代蜀錦織機工匠有男有女 男織工畫柳條眉

內容摘要:天回老官山織機的出土,吸引了全世界相關領域專家的目光,中國絲綢博物館、浙江大學等單位均受邀參與了織機技術的復原研究。而天回老官山發掘出土的西漢提花織機模型,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早的提花...

文化成都漢代蜀錦提花機模型 織錦之都的見證

探訪天回鎮老官山織機,現正在浸泡加固,年內完成修復漢代蜀錦提花機模型 織錦之都的見證2013年年底,成都天回鎮老官山漢墓出土的四部蜀錦提花機模型,是前所未見的蜀錦提花機模型,是迄今我國發現的唯一...